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影

作品数:32 被引量:40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生态
  • 12篇生态系统
  • 12篇生态系统服务
  • 7篇土地利用
  • 5篇物种
  • 4篇物种多样性
  • 4篇海拔
  • 4篇草地
  • 3篇遥感
  • 3篇人类活动强度
  • 3篇群落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物质
  • 2篇植物
  • 2篇人工草地
  • 2篇人工种草
  • 2篇种草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西藏大学
  • 6篇大理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西藏农牧科学...
  • 2篇北京清华城市...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江西省山江湖...
  • 1篇霍恩海姆大学
  • 1篇北京国遥新天...

作者

  • 32篇潘影
  • 17篇武俊喜
  • 9篇余成群
  • 7篇甄霖
  • 7篇罗黎鸣
  • 5篇曹晓昌
  • 5篇杨莉
  • 5篇宇振荣
  • 5篇龙鑫
  • 5篇张晓庆
  • 4篇苗彦军
  • 4篇张宪洲
  • 3篇武建双
  • 2篇肖禾
  • 2篇魏云洁
  • 2篇徐增让
  • 2篇张茜
  • 2篇赵贯锋
  • 2篇赵延
  • 2篇郭应杰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3篇草地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南林业调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综合...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高原农业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 1篇第五届京区地...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夜间灯光数据支持下西藏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西藏自治区特殊的高寒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具有高度敏感性,定量评估系列政策实施下西藏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对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响应有助于西藏生态政策和空间规划的调整完善。本研究基于西藏198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指数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居民点用地和夜间灯光强度的变化;并结合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空间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对居民点用地和夜间灯光变化所反映的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对西藏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80—2015年,西藏新增居民点用地212.06 km^2,减少居民点用地44.99 km^2,其中,新增居民点用地中62%为城镇用地,减少的居民点用地中95.88%为农村居民点;居民点用地变化主要发生在藏南河谷区;②自治区内居民点用地扩张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夜间灯光强度增加,"一江两河"流域土地整治工程和农牧民安居工程等促进了当地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区内部分乡镇因进城务工和易地扶贫搬迁造成了当地人类活动强度的下降;③西藏2015年防风固沙服务较1990年有整体增强趋势,水土保持服务除藏东高山峡谷区外均有大幅度退化趋势;④对居民点用地进行的还林、还草整治工程等人类活动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的恢复;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极易导致水土保持服务的退化,"一江两河"流域体现最为明显。研究能为西藏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赵忠旭张燕杰潘影武俊喜李振男
关键词: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人类活动强度
西藏生态移民安置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针对生态移民如何影响安置地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承载能力的问题,结合生态足迹和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力(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HANPP)两种方法,分析生态移民安置对西藏拉萨河流域典型半农半牧村—白朗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影响,为西藏生态移民搬迁和安置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白朗村人均生态足迹由2.79 hm^(2)降至1.8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4.44 hm^(2)降至2.47 hm^(2),生态足迹指数从移民迁入前的51.72%降为27.25%,白朗村生态系统由强可持续变为弱可持续;HANPP绝对量由20.17 g C/m^(2)增长为34.01 g C/m^(2),HANPP占潜在净初级生产力的比率在10.09%至12.0%之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HANPP_(luc)不断上升并超过人类活动收获导致的HANPP_(harv),半农半牧型产业偏向农业方向发展。②占村域面积11.46%的洪积平原地区,承担着2019年移民安置后72.96%的HANPP,新开垦耕地和人工草地减轻了山体草地放牧压力,使得村域人类活动强度更加集中,利于实现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的协同提升。③两种方法结果均表明移民安置明显增强了白朗村人类活动强度,其中生态足迹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面更直观,而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在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析方面更具优势,二种方法具有互补性。后续移民安置区应根据当地生态承载力分配移民安置数量,并通过不同地形及植被类型之间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的合理分配,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提升。
李振男潘影武俊喜张燕杰赵忠旭余成群
关键词:生态足迹人类活动强度
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地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7
2014年
以拉萨河谷达孜县新仓村沟域的山地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探究了随海拔升高(3992-4940m)灌丛草地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Rao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灌丛生物量和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草地盖度(71±14)%和生物量(49.18±19.17)g/m^2变化不明显(P〉0.05);2)随海拔升高群落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但共优种高山嵩草(0.591±0.034)和青藏苔草(0.326±0.061)的优势度无显著变化(P〉0.05);3)随海拔升高草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特征;4)以株高测算的草地群落功能性状Rao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物种丰富度、功能性状以及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沿海拔升高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为维持高原河谷山地灌丛草地的生态安全,未来应重视三者相互关系及其生态学机制的相关研究。
罗黎鸣苗彦军武建双潘影土艳丽余成群赵延赵贯锋武俊喜
关键词: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研究:黄河流域案例被引量:39
2012年
