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53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螺内酯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可溶性ST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心肌肥厚大鼠IL-33/ST2通路中可溶性ST2(s ST2)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药物干预组(n=10)。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药物干预组皮下注射ISO+螺内酯20 mg/(kg·d)灌胃,余各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4 d后处死大鼠,测量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细胞直径;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 ST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细胞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s ST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调节IL-33/ST2通路中s ST2的表达,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厚。 邢瑞星 赵玉兰 黄亚萍 董静关键词:螺内酯 心肌肥厚 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4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两组,NYHAⅠ、Ⅱ级为B组,NYHAⅢ、Ⅳ级为C组,另选40例健康对照组为A组,分别检测其GFR、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比较结果可见: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121.14±5.03)、(87.26±4.33)、(76.01±3.83)mL/(min.1.73 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T-proBNP水平A组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65.70±8.11)%、(51.86±7.68)%、(37.59±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相关性分析比较:GFR与LVIDd呈负相关(r=-0.289,P<0.05),GFR与LVEF呈正相关(r=0.461,P<0.01);NT-proBNP与LVIDd呈正相关(r=0.287,P<0.05),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37,P<0.01);提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亦可以表现GFR下降,NT-proBNP表达上调。结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即开始出现GFR下降及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董静 黄亚萍 赵玉兰关键词:心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微血管病变。文中观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小时血糖(1hPG)及2小时血糖(2hPG)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门诊及住院符合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2级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8例,病程10年以内。所有入选者均行OGTT,并记录每位患者空腹血糖(FPG)、1hPG、2hPG。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血糖水平分为4组,血糖正常(NGT)组100例、单纯OGTT 1 h血糖升高(1hHPG)组102例、单纯OGTT 2 h血糖升高(2hHPG)组104例、OGTT 1 h和2 h血糖均升高(1 hH PG/2 hH PG)组102例;同时记录408例患者的身高、体重、BMI、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史、血压、血脂、肌酐等一般临床资料,并根据肌酐值、年龄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值。分析1hHPG及2hHPG水平与ACR的关系。结果 4组研究对象高血压病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舒张压、脂代谢指标及空腹血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糖升高水平情况患者的收缩压、血肌酐、eG FR、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hHPG组、2hHPG组、1hHPG/2hHPG组ACR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1hHPG/2hHPG组高于1hH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hHPG组高于2hH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1hPG(OR=2.461,95%CI:1.947~3.112)、肌酐(OR=1.071,95%CI:1.027~1.117)以及2hPG(OR=2.016,95%CI:1.500~2.710)水平均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1hHPG与2hHPG异常均与ACR相关,可作为预测早期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陈素芬 赵玉兰 黄亚萍 赵映璇关键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早期肾损害 培哚普利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片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大鼠背部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ISO;药物干预组大鼠皮下注射ISO,培哚普利片灌胃,称量计算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体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body mass,LVM/BM)和全心质量/体质量(heart mass/body mass,HM/BM)并进行对比,应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比较各组大鼠左心室中bFGF-2含量、3组大鼠LVM/BM和HM/BM。结果:大鼠LVM/HM、HM/BM比较,对照组<药物干预组<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20,P=0.000;F=76.761,P=0.000)。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药物干预组中bFGF-2 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模型组(P=0.000,P=0.038)。结论:通过皮下注射ISO能成功制备心肌肥厚大鼠模型。bFGF-2对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促进作用,培哚普利可通过降低bFGF-2表达抑制心肌肥厚。 辛颖 赵玉兰 董静 黄亚萍关键词:心肌肥厚 培哚普利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且无明显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数量及左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STEMI患者280例,在入院24 h内检测其血浆NT-proBNP浓度,并对其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分为Gensini评分<30分组(n=94),Gensini评分30~60分组(n=87),Gensini评分>60分组(n=99);根据冠脉病变的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n=78)、双支病变组(n=105)及三支病变组(n=97);根据罪犯血管是否为前降支分为前降支组(n=146)和非前降支组(n=134),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Gensini评分>60分组显著高于Gensini评分<30分组和Gensini评分30~60分组,Gensini评分30~60分组显著高于Gensini评分<30分组;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浆NT-proBNP浓度越高(pg/ml,336.90±176.70vs 608.70±331.20 vs 1176.70±492.50);前降支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非前降支组(pg/ml,1199.40±725.00 vs607.40±244.20),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浓度与Gensini积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278,P<0.05)。结论: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其三支血管病变及前降支血管是否为罪犯血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常规检测NT-proBNP浓度有助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及临床诊疗。 江冠颖 赵玉兰 董静 黄亚萍关键词:GENSINI积分 培哚普利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ISO;药物干预组大鼠皮下注射ISO,同时用培哚普利进行灌胃。