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立军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植入
  • 7篇耳蜗
  • 6篇人工耳
  • 6篇人工耳蜗
  • 6篇耳蜗植入
  • 4篇听性
  • 3篇植入术
  • 3篇听性脑干
  • 3篇人工耳蜗植入
  • 3篇脑干
  • 3篇耳蜗植入术
  • 2篇电诱发听性脑...
  • 2篇植入者
  • 2篇神经监测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听性脑干反应
  • 2篇相关电位
  • 2篇脑干反应
  • 1篇电刺激
  • 1篇诱发电位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篇曹克利
  • 7篇杨立军
  • 7篇魏朝刚
  • 3篇程靖宁
  • 3篇张秋航
  • 3篇李欢
  • 3篇栾岚
  • 2篇李原
  • 1篇王轶
  • 1篇刘勇智

传媒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及Bio—logicNavigatorPro诱发电位仪,对1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2例、耳蜗骨化1例、内耳畸形5例、脑白质异常1例,原因不明8例),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中进行测试。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将刺激电极放置在蜗窗龛内,用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经蜗窗龛进行电刺激,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17例患者均记录到明确的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Ⅲ波和V波的潜伏期分别为(2.12±0.18)ms和(4.18±0.19)ms,阈值为(220.00±16.04)CL。其中2例听神经病、5例内耳畸形、1例耳蜗骨化、1例脑白质异常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波形。结论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一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对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法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听性反应的引出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程靖宁曹克利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李原张秋航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耳蜗植入术
事件相关电位在人工耳蜗领域的应用
2008年
事件相关电位这种心理学常用的研究工具现在被应用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测试中,期望通过观察听觉中枢的认知来探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不同听觉状况。相同或不同的测试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本文就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研究中应用到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几种成分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杨立军曹克利魏朝刚
人工耳蜗植入后由植入体引发的局部反应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由植入体引发局部反应的发生率、症状、体征,分析其可能的病因、相关因素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和主要的处理原则,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7月植入多道人工耳蜗患者997例中由植入体引发局部反应的10例患儿的症状、体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997例中有10例术后出现局部反应,发病率1.003%。10例中男6例,女4例。植入时年龄13个月至8岁,平均34个月。植入装置分别为Cochlear和Med-EL公司产品,各5例。首次发病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8年,平均为2年4个月。发病时年龄小于4岁的8例,大于5岁的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为:植入侧局部肿胀、耳后不适、瘙痒感,触及有波动感,有的患儿局部有红点,声音清晰度下降等。发病次数为1—8次,平均2.4次。局部抽出液细菌培养阴性,2例经IgE检测示患者为中度过敏体质。有姐弟俩术后均有发病。除1例多次发病最后取出装置外,其余均经抗生素、抗组胺及激素等保守治疗有效。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植入侧局部出现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而反复出现相同症状的更少。主要病因除局部感染所致外,可能同植入体引发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确诊该病目前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术前过敏源筛查仍有必要。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即使筛查阴性,术后仍需密切随访。对出现症状的患者除首先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外,仍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变态反应试验以确诊。必要时可给予抗免疫治疗。如继发严重细菌感染不能控制者,则应尽快取出体内装置,待病情稳定后选择无致敏原装置再次植入。发病年龄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
刘勇智曹克利王轶魏朝刚杨立军
关键词:耳蜗植入术超敏反应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听力者对汉语声调的前注意加工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特别是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agtive,MMN)为指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汉语声调识别进行研究。方法刺激材料为汉语四声调字,采用oddball范式,组成三个不同刺激组合,记录14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和14名听力正常的受试者对声调信息加工的ERP和MMN。结果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人都能得到明显的ERP和MMN。人工耳蜗植入者MMN含有两个负波,分别在100和300ms左右出现;正常人MMN也含有两个负波,分别在150和300ms左右出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MMN1潜伏期明显提前,MMN2潜伏期提前但不如MMN1提前的程度大;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二、三、四三种声调加工的MMN第一、第二个负波的潜伏期、振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也是如此。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者能够在前注意阶段对汉语声调进行加工,但与正常人相比有所差别。
杨立军曹克利魏朝刚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失匹配负波汉语声调人工耳蜗植入
鼓岬电刺激在听性测试判定困难的人工耳蜗植入者选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鼓岬电刺激在听性测试无反应或反应不好的人工耳蜗植入者选择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200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因耳聋就诊,欲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但经过各种听性测试,没有明确反应的患者16人,采用澳大利亚 cochlea...
杨立军曹克利魏朝刚
文献传递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程靖宁曹克利李原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关键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人工耳蜗植入神经监测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EABR监测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的方法,以了解耳蜗电刺激下听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反应情况。方法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13.6岁,语前聋患者14例,语后聋患者6例。全麻后安置体表记录电极,将PPS与听觉诱发电位仪触发端口连接,并选定听觉诱发电位仪的外触发模式。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后,先行常规NRT监测,然后将NRT刺激参数改为EABR模式,采用Basic双极刺激,脉宽50μs,强度由200CL起以10CL为步长递减至反应阈值。结果20例患者均记录到EABR,阈上20CL时Ⅲ波、Ⅴ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04±0.20ms、3.96±0.41ms。相同刺激条件下的EABR反应平均阈值为148.46±11.63CL,NRT反应平均阈值为160.72±13.56CL。一例脑白质轻度发育异常患儿,术中NRT波形引出良好,EABRⅠ~Ⅳ波分化良好,Ⅴ波波形低钝,Ⅴ波/Ⅲ波振幅比<1/2,考虑可能存在耳蜗核上性神经发育不良,现正在语言康复训练随访中。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比NRT能提供更完整的、更接近听觉中枢的神经反应信息,能更进一步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以期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程靖宁曹克利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关键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人工耳蜗植入神经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