选取黄河流域食物和薪柴供给服务功能,基于县级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的角度分析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满足状况和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5-2008年,流域内食物供给服务呈现上升趋势,全流域粮食、油料和肉类三类食物产量分别增加1408×104t、112×104t和140×104t,增产的县(市)分别占69.9%、54.7%和68.3%。单产增加是导致食物供给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各省食物供给-消费状况总体好转,盈余区比例超过50%,不同食物种类空间特征略有差异。粮食实际消费在青海和四川两省出现较大面积的匮乏区,油料和肉类消费尚未满足营养需求,营养摄入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1995-2000年,流域薪柴供给空间格局未出现显著变化,薪柴总供给量降低了2.1%,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各省(自治区)供给与消费的同期下降导致薪柴消费平衡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薪柴供给-消费平衡仍保持较高的水平,67%的县(市)薪柴供给量有所盈余。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费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将为推动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合理消费和管理,促进人类福祉发展的社会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杨莉甄霖潘影曹晓昌龙鑫
关键词:黄河流域
北京市农业景观生态与美学质量空间评价被引量:21
2009年
选择了重点反映农业景观生态与美学功能的生态系统功能、自然性、开阔与多样性、污染概率和整洁度等10个单一空间显性指数,基于田间调查和专家系统赋予其不同权重,构建了农业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利用遥感获得的植被指数,对北京市农业景观质量及其空间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景观质量的区域差别较大,城区及小城镇边缘的农业景观质量最差,近郊外围及远郊区较好;北京市农业景观的优劣主要与地形和人为压力有关.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和景观指数,在大尺度上构建的综合指标体系,对评价农业景观质量的空间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潘影肖禾宇振荣
关键词:都市农业农业景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宁夏固原市生态保育对农民福祉的影响初探被引量:16
2012年
基于土地利用图、统计年鉴及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宁夏固原市1995年和2005年食物供给、能源供给、水源涵养、就业供给与收入供给5大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及变化;通过分析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定量了研究区农民福祉及变化;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探讨生态保育对农民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95-2005年,固原市各县农民福祉有大幅提高,其中大多由于收入福祉与食物福祉的增加。整个固原市农民福祉的提高70.4%是来源于耕地生产力的增强,24.0%是由于生态保育。在生态保育对农民福祉的增加中,有26.9%是由于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的补贴,70.5%是由于增强了当地的水源涵养功能。
潘影甄霖杨莉龙鑫曹晓昌
关键词:生态保育生态系统服务
北京市平原区不同圈层绿色空间格局及生态服务变化被引量:13
2011年
基于城市发展特点与绿色空间规划将北京市平原区分成核心城区、第一道绿色隔离带、城市扩展区、第二道绿色隔离带与边缘集团5个圈层。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解译了土地利用及NDVI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北京不同圈层1999与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核心城区及第一道绿色隔离带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从1999—2007年有所提高,但平原区整体有大幅降低;从城市扩展区向外,耕地与果园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在整个绿色空间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北京市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58.8%是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主要是建设用地侵占农用地与林地;41.2%的减少是由于景观退化,其中主要是农田景观退化,尤其在边缘集团区。在现有土地资源稀缺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将优质农田纳入绿色空间建设,增强其景观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是提高北京市绿色空间整体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潘影张茜甄霖宇振荣
关键词:生态服务土地利用景观质量
不同干扰强度对拉萨河谷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群落特征与功能性状对不同类型和强度人类干扰的响应与适应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命题之一。本文以拉萨干暖河谷达孜县新仓村沟域山麓冲积扇上的亚高山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探究全年禁牧、暖季禁牧、全年放牧情况下,不同干扰强度对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立枯物随干扰强度增强而降低,群落盖度差异不显著。排除干扰强度因素,物种多样性与以株高、可食性为代表的功能性状无相关性。全部物种和可食性物种的物种多样性随干扰强度变化差异不显著,即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差异均不显著。以株高、可食性为代表的功能性状随干扰强度增强而降低,表明不同干扰强度对功能性状的影响较物种多样性更显著。未来应更广泛地探讨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内在联系,以及3者在不同干扰强度下的响应时间和模式。
罗黎鸣苗彦军潘影武建双武俊喜余成群赵延赵贯锋
关键词: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
邻域距离对细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精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细胞自动机原理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邻域距离是细胞自动机模型的主要参数,但在以往研究中讨论较少。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S)邻域模拟模块,以北京市密云县1991-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为例,研究了模型中不同邻域距离参数对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精度的影响。基于1991年真实土地利用数据,选择200、400、600、1000和1200m的邻域距离在两种邻域形状下分别模拟了2004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通过2004年实际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模拟数据比较,利用kappa系数评价模拟结果精度。结果表明,在两种邻域形状下,邻域距离的变化对模拟结果精度都有较大影响。环状邻域距离的增大会导致模拟精度的降低,面状邻域距离的增大则导致模拟精度先增后降。不同土地类型对邻域距离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应皆不相同。今后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应用中,对细胞自动机模型的验证过程中需考虑对邻域距离的研究和讨论。
潘影宇振荣段增强R.Doluschitz
关键词:土地利用细胞自动机CLUE-S模型
服务式2D、3D结合GIS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被引量:9
2011年
3D GIS是GIS的发展方向,其研究尚处于基础理论阶段,目前,市场上还不存在成熟的真3D GIS。2D、3D结合是实现3D GIS的一条有效途径。服务式2D、3D结合GIS则是在服务式构架下实现2D GIS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无缝结合,即由GIS服务器提供传统的2D GIS服务,客户端提供用户界面及2D、3D数据融合渲染等功能。实现服务式2D、3D结合GIS的核心是如何在网络条件下,进行大规模数据传输及客户端2D、3D数据的实时融合渲染。本文针对此核心问题提出了基于C/S框架的2D、3D结合GIS系统构架,其核心包括基于LOD(Level of Detail)模型的客户端渲染构架及基于双缓存机制的数据服务构架。本文基于此系统构架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使用ArcGISEngine开发了GIS服务端,在World Wind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客户端。二维GIS服务端为三维客户端提供基本的GIS服务,如查询,缓存区分析等。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服务式构架解决了服务式2D、3D结合GIS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构建应用系统奠定了基础。该系统构架亦适用于B/S构架。实践证明在此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将客户端封装为Web控件可实现基于B/S构架的服务式2D、3D结合。
宇林军潘影
关键词:GIS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