10 d后解剖心脏,计算全心重量/体重比及左心室重量/体重比;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EF2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4个检测指标结果均显示模型组>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EF2A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培哚普利可抑制心肌肥厚,其机制与调节MEF2A的表达有关。 琚肖肖 赵玉兰 董静 黄亚萍关键词:心肌肥厚 培哚普利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糖耐量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与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ACR)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2018-02门诊及住院的2级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4例,高血压病程在10年以内。所有入选者均行简化糖耐量试验,并记录每位患者空腹血糖(FPG)、OGTT餐后2 h血糖(2h PG),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关于OGTT试验FPG、2 h PG异常诊断标准,将所有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即血糖正常(NGT)组91例,糖耐量异常(IGT)组93例。同时记录184例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血脂、肌酐等一般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已行ACR检测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研究糖耐量异常对高血压患者ACR与LVMI的影响。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高血压病程、年龄、性别、BMI、舒张压、HDL-C、LDL-C、甘油三酯(TG)及FPG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GT组收缩压、TC、肌酐、室间隔厚度较NGT组高,射血分数较NG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T组ACR、LVMI平均值及MAU阳性率、左室肥厚检出率较NGT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h PG水平与ACR呈正相关(r=0.67,P <0.01),与LVMI亦呈正相关(r=0.45,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2h PG(OR=1.449,95%CI:1.006~2.089)、室间隔厚度(OR=2.317,95%CI:1.539~3.490)为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阶段已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及左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现象。 陈素芬 赵玉兰 黄亚萍 赵映璇关键词:尿白蛋白肌酐比 左室质量指数 细胞色素P2C19基因多态性对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检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细胞色素P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首次治疗的AMI患者247例,其中快代谢型(EM)56例,中间代谢型(IM)97例,慢代谢型(PM)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氯吡格雷组172例和替格瑞洛组7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采用PCR检测2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结果2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和代谢类型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E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明显低于IM和PM患者(3.36±0.54 vs 4.52±1.07和4.47±1.25,2.24±0.81 vs 3.07±0.84和3.54±0.96,P<0.01),IM与P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比较及替格瑞洛组EM、IM与P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EM、IM和P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分别明显高于替格瑞洛组同代谢类型患者(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均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替格瑞洛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且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在临床上,优先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用于PCI后抗血小板治疗。 海冰峰 汤建民 赵玉兰 黄亚萍 周盼盼 宿东升 朱银川 王丰云 来利红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活化 肌肉生长抑制素8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和心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讨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8,GDF-8)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4,Sir4)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中的表达及其与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HF患者300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60例、Ⅱ级组72例、Ⅲ级组102例、Ⅳ级组66例。收集临床资料,检测血清GDF-8和Sir4,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左心室重构情况,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心功能损伤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GDF-8、Sir4与左心室重构、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Sir4、GDF-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46±4.75)mm vs(36.39±5.33)mm,(54.63±7.96)mm vs(47.42±8.08)mm,(9.44±1.21)mm vs(8.49±0.88)mm,(9.27±1.58)mm vs(8.66±1.71)mm,(141.49±5.32)g/m^(2)vs(106.52±7.33)g/m^(2),(3.69±1.06)g/L vs(1.48±0.42)g/L,(33.75±10.64)g/L vs(19.08±5.13)g/L,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重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40.02±10.14)%vs(63.64±6.13)%,(1.05±0.24)g/ml vs(1.32±0.33)g/ml,P<0.01]。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Sir4和GDF-8水平及左心室质量指数逐渐升高,左心室重构指数逐渐下降,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ir4、GDF-8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NHY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重构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Sir4、GDF-8在老年CHF患者中异常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左心室重� 朱慎慎 胡艳敏 王钰莹 黄亚萍 吴照科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肌肉生长抑制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344例,根据其RDW四分位水平分为四组:Q1(RDW≤12.2%)、Q2(12.2% 13.1%),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LVEF,分析STEMI患者RDW与LVSD的关系。结果 4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LVEF、高血压病、肌酐(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血红蛋白(Hb)、脂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Q4组较其他三组患者高血压病患者更多,血清肌酐值更高,LVEF更低(P <0.05)。RDW与LVEF的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STEMI患者RDW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156,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1.701,95%CI:1.156~2.511,P <0.05)是STEMI患者LVSD的预测因子。进一步计算RDW预测STEMI患者LVSD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690(95%CI:0.631~0.749),当RDW在12.85%时,其诊断LVS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结论 STEMI患者的RDW与LVEF呈负相关,RDW对STEMI患者的LVSD有预测价值。 赵映璇 赵玉兰 黄亚萍 陈素芬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