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敏

作品数:132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市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下颌
  • 28篇截骨
  • 23篇上颌
  • 23篇外科
  • 21篇手术
  • 20篇正颌
  • 18篇成骨
  • 17篇正颌外科
  • 17篇生物力学
  • 16篇面部
  • 15篇颌骨
  • 15篇截骨术
  • 15篇发育不全
  • 14篇腭裂
  • 13篇牵引成骨
  • 11篇有限元
  • 11篇畸形
  • 11篇复合体
  • 10篇颞下
  • 9篇唇腭裂

机构

  • 55篇天津市口腔医...
  • 49篇南开大学
  • 4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0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大学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昌大学附属...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省林业中...
  • 1篇蓟县人民医院
  • 1篇天津大港油田...

作者

  • 132篇侯敏
  • 48篇宋大立
  • 41篇柳春明
  • 27篇张兰成
  • 21篇张海钟
  • 17篇梁立民
  • 17篇于天平
  • 16篇戴智
  • 14篇林阳阳
  • 13篇陈伟
  • 12篇马文
  • 12篇戴智
  • 11篇马骁
  • 11篇高全文
  • 9篇步荣发
  • 9篇王秀芬
  • 8篇张锡忠
  • 8篇濮礼臣
  • 6篇石广玉
  • 6篇杨静文

