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刚
- 作品数:49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谢林论“神秘学”被引量:4
- 2014年
- 谢林从古希腊的神话和神秘学的对立出发,把后者理解为纯粹哲学和纯粹宗教的统一体。早期和中期谢林强调哲学才是神秘学的真正的继承者,而宗教则是神秘学的内容公开化和低俗化之后的产物;后期谢林不再强调神秘学(哲学)与神话(宗教)之间的对立,而是关注二者之间的内外互补关系。相关讨论让我们更清楚地领会到谢林对于哲学的地位、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认识。
- 先刚
- 关键词:神话
- 谢林世界时代哲学中的“超神性”概念的演变
- 2018年
- 从《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开始,尤其在随后的《世界时代》各个版本里,谢林不再满足于把哲学的最高本原界定为绝对者,而是致力于提升并丰富其精神性,即将其呈现为一个人格性的、三位一体的上帝。从这个角度来看,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也是一种神学。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尤其深入阐发了“超神性”和“上帝”这一对概念的关系。
- 先刚
- 关键词:上帝神人同形同性论
- 谢林为何把音乐归为造型艺术——论音乐作为诸艺术的基础被引量:4
- 2022年
- 在传统的艺术分类里,“造型艺术”指的是制造出可视形态的艺术或形体艺术,与音乐毫无关系。谢林在重新界定艺术的本质的基础上,把一切以创造性的自然力量为本原、以自然事物为载体的艺术都纳入“普遍造型艺术”的范畴,从而把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归为造型艺术。相应地,通过分析声音的形而上的起源,谢林不但揭示了音乐艺术的本质,而且阐明了音乐在造型艺术乃至全部艺术中的基础性地位,这些思想对叔本华和尼采的音乐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先刚
- 关键词:形体艺术艺术分类叔本华音乐哲学
- 伦理和道德的张力
- 2017年
- 在古希腊和罗马,"伦理"和"道德"原本都是指历史传承下来的伦常习俗或生活方式。近代以来,随着"个人""自由"等观念的兴起,康德明确区分伦理和道德,认为后者才是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的真正体现。黑格尔克服了康德制造出的这个分裂,他一方面指出伦理是真正的现实性,另一方面把康德推崇的道德自由融入到其中。
- 先刚
- 关键词:伦理道德现实性
-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 2009年
- 本文从谢林各个时期对于“人的自由”的认识出发,讨论了有关思想在他的哲学体系里的地位,揭示出谢林对“人的自由”的态度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变过程及其原因。我们的初步结论是:“人的自由”的问题在根本上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问题,而对于有限性的原则的不断追究决定了整个谢林哲学的关注焦点是从“绝对者的自由”到“人的自由”再到“上帝的自由”的转变或循环。
- 先刚
- 关键词:历史哲学
- 黑格尔哲学视域下的利己主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利己主义是一种经常遭受谴责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现象。然而从黑格尔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利己主义的核心环节(自为存在)恰恰是每一个存在者成为独立个体的关键,因此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自为存在本身所包含的辩证法使得利己的个体超出自身,走向利他和普遍的利益。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更容易推动个体走向片面的自私自利,因此唯有健全而集中的国家制度能够为普遍的利益提供根本保障。
- 先刚
- 关键词:利己主义他者辩证法
- 国外柏拉图研究中关于“图宾根学派”的争论被引量:10
- 2009年
- 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是20世纪后半叶国外柏拉图研究中争论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论题。本文介绍了专注于这些学说的"图宾根学派"的基本情况、主要观点以及学界围绕这些观点出现的争论,并特别在哲学义理上评价了这场争论的实质及意义。
- 先刚
- 关键词:柏拉图解释学
- 柏拉图的语言、知识与智慧——柏拉图与“智慧”
- 2015年
- 在柏拉图哲学中,关于知识、智慧和名称的讨论,一直是国内外柏拉图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柏拉图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积累,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古典学在国内学界的兴起,关于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论题与讨论域日渐深入与精专。
- 先刚
- 关键词:柏拉图哲学知识语言古希腊哲学中国学界
- 柏拉图的经验论被引量:2
- 2017年
- 通常认为,柏拉图追求位于彼岸的理念世界,忽视甚至蔑视现实的经验世界。但这其实是对于柏拉图的误读。从柏拉图的整全性辩证法精神来看,他并不主张理念与事物的分离,因此其对于理念的知识必然是从对于事物的经验知识出发,并且把经验知识包含在自身之内。就此而言,柏拉图哲学是一种经验论;其和近代经验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柏拉图始终坚持着经验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对立统一。
- 先刚
- 关键词:经验论辩证法
- 柏拉图作为真诗人被引量:2
- 2011年
- 柏拉图主要从两个方面批判通常所谓的"诗"和"诗人":就主观方面而言,诗人缺乏对于真实存在的知识;因此,就客观方面而言,诗人的作品在伦常、政治、教育等领域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柏拉图希望表明,以智慧、真善美为目标的哲学才是诗的典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所以,"哲学家"和"诗人"这两个角色在柏拉图那里是一种完美的融合,而不是一种分裂。
- 先刚
- 关键词:诗学教育神话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