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亚珍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以《世界宗教》课程为例
- 2019年
- 文章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优势,分析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世界宗教》课程思想政治案例教学实践:首先要提炼《世界宗教》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点,其次形成专门的案例资料。文章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想政治案例教学的方法步骤、注意的原则和相关问题。
- 邢亚珍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 中世纪知识分子与大学的兴起被引量:1
- 2013年
- 中世纪知识分子是12世纪文艺复兴的产物,城市的复兴和翻译运动为知识分子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中世纪知识分子具有国际性、流动性、书本至上、逻辑至上、理性与信仰的矛盾、教士与知识劳动者的矛盾这样的特性。为了自我保护,中世纪知识分子创造了大学,大学也成为中世纪知识分子生存的制度化环境。
- 邢亚珍
- 关键词:中世纪知识分子
- 科学研究的制度化及其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科学研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现代社会由于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大量需求以及社会生活的全面科层化,使科学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科学研究的制度化表现为科学研究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中心,科学研究的组织化,科学体系与社会其他体系相互依赖这样的特点。制度化的科学研究既保障了科学研究的高效、有序、稳定的进行,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科学的强大需求,也使科学研究受到制约和限制,出现制度与个体自由创造性之间的矛盾。
- 邢亚珍
- 关键词:制度化
- 知识分子与学术专业化
- 2007年
- 知识分子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制度化环境。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化和科层化使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日益专业化和常规化,并使知识分子发生分化。知识分子的专家化并未使知识分子消亡,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为知识分子展示自我、参与社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 邢亚珍
- 关键词:知识分子分工科层制
- 讲台上的禁欲——韦伯论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被引量:3
- 2010年
- 面对大学的官僚化和被国家官僚控制的命运,韦伯呼吁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讲台上的禁欲,希望以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来挽救大学精神和学术自由。具体说来,"讲台上的禁欲"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对学术事业的热情献身;第二,在学术分工体系中成为专家;第三,学者理智的诚实。
- 邢亚珍
-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伦理学术自由
- 大学的科层化与知识分子角色的转化
- 2007年
- 大学和知识分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大学的变化必然引起知识分子的变化。大学从中世纪的学者的社团组织,发展成现代社会的大型而复杂的科层组织,在这种科层化的影响下,知识分子的角色在现代社会发生诸多转化: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通才型到专家型,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精英型到大众型,从批判到认同,从"为知识而知识"到"学以致用"。
- 邢亚珍
- 关键词:知识分子科层化角色
- 12世纪文艺复兴与大学的兴起被引量:3
- 2012年
- 中世纪是一个伟大的综合时代。相比较9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一次全面的学术复兴,是一次伟大的文化运动。城市的复兴和翻译运动催生了12世纪的文艺复兴。大学是中世纪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它兴起于12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城市的复兴为大学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诞生了知识分子阶层,城市中的工商业者的行会为汇聚在城市中的师生提供了自我组织的制度参照。翻译运动使古典知识重新返回欧洲,为大学中的师生提供了讨论和研究的材料。大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与市民、城市当局和教会等势力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者的行会。12世纪至少自发形成了四所大学,其中波隆那大学作为学生型大学成为南欧大学的典范,巴黎大学作为教师型大学,成为北欧大学的典范。中世纪大学在本质上是师生的行会,并且具有国际性、教会性、特权性的特征。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裔。
- 邢亚珍
- 关键词:中世纪
-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强调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寓于一系列引导性问题的探讨之中,通过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这一教学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组织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应坚持引导性、主体性及合作性三条基本原则,并处理好引导性问题的设置、提出、讨论及总结反馈等实施环节。
- 赖恩明王春浩曾誉铭邢亚珍赵立凡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性学习
- 在信仰与理性之间——论中世纪大学学者被引量:2
- 2008年
- 作为学者的行会,中世纪的大学为学者及其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自由和合法性。但由于大学依附于教会,使学者的身份独立和学术自由受到限制。作为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大学学者企图用理性论证信仰,将两者综合起来。信仰与理性的最后分手,表明这种综合走向失败。然而大学学者发展出的理性主义传统、文化的融合、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先驱等遗产,却为后世所继承。
- 邢亚珍
-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学者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