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岚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听力表现
- 2021年
-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听力表现鲜有报道,本文参与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是否有传导性聋”存在的争议。方法通过横断面临床研究观察2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纯音测听、鼓室压曲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并与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听力下降发生率29%,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1%,传导性聋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鼓室压曲线“As”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传导性聋可能由听骨链受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为耳蜗受累,未发现蜗后病变。女性听力下降发生率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听力下降发生率较高,听力下降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外表现之一;强直性脊柱炎存在传导性聋,传导性聋发生率低于感音神经性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听力下降以耳蜗和听骨链受累为主。
- 王轶苏金梅王素菊栾岚高志强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听力下降感音神经性聋传导性聋关节外表现
- SAPHO综合征耳鼻咽喉表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SAPHO综合征患者的耳鼻咽喉表现以及难治性SAPHO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效果,探讨SAPHO可能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横断面临床研究观察135例SAPHO患者的耳鼻咽喉主客观表现,对难治性病例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3例扁桃体切除术后皮肤损伤(以下简称皮损)、骨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耳郭/外耳道脓疱疹、化脓性外耳道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和慢性咽喉炎发生率分别为16.3%、5.9%、20.0%、8.1%、15.6%、28.1%、48.1%和53.3%。扁桃体切除术后3个月、1年时的皮损、骨痛消失率分别为18%和33%、57%和77%。结论本研究发现SAPHO患者耳鼻咽喉炎症表现突出,约半数患者有慢性扁桃体炎和(或)慢性咽喉炎。扁桃体切除术后1年时患者骨痛、皮损消失率高。推测扁桃体炎可能是SAPHO的诱发因素之一。扁桃体切除术可能成为SAPHO候选治疗方法之一。
- 王轶栾岚赵杨奥登苏日塔王希李忱张文高志强
- 关键词:SAPHO综合征扁桃体炎扁桃体切除术
- 儿童言语图像识别测试及在正常儿童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开发一套适应于学龄前儿童应用的图形识别测试材料(MAPPIDN)和软件,为评估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儿童在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提供一个测试工具。材料与方法测试工具包括双字词和不同声调的单字词,并混合成不同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26名4-9岁的正常听力儿童进行测试。测试中使用了不同的SNR,以及噪声和言语信号处于相同或不同的给声方向二类实验条件,绘得SNR与识别率的函数曲线并计算出50%正确率时的SNR。结果当噪声和言语信号分开呈现时,SNR-50%随着年龄的增长得以改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好地利用声音在双耳间强度和时间差异上的信息。
- 魏朝刚袁志彬曹克利栾岚李欢原猛
- 关键词:正常儿童言语识别能力学龄前儿童RATIOSNR
- 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及Bio—logicNavigatorPro诱发电位仪,对1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2例、耳蜗骨化1例、内耳畸形5例、脑白质异常1例,原因不明8例),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中进行测试。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将刺激电极放置在蜗窗龛内,用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经蜗窗龛进行电刺激,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17例患者均记录到明确的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Ⅲ波和V波的潜伏期分别为(2.12±0.18)ms和(4.18±0.19)ms,阈值为(220.00±16.04)CL。其中2例听神经病、5例内耳畸形、1例耳蜗骨化、1例脑白质异常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波形。结论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一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对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法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听性反应的引出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程靖宁曹克利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李原张秋航
-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耳蜗植入术
- 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液患者的听力研究
- 2021年
- 目的调查iNPH患者分流术前听力减退的发生率、类型和严重程度。方法对确诊iNPH的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听力减退的发生率、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了横断面对照研究。比较了患者组和对照组纯音测听传统频率范围的听阈、扩展高频的听阈、鼓室压曲线。结果iNPH患者30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30例入选。患者组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vs 27%,P<0.05)。除16kHz外,iNPH组各频率听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听力损失为典型的感音神经性聋,以轻~中度为主。结论iNPH患者听力损失较常见。提醒神经内、外科医生应该注意检测iNPH患者的听力。
- 王轶栾岚魏俊吉高志强
- 关键词:听力减退
-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 程靖宁曹克利李原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 关键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人工耳蜗植入神经监测
-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EABR监测的应用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的方法,以了解耳蜗电刺激下听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反应情况。方法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13.6岁,语前聋患者14例,语后聋患者6例。全麻后安置体表记录电极,将PPS与听觉诱发电位仪触发端口连接,并选定听觉诱发电位仪的外触发模式。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后,先行常规NRT监测,然后将NRT刺激参数改为EABR模式,采用Basic双极刺激,脉宽50μs,强度由200CL起以10CL为步长递减至反应阈值。结果20例患者均记录到EABR,阈上20CL时Ⅲ波、Ⅴ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04±0.20ms、3.96±0.41ms。相同刺激条件下的EABR反应平均阈值为148.46±11.63CL,NRT反应平均阈值为160.72±13.56CL。一例脑白质轻度发育异常患儿,术中NRT波形引出良好,EABRⅠ~Ⅳ波分化良好,Ⅴ波波形低钝,Ⅴ波/Ⅲ波振幅比<1/2,考虑可能存在耳蜗核上性神经发育不良,现正在语言康复训练随访中。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比NRT能提供更完整的、更接近听觉中枢的神经反应信息,能更进一步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以期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 程靖宁曹克利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 关键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人工耳蜗植入神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