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军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4篇C/SIC
  • 3篇碳化硅
  • 3篇化学气相
  • 3篇化学气相渗
  • 3篇化学气相渗透
  • 3篇C/SIC复...
  • 2篇氮化
  • 2篇氮化硅
  • 2篇三维针刺
  • 2篇碳化硅复合材...
  • 2篇碳纤维
  • 2篇碳纤维增强
  • 2篇陶瓷
  • 2篇热扩散系数
  • 2篇热膨胀
  • 2篇热膨胀系数
  • 2篇纤维增强
  • 2篇化学气相渗透...

机构

  • 10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马军强
  • 9篇张立同
  • 9篇成来飞
  • 8篇徐永东
  • 4篇聂景江
  • 2篇张青
  • 2篇张电
  • 2篇李宏
  • 2篇李开元
  • 1篇万玉慧
  • 1篇董宁
  • 1篇李海涛
  • 1篇王毅强
  • 1篇陈超

传媒

  • 6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化硅质焊料连接氮化硅/碳化硅陶瓷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以碳化硅为主相的焊料,在无压的条件下,连接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结果表明:焊料在室温到1323K的干燥和烧结过程中,体积稳定,稍有膨胀。在1173K保温3h的条件下,连接的样品拉伸强度达到1.76MPa,热震残余强度保持率为82%。接头致密,并且焊料层与母材显微结构非常相似,界面处有明显的元素扩散,这对于提高结合强度和热震性能有重要作用。
张电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陈超
关键词:碳化硅焊料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尾焰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尾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搭建检测环境;步骤二,获取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尾焰数据集;步骤三,模型训练;步骤四,检测识别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尾焰;相较于基于手动特征提取的火焰检测方法,本...
魏倩茹马军强段娜李海涛
化学气相渗透2.5维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等温减压化学气相浸渗(isothermal low-pressure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ILCVI)工艺制备了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纤维增强的2.5维(2.5 dimensional,2.5D)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层陶瓷基复合材料,从而使一端封口的防热结构部件的制备成为可能。ILCVI致密化后,复合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分别为1.95~2.1g/cm3和16.5%~18%。沿经纱和纬纱两个方向对2.5D C/SiC复合材料进行室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应变均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行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面内拉伸性能,纵横向的拉伸强度分别为326MPa和145MPa,断裂应变分别为0.697 %和0.705%。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为典型的韧性断裂,经纱和纬纱的断裂都表现为纤维的多级台阶式断裂以及纤维的大量拔出。
马军强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聂景江董宁
三维针刺C/SiC在等离子焰中的烧蚀行为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CVI制备了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利用等离子烧蚀对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131.3μm/s和74.2g/s,对应的标准偏差分别为4.9μm/s和4.7mg/s。微结构观察显示烧蚀表面不同区域其烧蚀机理不同,烧蚀中心以升华烧蚀为主,过渡区主要是升华烧蚀和等离子流的剪切剥蚀为主,而烧蚀边缘则以热氧化为主。
聂景江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
关键词:三维针刺C/SIC
纤维编织结构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热膨胀和热扩散系数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热导仪测量了2维、2.5维和3维纤维编织结构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温度范围内纵向和横向热膨胀系数,以及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段(700℃以下),3种C/SiC的纵向和横向热膨胀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并在700℃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高温段(700℃以上),它们的纵向热膨胀系数和2维C/SiC的横向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2.5维和3维C/SiC的横向热膨胀系数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三者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维C/SiC的热扩散系数最大,分别是2.5维C/SiC和2维C/SiC的1~1.2和1.4~2倍。
李开元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李宏张青
关键词: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系数
反应烧结氮化硅陶瓷的连接被引量:2
2006年
用硅粉、黏土、硅溶胶配制的浆料作为焊料,在1390℃氮化烧结过程中,对经过预氮化的氮化硅陶瓷进行无压反应烧结连接。实验表明:黏土的加入改善了焊料塑性,形成了较致密的接头,连接强度达到40MPa。焊料经反应烧结后生成了Si3N4和O′-sialon,与母材具有物理化学相容性。焊料/母材界面处形成了针状sialon晶体交织的网络结构,将焊料与母材互锁成为一个整体,起到很好的界面结合作用。焊料的反应烧结和焊料/母材界面反应都为溶解-沉淀机理控制。
