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济顺

作品数:15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6篇血管
  • 5篇原发性
  • 4篇动脉
  • 4篇原发性高血压
  • 4篇同型半胱氨酸
  • 4篇颈动脉
  • 4篇高血压患者
  • 4篇氨酸
  • 4篇半胱氨酸
  • 3篇血浆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综合征
  • 3篇卒中
  • 3篇脑梗
  • 3篇脑卒中
  • 3篇超声
  • 2篇代谢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肝病...

作者

  • 15篇马济顺
  • 13篇孙宁玲
  • 5篇陈琦玲
  • 4篇邓爱玲
  • 4篇刘靖
  • 4篇王及华
  • 1篇何权瀛
  • 1篇崔玉贤
  • 1篇高彤
  • 1篇于晓红
  • 1篇朱继红
  • 1篇马庆春
  • 1篇高占成
  • 1篇孙焱
  • 1篇汤中敏
  • 1篇杨帆
  • 1篇丁秀兰
  • 1篇胡大一
  • 1篇范倩
  • 1篇杜湘珂

传媒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2 36例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及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浆Hcy测定。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 (健康查体者 40例 )、单纯血压增高组 ( 112例 )及原发性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 ( 84例 )。  结果 :血浆Hcy水平 :单纯血压增高组 ( 13 5± 8 1μmol/L)、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 ( 16 6± 10 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 ( 8 2± 2 5 μmol/L)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原发性高血压并脑卒中组与单纯血压增高组相比 ,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当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时 ,血浆Hcy水平则更高。
王及华陈琦玲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
微量白蛋白尿及假性血友病因子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及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差异,探讨二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连续收治的133例患者,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代谢综合征全球定义分为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高血压组(97例)与单纯高血压组(36例)。测定血生化、血浆vWF、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UAE)及晨尿白蛋白/肌苷比(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AU、vWF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同单纯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MS的高血压患者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P<0.05或<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P<0.01);血浆vWF含量及UAE增加(P均<0.05)。高血压患者UAE与AC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07,P<0.01)。而vWF与UAE及ACR则未见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079及0.05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TG,LDL-C,vWF及UAE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具有关联性(相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825,0.63,0.339,0.331,0.371,P<0.05或<0.01)。结论:相比单纯高血压,伴MS的高血压患者MAU增加,内皮损伤程度更重。UAE与ACR显著相关。vWF、UAE均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有关。
刘靖杨靓孙宁玲马济顺胡大一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X白蛋白尿WILLEBRAND因子
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参数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其它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治的40例老年(平均年龄65.0±4.2岁)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给予福辛普利(10 mg^20 mg,QD)或缓释硝苯地平(10~20 mg,B ID)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心率,并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原(FIB)、血管紧张素(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福辛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下降,收缩压/舒张压降辐平均为10.5/5.8 mm Hg和16.9/5.6 mm Hg。缓释硝苯地平组收缩压下降更显著,心率较前增加(P<0.05)。两组基线tPA和PAI-1浓度相似(P>0.05)。血浆PAI-1在福辛普利治疗后下降23%(P<0.05),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增加25%(P<0.05)。对于tPA和FIB,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基线血ACE,AngⅡ和NE浓度无差异。福辛普利治疗后血清ACE和AngⅡ下降,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浆NE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同缓释硝苯地平相比,福辛普利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PAI-1,增加纤溶活性,并通过抑制ACE降低了AngⅡ。而缓释硝苯地平则使交感活性增加。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降压药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刘靖孙宁玲马济顺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
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缓释维拉帕米组 ,每组 2 0例 ,分别给予福辛普利(10~ 15mg ,每日 1次 )或缓释维拉帕米 (2 40~ 360mg ,每日 1次 )治疗 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测定血管紧张素 (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两组基线tPA和PAI 1浓度相似 (P >0 0 5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P <0 0 5 ) ,而tPA浓度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增加 ,而tPA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此外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血ACE及AngⅡ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I 1,增加纤溶活性 ;而缓释维拉帕米则抑制纤溶活性。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患者 。
刘靖孙宁玲马济顺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福辛普利缓释维拉帕米原发性高血压纤溶系统
高血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凝血纤溶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患者经抗凝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及蛋白C系统的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57例AICVD患者 ,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肝素及血栓通干预治疗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活化蛋白C(APC)。结果 :肝素组临床愈显率 69 2 % ,血栓通组愈显率 67 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肝素组治疗后PT及APTT均延长 ,FIB水平下降 ,t PA活性增加 ,PAI活性下降 ,APC无显著变化。血栓通组治疗后FIB水平下降 ,t PA活性增加 ,PAI活性下降 ,APC活性增加 ,而PT及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 :肝素及血栓通对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均有良好的抗凝及临床疗效。
马庆春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高血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凝血纤溶抗凝疗法APTFIB
高血压病患者炎性因子、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代谢综合征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单纯EH患者的炎性因子及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差异,检验MS与炎症密切相关的假说。方法连续住院的138例EH患者,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新定义分为EH+MS组(A组)99例与单纯EH组(B组)39例。测定血生化、白细胞(WBC)计数、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vWF。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sCRP、vWF及与MS的关系。结果伴MS患者较不伴MS的病人腰围、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或<0.01),WBC计数及血清hsCRP浓度升高,血浆vWF含量增加(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EH患者vWF与hsCRP之间显著相关(r=0.2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WF仍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年龄、MS、舒张压(DBP)及吸烟显著相关(P均<0.01)。而hsCRP与vWF及白细胞计数显著相关(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C、TG、LDL-C及vWF可以预测EH患者MS的发生(P<0.05或<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状态进一步活化,内皮损伤程度更重。vWF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EH患者MS相关。
刘靖汤中敏范倩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白细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5
2002年
为探讨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胆固醇的相互关系 ,选择149例高血压患者 ,根据病史及检查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 (74例 )和单纯高血压组 (75例 )。对上述患者测定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 ,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发现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5 ) ,颈动脉斑块发生也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多 (P <0 .0 5〉。这提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对血管壁的损伤 ,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
陈琦玲王及华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脑卒中血脂颈动脉斑块
原发高血压并脑血管损害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被引量:1
2002年
王及华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损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血脂及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 5例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 3组 :正常体重组 (BMI=2 0~ 2 3 ) ,超重组 (BMI=2 4~ 2 7) ,肥胖组 (BMI≥ 2 8) ,所有患者均测血脂、血压 ,并行腹部 B超检查。结果 肥胖组较正常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有明显差异(P<0 .0 5 ) ;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 ,仅 TC有差异 (P<0 .0 5 )。 BMI与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s=0 .911,P<0 .0 1) ,且肥胖组中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 :肥胖组高于超重组 ,超重组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及 P<0 .0 5 )。结论 合并超重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 ,并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降低血压。
邓爱玲马济顺杨帆孙宁玲
关键词:高血压体重指数肥胖脂肪肝血脂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4
2001年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 (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 4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7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 ,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血凝的关系。 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 (6 3 3% )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 (2 2 9% ,P <0 0 1) ,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 ,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 (6 6 7% )较颈动脉正常组 (2 5 0 % )增高 (P <0 0 5 ) ,与斑块组 (36 0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中内膜增厚组 (6 6 7% )及斑块组 (46 4% )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 (0 0 % )高 (P <0 0 5 )。老年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伴DM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血脂及纤维蛋白原 (FI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邓爱玲陈琦玲马济顺孙宁玲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高血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