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戈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本文结合"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本课程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方面的改革方法,指出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增加师生互动;教学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考核过程化且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兴趣。
- 俄文娟肖为周吴戈王志强
-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基于DEA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效率评价研究被引量:16
- 2014年
-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影响时间长,其运作效率的研究对系统本身和城市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构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作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2年全国1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数据,建立DEA方法的效率评价模型,得出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率评价及规模效率分析结果,并结合各决策单元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提出提高运作效率的针对性意见。
- 周强秦菲菲吴戈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基于站点爬虫数据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把握公共自行车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的前提。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站点数据,定义了站点活跃度等指标,利用Dunn指数和Davies-Bouldin指数确定有效的站点活跃度聚类算法,引入全局Moran′s统计量和局部Moran′s统计量对站点使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深入挖掘站点使用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对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案例研究中,根据活跃度变化将站点聚为四类,发现一个站点的活跃度与周边13个(晚高峰)至20个(早高峰)以上的站点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可推测早晚高峰用户的平均骑行距离分别为2.2km和1.7km。研究结果还证实,虽然大部分站点的高峰期车桩比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但高车桩比站点分别聚集在几个不同的地区,低车桩比站点则集中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系统地揭示了站点间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
- 庄楚天吴戈
-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网络爬虫
- RP/SP数据的Nested Logit同构融合
- 2017年
- 在RP/SP融合分析中,当部分选项有一定相似性时,常用Nested Logit(NL)框架构建RP或SP子模型;但既有研究中,2个子模型往往采用不同的阶层结构,导致对行为机制的认识缺乏统一性、不同层次误差项对应关系不明确、无法正确描述SP选择的阶层性等问题。本文针对RP-NL/SP-NL的同构融合框架,提出分层考虑误差项测度、引入融合系数修正SP效用函数的融合方法,以北京市新设快速路公交专用道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标定和对比3种RP-NL/SP-NL模型及RP、SP单独模型的结果。研究表明:分层考虑SP与RP的误差项关系,可以更清晰地揭示SP数据的阶层结构,真实表现SP的选择机制,也有利于减小误差项的影响,提高变量对SP选择行为的解释能力。
- 吾晨晨吴戈李春艳李先
- 关键词:交通工程LOGIT模型同构
- 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本文以苏州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刷卡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使用特性.研究发现,地铁型站点公共自行车的用车时长较短且较为离散,与其他类型站点有显著差异.在接驳地铁的出行者中,公共自行车经常使用者的平均学历较高,也非低收入人群.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地铁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可知,接驳方式使用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和出行目的等对公共自行车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经常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者在接驳地铁时同样也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而不使用者则倾向于选择步行或公交车.
- 周强吴戈孙瀚
- 关键词:使用特性离散选择模型公共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