张电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
关键词:氮化硅焊料
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2维和2.5维C/SiC复合材料及其拉伸性能(英文)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2维和2.5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arbon-fiber-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C/SiC)复合材料,沿经纱(纵向)和纬纱(横向)2个方向对2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并从预制体结构和原始缺陷分布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力学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C/SiC复合材料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在经纱方向和纬纱方向上,2维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现为各向同性,而2.5维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则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经纱方向上2.5维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326MPa,153 GPa)均高于2维C/SiC复合材料的(245 MPa,96GPa),纬纱方向上的(145 MPa,62GPa)均低于2维C/SiC复合材料的(239MPa,90GPa)。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行为均表现为典型的韧性断裂,并伴有大量的纤维拔出。两种复合材料中纱线断裂均呈现出多级台阶式断裂方式,但其断裂位置并不相同。2.5维C/SiC复合材料中由于经纱路径近似于正弦波,弯曲程度较大,在纱线交叉点处造成明显的应力集中,因此经纱多在纱线交叉点处断裂;而纬纱由于其路径近乎直线,应力集中现象不明显,因此纬纱断裂位置呈随机分布。2维C/SiC复合材料中经纱和纬纱由于其路径类似于2.5维C/SiC复合材料中的经纱,因此其断裂位置也多在纱线交叉点处。微观结构观察表明不同的编织结构是造成两种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力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王毅强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
关键词: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化学气相渗透法
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被引量:7
2007年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导热仪测试2.5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纵向、横向的热膨胀系数和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结果表明,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升高,在350℃和700℃附近出现波动,且横向的热膨胀系数略高于纵向。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且下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缓。CVD SiC涂层后,材料热扩散系数提高1~2倍。
李宏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张青李开元
关键词: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系数涂层
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被引量:20
2006年
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三维针刺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平均密度为2.15g/cm3,气孔率为16.0%。用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烧蚀表面的形貌,用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产物的成分。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3mm/s和0.0047g/s。在烧蚀中心区,烧蚀最严重,表层只有C纤维骨架,且C纤维呈针状,复合材料的烧蚀以升华和冲刷为主。在烧蚀过渡区,垂直于烧蚀面的C纤维表现出端部锐化、根部细化的特性,平行于烧蚀面的C纤维呈针状,复合材料的烧蚀以氧化和机械剥蚀为主。烧蚀边缘烧蚀不明显,烧蚀产物和SiC基体熔融后覆盖在烧蚀表面,阻碍了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烧蚀,复合材料的烧蚀以氧化为主。
聂景江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
关键词:化学气相渗透法烧蚀性能
三维针刺碳纤维增强SiC复合材料在加载-卸载下的拉伸行为被引量:4
2009年
对T300碳纤维增强三维针刺碳纤维增强SiC(C/SiC)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为30%)的单调和加载-卸载拉伸载荷下的拉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300碳纤维增强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29.6MPa和0.61%。单调和加载-卸载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均为非线性变化,主要是复合材料中裂纹的扩展,界面相脱黏和滑移,以及纤维的逐步断裂和拔出所致,使得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呈非脆性破坏。卸载应力水平对卸载后的残余应变和再加载模量有较大影响。卸载应力小于80 MPa时,随着卸载应力的增加,残余应变线性增加,模量线性降低:卸载应力高于80MPa时,二者随着卸载应力的增加而呈二次函数快速变化。
聂景江徐永东万玉慧张立同成来飞马军强
关键词:三维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