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晚期
  • 5篇化疗
  • 5篇放疗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鼻咽
  • 3篇鼻咽癌
  • 3篇成像
  • 2篇调强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三维适形
  • 2篇三维适形放疗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适形
  • 2篇适形放疗

机构

  • 21篇湖北省黄冈市...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黄冈市中心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黄冈市妇幼保...

作者

  • 21篇杨志勇
  • 9篇陈传喜
  • 5篇张荣胜
  • 5篇左鹏
  • 5篇刘静
  • 5篇袁红
  • 4篇万鸿
  • 4篇王萍
  • 4篇王继平
  • 3篇敖启林
  • 3篇曹钟
  • 2篇罗红兰
  • 2篇邹佳华
  • 1篇王骁踊
  • 1篇姬生威
  • 1篇杨亚东
  • 1篇杨娴
  • 1篇黄鹏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转化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影像鉴别诊断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MRI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1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CT表现为肿块钙化1例,胰管钙化13例,呈等低密度10例,肝门、腹主动脉旁可见钙化淋巴结6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增强扫描CT值增高<20 HU;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及持续型,MRCP可见枯藤征10例、胰管贯通征12例。15例胰头癌CT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萎缩14例,增强扫描门脉期病灶可见强化12例、病灶处胆管截断15例;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流出型及平台型,MRCP可见双管征、不相交征、软藤征13例。结论:CT、MRI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在MRCP表现上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存在较大差异。
杨娴张荣胜左鹏杨志勇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艾迪注射液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期间癌症相关性乏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症相关性乏力(CRF)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有乏力症状的80例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均采取同步放化疗后序贯3周期以铂类为主的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40例在治疗同时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治疗组),另一组40例仅常规治疗(对照组);依据简明乏力评估量表(BFI)于治疗前(基线值)、治疗第8周、第20周做乏力问卷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乏力程度的变化及Ⅲ~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8周时,两组CRF无明显差异(Х^2=1.758,P=0.32),治疗第20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CRF明显改善;治疗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以改善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CRF程度,并能有效降低Ⅲ~Ⅳ度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王萍陶磊杨志勇罗红兰刘静姬生威
关键词:鼻咽肿瘤艾迪注射液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治疗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传喜杨志勇袁红万鸿周宗进刘静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脏肿瘤转移瘤放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性腺外卵黄囊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性腺外卵黄囊瘤(extragonadal yolk sac tumor,eY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eYST的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40例eYST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个月~42岁,平均12岁,≥12岁者17例,占42.5%。肿瘤分别位于纵隔16例(40.0%)、骶尾12例(30.0%)、腹膜后5例(12.5%)、松果体4例(10.0%)、阴道3例(7.5%)。40例患者中32例为纯YST(80.0%),8例(20.0%)含有1~2种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GCT)成分。结论原发性eYST少见,纵隔和骶尾是eYST最常见的解剖部位;发生在纵隔的肿瘤患者大部分限于成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骶尾、腹膜后、松果体和阴道肿瘤的患者(P〈0.05),发生在其他部位的eYST多限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一些成人eYST的病例包含其他类型的GCT成分,儿童eYST总是为纯YST;eYST表现出多形性的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表型对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曹钟钟佳良朱贤海杨志勇敖启林
关键词: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FA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3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3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7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11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FAS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A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1.1%、57.1%、56.5%、52.9%、45.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FAS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P<0.05)。FAS的阳性表达率在浸润深度≥1/2肌层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者(P<0.05)。FAS的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FAS的表达与ER有关(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FAS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AS可以作为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部分ER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FAS的过度表达有关。
曹钟黄鹏钟佳良杨志勇敖启林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脂肪酸合成酶免疫组织化学
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的52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化疗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67例和非感染组456例。观察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32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67例,感染率为12. 8%,其中主要感染部位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和消化道。67例消化道肿瘤化疗后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6株,检出率为68. 7%,其中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比58. 7%,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3. 9%,真菌占比17. 4%。革兰氏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年龄、并发症、不规范操作和血清白蛋白均是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并发症、不规范操作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并发症、不规范操作和低血清白蛋白为独立危险因素。
章金鹏杨亚东杨志勇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骨髓抑制病原菌
脑动脉瘤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要点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在确诊后的治疗要点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4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过患者右股动脉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再将插管插入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实现对患者全脑血管不同位置的造影,之后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清除血肿以及切除肿瘤的治疗。结果 34例患者通过正侧位的造影发现动脉瘤30例;螺旋状的DSA造影显示34例患者均为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有21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好转,3例恶化,3例死亡。还有1例患者进行了对症的非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DSA造影是评判、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脑动脉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患者动脉瘤的大小、分布以及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等情况,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对脑动脉瘤卒中的患者,应该根据其临床特点,根据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
万鸿杨志勇刘静
关键词:脑动脉瘤卒中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6年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命质量[1]。食管癌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食管癌早期症状包括吞咽哽咽,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以及食道异物感,但均不够明显,所以临床上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发现时均发展为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因其康复迅速、毒副作用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2]。研究[3]发现,
陈传喜杨志勇袁红王继平
关键词:食管癌晚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46例,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手术之后的3周内,对照组患者以三...
陈传喜杨志勇袁红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替莫唑胺恶性脑胶质瘤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经过放射治疗后,出现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放射治疗、并于治疗后出现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的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各类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和血液学改变等。结果临床症状分级显示,2级肺损伤27例,患者3级肺损伤32例。4级1例,5级3例。症状出现距开始放疗平均(8.2±0.7)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62例,气短43例,发热29例。临床体征以呼吸音粗糙为主,占30例。影像变化主要为肺实变、通气支气管征、斑片和条索影,多出现在放射野内,仅有4例出现在放射野之外。血液学改变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平均为(78.5±3.5)%。结论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主要发生在放射治疗后8周左右,临床特征较为显著,需要医护人员积极注意。
杨志勇陈传喜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