传媒

  • 24篇中华整形外科...
  • 11篇中华医学美学...
  • 9篇中国美容整形...
  • 8篇口腔颌面外科...
  • 8篇口腔医学研究
  • 4篇2014第6...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 2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天津护理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1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颌牵引技术在矫治唇腭裂患者面中部发育不全的应用
2003年
侯敏柳春明
关键词:唇腭裂面中部发育不全颅颌面外科上颌矫治
唇腭裂上颌复合体不同类型截骨块的抗力中心
2010年
目的 探讨唇腭裂上颌复合体不同类型截骨块的抗力中心,以便为临床牵引截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与三维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唇腭裂上颌复合体LeFort Ⅰ、Ⅱ、Ⅲ型截骨骨块及相应软组织有限元模型,分别在5个不同垂直高度加载水平向力和4个不同水平距离加载垂直向力,力值均为9.8 N,根据骨块不同观察点位移情况确定不同截骨块的抗力中心.结果 唇腭裂上颌复合体LeFort Ⅱ型截骨骨块的抗力中心前后位置在尖牙与第1双尖牙后缘之间,高度为鼻底与梨状孔中点间.LeFort Ⅲ型截骨骨块的抗力中心前后位置在第1双尖牙后缘与第1磨牙后缘之间,高度为梨状孔中点与鼻前点间.结论 唇腭裂上颌复合体不同截骨块抗力中心的确定,为唇腭裂颅面复合体牵引成骨生物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侯敏张兰成石广玉宋大立张丽萍柳春明
关键词:唇腭裂生物力学上颌复合体
颞下窝大型血管纤维瘤的诊治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突出面颊部血管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5例血管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单侧选择性动脉栓塞或术中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手术均经口内上颌窦径路。结果: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血管纤维瘤。术后经2~24月随访,5例患者均咬合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 CT、MRI和IADSA联合检查对诊断有较大价值。术前IADSA加动脉内栓塞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经上颌窦径路是处置侵入翼腭窝、颞下窝的巨大血管纤维瘤的较好手术进路之一。
侯敏柳春明步荣发张海钟温伟生赵立东梁立民
关键词:血管纤维瘤颞下窝IADSA术前上颌窦
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的两种前份截骨术式对唇部软组织影响的对比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前份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据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将3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与改良组(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三维模型、定位头颅侧位片和正面照片结合,于术前1周及术后1年,测量4个骨组织测量项目、8个软组织测量项目和7个唇部测量值。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唇组织变化的差异以及上颌切牙与上唇变化的比例关系。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年,骨性颌骨前突无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唇齿关系良好,面下1/3颜面外形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协调。传统组及改良组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相关性最明显,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组R=0.768,改良组R=0.771。2组患者上齿槽座角均减小,鼻唇角均增大,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颈点及切点后退量,上唇后退量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存在术后上唇厚度增加、上下唇缘距离值减小、上中切牙-上唇缘距离值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上唇高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中切牙颈部后退量与上唇后退量的比值为1.19∶1,改良组为0.81∶1;正面观改良组越靠近中线上唇厚度变小趋势越明显,上唇线变化趋势为M形。结论2种前份截骨术式对改善前突畸形效果显著。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呈显著相�
李燕妮林阳阳侯敏宋大立
关键词:上颌前突正颌手术
BSSRO联合鼻旁Medpor置入矫治安氏Ⅲ类骨面型伴轻度鼻旁区凹陷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一种矫治安氏Ⅲ类骨面型伴轻度鼻旁区凹陷的有效方法.方法 经口内入路,改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同期行鼻旁Medpor贴附式置入,部分患者辅以颏成形术或下颌骨轮廓修整术;术前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模拟手术和术后软组织.结果 本组共30例患者.术后随访1 ~18个月.头影测量项目SNB、ANB、Cm-Sn-Ls、Si-LiPog&#39;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错(殆)关系恢复正常.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6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2块假体因感染取出;畸形轻度复发2例;无血肿、排异反应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正颌外科手术的同时,行鼻旁Medpor置入术是一种矫治安氏Ⅲ类骨面型伴轻度鼻旁区凹陷的有效方法,可协调改善术后面部的美学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戴智侯敏陈伟宋大立杨静文马文李燕妮
关键词:三维重建
SurgiCase CMF软件预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术后软组织准确性的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评估SurgiCase CMF软件在预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颌外科手术后软组织方面的准确性.方法 将2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术前的锥形束CT资料输入SurgiCase CMF软件系统,进行软、硬组织三维重建,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移动来模拟双侧矢状劈开截骨术、LeFortⅠ型截骨术,预测术后软组织侧貌;再选取相同的测量参数,将此预测结果与实际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测量和比较;同时重叠比对色阶图,以比较SurgiCase CMF软件模拟的术后结果与实际术后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与软组织相关的11个测量项目中,模拟术后与实际术后相比,仅鼻唇角和鼻翼宽度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9项包括唇红宽度、内眦距、面凸角、口裂宽度、上唇长度、鼻尖高度、面下1/3高度、上唇距EP距离及下唇距EP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色阶图显示大部分预测准确,唇颊部准确性欠佳.结论 SurgiCase CMF软件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正颌外科手术后软组织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在唇颊部组织预测准确性较差,因而SurgiCase软件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王秀芬侯敏马文戴智
关键词:正颌外科
内镜技术在颌面骨畸形修复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自1983年法国巴黎大学国际医院外科的Dubois首先将内镜技术应用于阑尾切除术之后,1987年法国的Mouret成功地通过内镜行胆囊切除术,开创了内镜在外科疾病治疗应用的新时代,1992年美国整形外科医师Vasconez首次报道用内镜实施额部除皱术。短短20来年,内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腹腔外科、胸腔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整形外科等。与传统手术相比,应用内镜技术进行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等诸多的优越性。以内镜外科代替传统外科,
侯敏张兰成柳春明
关键词:内镜技术修复术骨畸形整形外科医师颌面医院外科
Proplan CMF软件模拟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准确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Proplan CMF软件模拟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的准确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6例颧骨颧弓肥大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年的CBCT资料导入Proplan CMF软件,重建三维模型并行L型截骨手术模拟,同时选择特征性标志点并建立三维定点测量系统,测量相关指标,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观测术后与模拟软组织的彩色重叠图。结果骨组织面宽、双侧颧突角及面宽指数术前组分别为(135.45±2.45) mm、(102.50±2.60)°、(103.41±2.56)°、1.48±0.05,术后组分别为(128.56±2.72) mm、(106.87±2.53)°、(108.56±3.02)°、1.41±0.03,模拟组分别为(129.49±2.26) mm、(108.68±2.40)°、(108.85±3.02)°、1.42±0.03,术后组、模拟组分别与术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与模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颧弓间距:术前组为(153.25±2.58) mm,术后组为(150.23±2.76) mm,模拟组为(149.36±3.27) m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颧突间距及双侧颧突耳屏距:术前组分别为(120.16±3.18) mm、(74.58±3.19) mm和(76.14±3.15) mm,术后组分别为(126.35±2.56) mm、(68.75±2.15) mm和(68.86±3.21) mm,模拟组分别为(118.86±3.45) mm、(73.85±3.57) mm和(76.87±2.58) mm,术后组分别与术前组和模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软件对于骨组织面宽、面宽指数、颧突角及软组织颧弓间距预测较准确,而对于软组织颧突间距及颧突耳屏距预测准确性稍差;同时彩色重叠图显示颧突区预测准确性稍差,而颧弓区等其他部位预测准确性较高。 结论Proplan CMF软件对于颧骨颧弓肥大患者手术预测准确性较高,而软组织颧突区预测准确性则稍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林阳阳程家龙戴智马文皮纳宋大立侯敏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三维模型
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有限元模型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已经成为矫正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生物力学是一种重要途径。目的:建立精确、高仿真的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包含颞下颌关节的下颌骨模型,为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提供基础。方法:螺旋CT扫描后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包裹成单一的封闭壳,在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及转换,再将模型写入ANSYS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相应部分的重建并模拟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及术后固定。结果与结论:运用MIMICS及ANSYS软件建立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带有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和人体组织相比,具有生物相似性及几何相似性。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模型,可以通过前移、后移、旋转移动远心端,再行各种方式的内固定。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对各个部位施加载荷,用来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不同组织应力及位移的改变,也可以研究不同固定材料对固定后稳定性的影响。
马文侯敏宋大立杨静文戴智程家龙柴国良周卫源张瑞泽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MIMICS软件ANSYS软件有限元下颌骨颞下颌关节
国内颌骨骨母细胞瘤5例资料汇总分析
2007年
侯敏柳春明张洪杰濮礼臣
关键词:病例报告发病情况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