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
- 作品数:18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32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HAMD≥8分的COPD患者60例进行观察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COPD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运动训练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分及肺功能测定,CO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CAT)。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两组治疗前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P<0.05),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运动训练治疗COPD合并抑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黄洁李承红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 循环微颗粒水平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 2016年
-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的微颗粒(MPs)水平,探讨MPs与COPD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期41例,急性加重期55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血浆中血小板微颗粒(PMP)、内皮细胞微颗粒(EMP)及组织因子阳性微颗粒(TF+MP),并分别测定肺功能,比较各组间MPs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各组EMP水平,COPD两组高均于对照组,其中急性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MP水平,急性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TF+M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EMP与肺功能中的FEV_1、FEV_1/FVC均呈负相关(P<0.01);PMP与肺功能中的FEV_1、FEV_1/FVC均呈负相关(P<0.01);TF+MP与肺功能中的FEV_1、FEV_1/FV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MP、EMP与COPD及其急性加重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其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 黄洁李承红陈实王小江刘敏
- 关键词:微颗粒
- 综合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228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合并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80例进行观察治疗。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茶碱类、化痰、激素等)、雾化、氧疗或机械通气等。治疗组(n=40),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常规治疗、运动训练和营养支持等方法结合使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测定[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体重指数(BMI)、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所有入选患者观察时间为6个月,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秩和检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t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FEV1%)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营养状况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使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肺功能、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黄洁李承红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生活质量
- 血浆D-二聚体在COPD急性加重期变化的探讨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探讨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人院时即抽静脉血进行D-二聚体检查分析,并于临床治疗后复查对比。结果:血浆D-二聚体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增高,且在临床治疗后得以明显改善,并与健康体检者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具有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倾向,且治疗后短期可以明显改善。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监测COPD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黄洁李承红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贫血与炎症相关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贫血患者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根据贫血标准对2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合并贫血的COPD患者(贫血组)40例和非贫血的COPD患者(非贫血组)4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FEV1%)检查,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质IL-6、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贫血组患者的炎症指标IL-6、IL-8、TNF-α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CD4+/CD8+T细胞比例低于非贫血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合并贫血可能与炎症相关。
- 黄洁李承红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炎症IL-6IL-8CD4^+/CD8^+
- 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8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BODE指数。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BODE指数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其中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等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体重指数、呼吸困难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及预后。
- 黄洁李承红
- 关键词: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E指数
- 循环微颗粒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和内皮细胞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水平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OSA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血浆中EMP、PMP水平,并比较OSAS患者治疗前后EMP、PMP水平。结果不同AHI的OSAS患者EMP、PM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SAS患者中,AHI>30次/小时者EMP、PMP水平均高于AHI 5-15次/小时者和AHI>15-30次/小时者,而AHI>15-30次/小时者EMP、PMP水平均高于AHI 5-15次/小时者(P<0.05)。OSAS患者治疗后EMP、PM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MP、PMP水平变化在OS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其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 黄洁李承红石奕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小板微颗粒内皮细胞微颗粒
- 运动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营养不良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运动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28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合并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80例进行观察治疗。按就诊时间随机排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雾化、氧疗或机械通气等。治疗组(n=40)进行为期6月的综合治疗,包括常规治疗联合运动训练和营养支持。观察2组治疗前后第1秒呼气容积(FEV1)与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6min步行距离(6MWD)、幸福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肺功能指标、6MWD和幸福满意度评分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和6MWD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MWD较治疗前增加了68m,较对照组治疗后增加了4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幸福满意度评分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营养支持综合治疗可以改善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FEV1%及运动耐力,提高患者幸福满意度。
- 黄洁李承红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
- 埃索美拉唑在反复发作性咳嗽中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在反复发作性咳嗽中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以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37例,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咳嗽诊断标准而排除,男13例,女24例,年龄31~72岁,平均41.3岁,在咳嗽的同时伴有相应的上消化道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在每例第1次治疗时仅用抗生素治疗,观察1年中的发病情况,1年后再发病的除因咳嗽使用常规抗生素外,加用口服埃索美拉唑片剂20mg,bid或40mg,qd,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服用4周。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咳嗽减轻到停止的量化记分、咳嗽缓解间隔时间及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应。结果:加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后,咳嗽症状的消失天数、整个治疗疗程缩短,缓解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在反复发作性咳嗽中的干预作用是明显有效,而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 李承红罗瑛孟庆华叶胜兰王小江黄洁程晶娟江城朱紫阳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临床疗效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3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rhEpo(2000u,2~3次/周×24周)治疗。结果:rhEpo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61.1%)和总有效率(88.8%)均较对照组(40%和53.3%)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增高,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空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前贫血程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后血红蛋白(HB)浓度升高的程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rhEpo辅助治疗老年CHF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升高HB浓度,改善心功能。
- 沈利亚罗瑛仇克难何彭孙张苏川胡媛黄洁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老年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