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 1999年
- 为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笔者对30例AMI患者进行了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测定了其溶栓前后心电图中的QT间期,并计算出QT的离散度。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8.2±...
- 方业明姜恩庆赵宁刘颖萍李群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QT离散度
- 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费森尤斯 40 0 8B血透机及F6透析器 ,碳酸氢盐透析液 (一般含钾量为 2 .0~ 3 .0mmol/L) ,常规肝素化抗凝 ,血流量 2 0 0~ 2 5 0ml/min ,每周透析 2~ 3次 ,每次 4~ 5h。结果 血透 10 82次 ,出现心律失常 43例次 ,发生率 4.0 % ,发生时间以上机后 2~ 4h最多为 18例次 (4 1.9% )。 43例次心律失常中 2 7例次超滤脱水量大于 2 .0kg(62 .8% )。室性早搏 12例次 ,房性早搏 10例次 ,缓慢性心律失常 15例次 ,快速性心律失常 12例次。有伴随症状者 3 1例次。血压明显下降者 2 5例次 (5 8.1% ) ,血钾偏低 5例次 ,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加重者2 0例次。结论 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 ,其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 ,低血压是其主要诱因 ,血钾异常、过敏或致热原反应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发生。
- 郭晓青刘颖萍布秀君
- 关键词:心律失常低血压过敏反应营养不良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 2002年
- 代卫刘颖萍李群贺心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率变异性EH
- 冠状动脉钙化与血钙血磷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2001年
- 贾淑琴刘颖萍李群代卫
-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CAC血钙血磷病理生理学CHD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将 97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 ,均进行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观察 HRV时域指标 (SDNN及分段 SDNN)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1 )溶栓再通组 (n=2 1 )、溶栓未通组 (n=9)、非溶栓组 (n=67) 2 4 h动态心电图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 (SDNN)前段 (白天 )、后段 (2 3∶ 0 0~ 5∶ 0 0 )分别为 79.33+38.31 ms和 75.0 3+37.89ms(P= 0 .44)、64.57+33.56 ms和 40 .66+2 0 .0 6 ms(P<0 .0 1 )、74.0 0 +2 6.80 ms和 60 .43+2 4 .97ms(P<0 .0 1 ) ,溶栓再通组前后段 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溶栓未通组、非溶栓组前后段 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前段 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31 ) ;后段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2 )心源性死亡组 SDNN低于存活组。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提高 HRV,改善 A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 ,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刘颖萍李群代卫郭小青贺心徐蕤陈文革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心率变异性预后尿激酶肠溶阿斯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