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5篇高血压患者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颈动脉
  • 3篇肥胖
  • 3篇超声
  • 2篇动脉超声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心血管危险
  • 2篇心血管危险性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血脂
  • 2篇危险性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颈动脉超声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2篇舟山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邓爱玲
  • 6篇孙宁玲
  • 4篇马济顺
  • 2篇俞晓军
  • 2篇陈琦玲
  • 1篇张立红
  • 1篇于晓红
  • 1篇张久宏
  • 1篇杨帆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将145例高血压患者按体质指数(BMI) 分为2组:超重高血压组(BMI≥25),非超重高血压组(BMI<25),比较2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临床特征。结果:超重高血压组较非超重高血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C反应蛋白及凝血因子Ⅰ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超重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增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生率增加,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到正常范围,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意义。
俞晓军邓爱玲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超重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血脂及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 5例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 3组 :正常体重组 (BMI=2 0~ 2 3 ) ,超重组 (BMI=2 4~ 2 7) ,肥胖组 (BMI≥ 2 8) ,所有患者均测血脂、血压 ,并行腹部 B超检查。结果 肥胖组较正常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有明显差异(P<0 .0 5 ) ;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 ,仅 TC有差异 (P<0 .0 5 )。 BMI与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s=0 .911,P<0 .0 1) ,且肥胖组中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 :肥胖组高于超重组 ,超重组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及 P<0 .0 5 )。结论 合并超重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 ,并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降低血压。
邓爱玲马济顺杨帆孙宁玲
关键词:高血压体重指数肥胖脂肪肝血脂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5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60例单纯高血压(EH)患者的颈动脉。结果:脑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内径增大、斑块指数增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增快、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血管外周阻力增高,血流量下降。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病因诊断的一项无创性手段,对脑梗死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邓爱玲王桂莲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高血压彩色多普勒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4
2001年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 (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 4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7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 ,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血凝的关系。 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 (6 3 3% )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 (2 2 9% ,P <0 0 1) ,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 ,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 (6 6 7% )较颈动脉正常组 (2 5 0 % )增高 (P <0 0 5 ) ,与斑块组 (36 0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中内膜增厚组 (6 6 7% )及斑块组 (46 4% )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 (0 0 % )高 (P <0 0 5 )。老年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伴DM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血脂及纤维蛋白原 (FI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邓爱玲陈琦玲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高血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2002年
高血压诊断治疗传统上均根据患者就诊时所测血压,但并不能够代表患者24小时血压情况。动态血压监测(ABPM)则弥补了上述不足,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1 ABPM ABPM体系由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ABPV)和血压昼夜节律三部分组成。①动态血压水平:国外、国内正常参考值分别为:24小时血压123/82mmHg、120/80mmHg,白昼血压140/88mmHg、135/85mmHg,夜间血压125/76mmHg、125/75mmHg。②ABPV: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ABPM可以获得短时变异(24小时内每30分钟血压标准差的平均值)和长时变异(24小时血压的标准差)。③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人节律为两峰一谷、长柄杓型。
邓爱玲徐晓晴孙宁玲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治疗ABPM谷峰比值生物节律夜间血压
全文增补中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0
2001年
为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 ,对 10 5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病变的不同情况分为正常组 (30例 )、增厚组 (30例 )、硬斑块组 (30例 )和软斑块组 (15例 ) ,对上述患者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 -Y、低密度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发现 ,颈动脉软斑块组与正常组比较 ,神经肽-Y、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生成增加 ,一氧化氮生成减少 (P <0 .0 5 )。颈动脉硬斑块组与正常组比较上述指标也有差异 (P <0 .0 5 )。提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引起的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有明显关系。
陈琦玲邓爱玲孙宁玲马济顺于晓红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斑块血管活性物质颈动脉超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比较被引量:3
2003年
邓爱玲张立红张久宏孙宁玲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压血脂血糖
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相关的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超重组90例(BMI≥25kg/m2),非超重组55例(BMI<25kg/m2),比较2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临床特征。结果:超重组较非超重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收缩压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超重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增高,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病率增加,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并控制到正常范围,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意义。
俞晓军邓爱玲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