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科委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肾动脉近段与全节段经皮去肾神经术1年血压随访结果 2024年 目的比较肾动脉近段与全节段经皮去肾神经术(RDN)在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节段消融组(25例)和近段消融组(31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的24 h动态血压及术后12个月的诊室血压。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降压效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节段消融组与近段消融组基线诊室血压分别为(180±15)/(104±10)mmHg与(180±12)/(103±8)mmHg,在术后12个月时分别降低为(142±9)/(82±7)mmHg和(143±10)/(83±6)mmHg,治疗前后两组内诊室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基线24 h动态血压分别为(162±13)/(95±8)mmHg与(160±12)/(94±8)mmHg,而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低为(142±11)/(83±7)mmHg和(141±8)/(81±7)mmHg,治疗前后两组内动态收缩压与舒张压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两组间的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的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全节段消融与近段消融这两种术式的降压获益相似。 任一文 周浩 陈伟杰 杜华安 张波 李丹 肖明阳 王子豪 凌智瑜 殷跃辉高频电刺激指导肾动脉射频消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用电刺激的方法指导肾脏去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中射频消融靶点的选择,同时比较电刺激与射频消融时血压变化的异同。方法:成年健康昆明犬6只,行肾动脉造影排除肾动脉畸形后,每侧肾动脉从远段开始,由远及近选择数个位点进行电刺激并消融。连续记录术中血压的变化,术后通过软件分析血压的变化情况。采用常规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动脉壁结构及其周围组织;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消融后肾动脉去神经效果。结果:本实验中刺激/消融位点共计50个,其中对电刺激有反应的位点占34%,无反应位点占66%。对有反应位点进行120 s电刺激时,其收缩压按每20 s分段与基线血压相比分别变化(0.34±3.38)、(0.41±3.04)、(10.47±5.73)、(13.27±3.63)、(10.17±1.87)和(0.78±1.87)mm Hg;将120 s连续消融时的收缩压数据同样按每20 s与基线血压相比,变化分别为(0.88±3.44)、(-1.64±3.47)、(13.17±3.12)、(12.82±3.21)、(9.50±2.68)和(-6.09±2.21)mm Hg。无反应位点进行电刺激和射频消融时均无明显血压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反应位点肾动脉神经面积为(0.51±0.28)mm^2,无反应位点处为(0.09±0.06)mm^2,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消融部位神经TH的表达显著低于未消融部位(P<0.01)。结论:高频电刺激可以标测肾交感神经,且电刺激指导下的射频消融能对肾动脉交感神经造成有效损伤。 邱先狄 刘畅 陈伟杰 刘航 殷跃辉关键词:肾交感神经 高频电刺激 射频消融 环状电极电刺激标测犬肾动脉周围神经分布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环状电极电刺激后血压反应与犬肾动脉周围神经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纳入8只昆明犬,经肾动脉造影排除血管畸形,使用环状电极对双侧肾动脉近、中、远段分别进行分区域高频电刺激(HFS,频率20Hz,电压8V,脉宽2ms,持续时间1min),将电刺激有反应的区域(持续高频电刺激后收缩压上升≥10mm Hg)纳入高频电刺激阳性反应组(HFSP组,n=25),电刺激无反应的区域纳入高频电刺激阴性反应组(HFSN组,n=119)。对血压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与基线比较,HFSP组刺激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13.4±4.1)和(9.9±4.9)mm Hg(均P<0.01),HFSN组刺激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1.4±3.7)和(1.3±2.5)mm Hg(均P>0.05)。对犬肾动脉周围神经分布进行测量分析,HFSP组的平均神经面积和平均神经数量高于HFSN组[(0.41±0.19)比(0.18±0.06)mm^2,(7.16±3.94)比(3.48±2.23)根,均P<0.01]。结论环状电极电刺激能够有效标测肾动脉周围神经分布,进一步为选择性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畅 邱先狄 陈伟杰 刘航 殷跃辉关键词:高频电刺激 肾动脉 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对犬肾脏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对肾脏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消融组,每组6只。消融组采用射频导管消融双侧肾动脉,对照组仅将射频导管送达肾动脉但不消融。术后1月,检测2组犬肾脏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肾脏皮质和髓质AQP水平,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术后1月,消融组肾脏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消融组肾脏皮质和髓质AQP1~3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相比术前,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RDN能降低犬肾脏交感神经活性,并抑制肾脏AQP的表达,这或许是RDN降血压的机制之一。 任鹏程 刘畅 邱先迪 陈伟杰 殷跃辉关键词:肾交感神经 射频导管消融 去甲肾上腺素 水通道蛋白 肾动脉近段与全段交感神经去除术对顽固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肾动脉近段交感神经去除术(肾动脉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全段消融组(全段组,21例)和近段消融组(近段组,19例)。采用单极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随访至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定期测量诊室血压,部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与全段组相比,近段组左侧[(6±1)︰(3±0),P<0.01]及右侧[(7±1)︰(3.2±0.2),P<0.01]肾动脉消融位点数目均有减少。近段组总消融时间短于全段组[(331±32)s︰(906±130)s,P<0.01]。全段组与近段组基线诊室血压分别为(178.0±13.5/101.7±9.1)mmHg与(179.8±10.8/103.9±9.0)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P>0.05),术后6个月全段组与近段组诊室血压分别下降(-37.7±10.4/-20.4±7.3)mmHg和(-39.5±9.2/-21.9±8.2)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P>0.05)。两组各有14例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显示白天平均血压下降值低于诊室平均血压下降值[(-23.3±11.6/-14.2±6.2)mmHg︰(-37.7±19.4/-20.4±7.3+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P<0.001]。未发现消融相关血管并发症。结论:对顽固性高血压肾动脉近段消融与全段消融有相似的效果及安全性。 