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欧

作品数:56 被引量:27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1篇成像
  • 23篇磁共振
  • 20篇多发
  • 20篇多发性
  • 20篇多发性硬化
  • 19篇视神经
  • 16篇磁共振成像
  • 15篇视神经脊髓炎
  • 15篇脊髓炎
  • 11篇血管
  • 10篇脊髓
  • 9篇综合征
  • 9篇畸形
  • 8篇血管畸形
  • 8篇复发
  • 7篇脊髓血管
  • 6篇造影
  • 6篇神经系
  • 6篇神经系统
  • 6篇中枢神经

机构

  • 53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西门子迈迪特...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功能神经...

作者

  • 55篇刘亚欧
  • 48篇李坤成
  • 28篇段云云
  • 17篇黄靖
  • 15篇任卓琼
  • 13篇杨延辉
  • 9篇于春水
  • 7篇杜祥颖
  • 7篇董会卿
  • 7篇曹丽珍
  • 7篇秦文
  • 7篇刘峥
  • 6篇叶静
  • 6篇高艳
  • 5篇陈海
  • 5篇孙峥
  • 3篇毛贝
  • 3篇王飞
  • 3篇林富春
  • 3篇吴云清

传媒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8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第一届放射青...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期双流速注射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初步探索多期双流速注射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4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其中,12例(A组)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生理盐水,12例(B组)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比例为60∶40)。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测量两组升主动脉根部、降主动脉、主肺动脉及右心室的CT值,评价冠状动脉的显示、右心室的均匀性及左心室室壁的显示。结果经Kappa检验,两名医师均有良好的组内、组间一致性(K>0.75)。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升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秩和检验,在冠状动脉的显示和右心室的均匀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室室壁的显示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可以更好地显示右心室心腔和左心室室壁,而不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效果。
曹丽珍李坤成杜祥颖李鹏雨刘亚欧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后三叉神经的结构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三叉神经的微观结构改变。方法9例原发性 TN 患者术前及术后行 DTI 扫描,测算两侧三叉神经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轴向弥散率(AD)、垂直弥散率(RD)和两侧各弥散参数差值比。按手术疗效分为治愈和未治愈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两侧三叉神经各 DTI 参数及两侧间各弥散参数差值比的变化。结果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2.1岁,平均病程5.1年。于术后第一次复查(平均12.3个月)时行 DTI ,术后疗效随访平均66个月。治愈组6例,均有明显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有受压变形;未治愈组3例,2例有血管压迫,1例患者仅有严重的蛛网膜粘连而无血管压迫。治愈组术前患侧明显下降的 FA 值及明显上升的 MD 、RD 值,术后复查时均恢复。而未治愈组的各弥散参数及差值比则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MVD 术后疼痛消失的患者,患侧三叉神经的脱髓鞘变恢复正常。然而术后疼痛仍然存在的患者,神经的脱髓鞘变依然存在。三叉神经的脱髓鞘变与 TN 关系密切。
李继平刘亚欧张晓华王云鹏张默陶蔚李勇杰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技术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DSC-PWI)在评价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10例NMO患者行ASL及DSC-PWI检查,应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软件获得14个感兴趣区(双侧对称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尾状核、壳核和丘脑)的脑血流量(CBF)。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技术所得测量比值的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种技术所得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ASL和DSC-PWI所测各感兴趣区的相对CBF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t=1.061,0.496,1.312,-0.342,-0.403,-0.156,0.224;P=0.329,0.637,0.238,0.744,0.708,0.881,0.830)除顶叶感兴趣区以外,两种方法所测其余各感兴趣区的CBF比值均呈显著相关性(r=0.659,P=0.000)。结论 ASL在评估NMO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评估视神经脊髓炎的脑血流灌注。
孙峥段云云黄靖刘亚欧任卓琼张甜李坤成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动脉自旋标记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磁共振三维双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MR三维双反转恢复脉冲序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序列,在临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与常规MR脉冲序列比较,该序列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灰质改变更加敏感,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该脉冲序列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