陈伟杰 张波 凌智瑜 李芝峰 苏立 宋文信 刘增长 杜华安 袁跃龙 邵江 张建红 钟斌 李承治 鄢学 徐燕萍 肖培林 范晋奇 殷跃辉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 靶向去肾交感神经术对犬肾脏局部交感活性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经肾神经刺激(RNS)引导下不同血压反应位点的靶向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后肾脏局部交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变化。方法 21只无肾动脉解剖异常的昆明犬随机分为肾神经刺激组(假手术组,Sham组,n=7),刺激弱反应位点消融组(WRA,n=7),刺激强反应位点消融组(SRA,n=7)。WRA组及SRA组分别在弱反应位点和强反应位点行射频消融治疗,Sham组仅予以刺激处理。记录基线及术后4周各组实验犬股动脉血压,检测RDN术后4周各组实验犬肾脏局部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酪氨酸羟化酶(TH)以及RAS组分的表达。结果术中WRA组和SRA组刺激和消融位点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3组实验犬基线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P=0.188,舒张压:P=0.304)。RDN术后4周,与Sham组相比,WR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4.74±6.09)和(13.12±8.78)mm Hg(P=0.004和0.042),SR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28.64±6.71)和(20.45±10.80)mm Hg(P<0.001和P=0.001)。与WRA组相比,SRA组收缩压降幅更大(P=0.002),舒张压降幅也更明显,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31)。相比于Sham组,WRA组及SRA组肾脏局部NE水平、TH和肾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在SRA组更为显著。局部RAS组分的变化表明:与Sham组相比,两消融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上调,两种变化同样均以SRA组更为明显。结论RNS引导下两类不同血压反应位点的靶向RDN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通过降低肾脏局部交感及RAS活性而实现降低血压,其中选择性对强反应位点的消融治疗靶向性更好,降压幅度也更大。 赖银川 刘航 陈伟杰 王子豪 徐燕萍 李沂澹 殷跃辉肺静脉隔离联合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肺静脉隔离(PVI)联合肾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10月发表的关于PVI联合RDN与单独PVI治疗房颤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经筛选后用于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房颤复发、血压下降的幅度、左心功能改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室重量指数(LV mass index)]、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Rev Man 5.3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SA 0.9软件对术后房颤复发率等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总共纳入7篇临床试验,共纳入734例患者,RDN+PVI较单纯PVI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OR=0.41,95%CI0.30~0.56,P<0.01),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收缩压:WMD=-10.94,95%CI-16.43~-5.45,P<0.01;舒张压:WMD=-5.39,95%CI-8.84~-1.94,P<0.01),左心功能改变更显著(LEVDD:WMD=-3.96,95%CI-5.34~-2.58,P<0.01;LV mass index:WMD=-13.35,95%CI-19.08~-7.62,P<0.01),手术时间(WMD=24.96,95%CI20.36~29.56,P<0.01)、透视时间(WMD=5.59,95%CI3.31~7.86,P<0.01)也相应延长,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序贯分析提示,PVI联合RDN在降低房颤复发率及血压下降上证据确切。结论:与单纯PVI相比,PVI联合RDN在治疗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房颤复发率及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改善左心功能,且并不增加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廖佳 陈伟杰 熊青松 殷跃辉 凌智瑜关键词:心房颤动 高血压 肺静脉隔离 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107例(对照组)进行rs2200733和rs251253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rs2200733位点在病例组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CT和CC型,其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21.0%、65.0%、14.0%和29.0%、46.7%、24.3%。基因型分布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27),CT基因型频率在A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C等位基因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rs251253位点GG、AG和AA的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70.0%、28.0%、2.0%和70.1%、25.2%、4.7%,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CT基因型可能是房颤患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李瑛 李芝峰 王亚珠 范晋奇 徐燕萍 陈伟杰 殷跃辉关键词:心房颤动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肾动脉消融去神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高血压是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然而目前高血压的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现已证实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交感神经与RAAS阻滞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贺德梅 邓梦琳 陈伟杰关键词:高血压 肾动脉 生物医学研究 肾脏的神经调节与高血压去肾脏神经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1年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但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却不容乐观。肾脏的神经调节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起病及长期维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肾脏的去神经治疗是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新的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肾脏功能的神经调节,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神经源性机制,原发性高血压去肾脏神经治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陈伟杰 殷跃辉关键词:肾脏 神经调节 高血压 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