任卓琼安静刘亚欧李坤成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丘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丘脑扩散参数异常,以及与临床残疾程度和认知损害间的相关性。方法 24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利用兴趣区法测量影像正常的丘脑扩散参数,比较两组受试者丘脑平均扩散率和部分各向异性间的差异性,并评价患者丘脑扩散参数与临床相关评分及病灶体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组患者丘脑平均扩散率[(85.34±14.68)×10-3mm2/s]低于正常对照组[(98.42±13.10)×10-3mm2/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7,P=0.002);丘脑部分各向异性(0.40±0.04)高于正常对照组(0.36±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03)。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组患者丘脑平均扩散率与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0)。结论对常规MRI表现正常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发现丘脑异常。而且丘脑扩散异常与患者认知损害存在相关性,提示扩散张量成像作为评价临床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段云云李坤成刘亚欧任卓琼黄靖叶静董会卿陈海
关键词:丘脑
视神经病变的MR评价
目的 介绍视神经疾病MRI的表现以及新技术在视神经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总结文献和本课题组的研究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是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病变的特点,以及和其他疾病的鉴别,从病灶、体积、弥散和功能多...
刘亚欧
关键词:视神经MRI
临床孤立综合征和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R扩散张量成像的对比研究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是指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的急性或亚急性首次发作,持续时间在24小时以上。CIS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脊髓、脑干或视神...
刘亚欧于春水李坤成林富春段云云秦文
关键词:临床孤立综合征多发性硬化DTI技术MR扩散张量成像
文献传递
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脑结构改变的比较研究  1.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皮层厚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本研究应用皮层厚度的测量方法尝试(1)发现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和...
刘亚欧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成像技术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视神经脊髓炎多以急性脊髓炎(13例)或视神经炎(7例)为首发症状,复发病程(18例)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视力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或复视(7例),以及病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3例)。部分患者眼底呈急性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3例),球后视神经炎(5例)或视神经萎缩(4例)变化;视觉诱发电位呈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和波形分化不良(7例)。脑脊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44%(8/18)和50.00%(6/12),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27.78%(5/1 8)。8例患者头部MRI检查显示存在颅内病灶,分布于下丘脑、脑桥、中脑、第四脑室周围。结论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第四脑室周围和脑桥等病灶分布具有特征性,与脑内水通道蛋白4高表达区域相一致。
张世娟王飞卢洁刘亚欧段云云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免疫球蛋白G水孔蛋白质类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36例NMO患者(NMO组)和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ASL检查,应用MRICRO软件获得14个感兴趣区(ROI)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ROI包括双侧的尾状核、壳核、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脑白质。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NMO组和对照组的rCBF值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rCBF值与患者临床病程、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以及听觉连续加法测试(PASAT)的相关性。结果NMO患者双侧尾状核的rCBF为(372.03±19.5、352.63±17.79)ml·min^-1·100g^-1,正常对照组为(334.57±32.29、318.47±33.91)ml·min^-1·100g^-1;NMO患者双侧壳核rCBF为(417.66±20.79、403.46±18.07)ml·min^-1·100g^-1,正常对照组为(373.00±18.11、391.77±20.72)ml·min^-1·100g^-1;NMO患者双侧额叶的rCBF为(109.22±24.39、79.80±8.29)ml·min^-1·100g^-1,正常对照组为(85.18±15.65、69.62±12.54)ml·min^-1·100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呈现高灌注状态。NMO患者双侧丘脑的rCBF为(467.95±20.36、509.32±24.39)ml·min^-1·100g^-1,正常对照组为(574.28±44.21、584.87±45.85)ml·min^-1·100g^-1;NMO患者双侧顶叶的rCBF为(46.80±5.05、53.94±7.12)ml·min^-1·100g^-1,正常对照组为(55.39±6.91、55.12±10.34)ml·min^-1·100g^-1;NMO患者双侧枕叶的rCBF为(61.76±7.64、50.12±5.69)ml·min^-1·100g^-1,正常对照组为(88.75±9.92、94.75±19.86)ml·min^-1·100g^-1;NMO患者双侧颞叶的rCBF为(184.62±16.26、189.92±17.08)ml·min^-1·100g^-1,正常对照组为(195.93±28.40、187.04±31.21)ml·min^-1·100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呈现低灌注状态,其中左侧丘脑、双侧枕叶低灌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枕叶低灌注与EDS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SL能检测到NMO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为判断脑区损伤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孙峥段云云段云云刘亚欧黄靖张甜刘亚欧李坤成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动脉自旋标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