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 作品数:66 被引量:12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 不同循环冷冻消融术对西藏小型猪肺部冷冻消融效果的比较
- 2012年
- 目的比较肺部两循环冷冻-复温与三循环冷冻-复温消融术对肺组织冷冻消融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西藏小型猪5头,开胸后行右肺冷冻消融术,每头猪分别实施两循环冷冻-复温(10-5-10-5,min)消融和三循环冷冻-复温(5-5-5-5-10-5,min)消融,两组总冷冻时间相同。冷冻过程中分别测量冷冻中心点温度、冷冻形成冰球最大直径;术后7d取肺组织解剖,测量冷冻引起的表面坏死区最大长径及内部坏死区最大长径,并观察冷冻区域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三循环冷冻组形成冰球表面最大长径大于两循环组;7d后两冷冻组局部肺组织冷冻后所形成表面和深度损伤区大小相近,两循环冷冻组与三循环组冷冻损伤区病理变化分区相同,但三循环冷冻组引起完全坏死区域更大,凋亡区域更小。结论相同的冷冻时间内,三循环冷冻组对肺部冷冻消融效果更好。
- 姚飞曾健滢陈继冰周亮吴炳辉方刚邓春娟陈志贤冷尹邓敏张波邓春梅李家亮何丽华牛立志左建生徐克成
- 关键词:冷冻消融术冷冻
- 冷冻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无法手术的转移性乳腺癌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 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 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 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 周亮姚飞陈继冰曾健滢汪媛李家亮牛立志徐克成
- 关键词:冷冻外科手术肿瘤转移免疫疗法
- 肝恶性肿瘤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观察
- 牛立志刘桂凤曾健滢蔡懿孔小锋梁冰周亮方刚李书英李忠海李蓉蓉徐克成
- 冷冻治疗816例肺癌的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氩氦刀冷冻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并发症。
方法:81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在 CT、B超或手术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观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
- 牛立志徐克成王静周亮吴炳辉穆峰李海波胡勇胡以则左建生
- 关键词: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并发症
- 经皮冷冻治疗肾上腺转移瘤后血压急剧上升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70岁,因结肠腺癌术后出现腰骶部酸痛于2012年4月21日入院。PET/CT检查示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团块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大小约4.1cm×3.0cm,SUV最大值为7.1、平均值为6.2。诊断为结肠癌术后腹腔多发转移、左侧肾上腺转移。
- 周亮黄丽雯曾健滢李家亮张长明牛立志
-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瘤冷冻治疗血压结肠腺癌肾上腺区腰骶部
- 低轨碎片自然交会成像极限能力分析
- 2024年
- 低轨空间碎片交会成像时,因观测角度的变化产生固有像移。利用空间物像点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像面位置方程,通过计算曝光时间起止点的像点位置获得固有像移,建立该固有像移的函数拟合模型,利用不同轨道参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模型精度验证。根据像移对像质退化的影响,建立包含相对旋转角速度、目标张角和曝光时间的空间分辨率约束条件,利用该约束条件可计算低轨抵近成像场景下相机的极限分辨率。
- 李亚茹周亮周亮刘朝晖折文集
- 关键词:像移
- CT引导靶向经皮冷冻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评估CT引导的靶向经皮冷冻在肺癌治疗中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采用CT引导靶向经皮冷冻治疗816例肺癌患者,观察近期疗效、1年和2年生存率、治疗前后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及冷冻术后并发症。结果冷冻治疗后好转率为81.9%,有效率为100%。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和54%,中位生存期24个月。冷冻后KPS评分较冷冻前显著提高(P<0.01)。其中4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支气管胸膜瘘及血气胸各1例,其他患者并发症程度较轻,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CT引导靶向经皮冷冻治疗肺癌具有微创、适形、高效的特点,并发症相对较少,为肺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 牛立志何丽华穆峰李海波周亮吴炳辉胡勇左建生徐克成
-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CT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高风险部位肝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高风险部位肝癌的临床结局及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预后和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高风险部位肝癌患者,其中64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微波组),56例接受冷冻消融治疗(冷冻组)。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主要包括生存、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微波消融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8%、63.5%、63.5%,冷冻消融组为92.0%、87.4%、7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微波消融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8%、49.0%、49.0%,冷冻消融组分别为81.4%、58.5%、4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微波消融组的3、6、9、12个月的局部进展率分别为3.1%、6.3%、9.4%、15.9%,高于冷冻消融组(分别为0%、0%、3.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微波组的主要和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2.8%)均高于冷冻组(分别为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直径3~5 cm及Child-Pugh分级B级是肝癌术后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直径3~5 cm、多个肿瘤以及多次消融是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冷冻消融治疗高风险部位的肝癌具有与微波消融接近的生存结局,但具有更好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及更少的并发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周亮陈志贤潘忠保李蓉蓉李书英金利牛立志
-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冷冻消融高风险
- 冷消融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的肺癌被引量:12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大多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届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而探索新的能替代手术的治疗措施,对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疗氩氦刀冷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和副作用,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140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跟踪随访1年,术后定期CT检查,观察疗效、并发症、生存时间。结果1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冷消融与125I粒子植入治疗,接受1年随访。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术后6月时完全缓解(CR)为16.8%、部分缓解(PR)为70.1%、稳定(SD)为7.4%、进展(PD)为5.7%;术后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94.3%、65.7%;部分患者术后1月症状即有所改善,KPS评分从平均66.9提高到76.3。结论氩氦刀靶向冷冻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为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 周红桃牛立志周亮穆峰张长明梁冰杨大明徐克成
- 关键词:冷冻手术碘放射性同位素肺肿瘤
-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兔胆囊侧肝脏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研究靠近胆囊0.5 cm处不可逆电穿孔肝脏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3只作为实验动物,在靠近胆囊0.5 cm处肝脏进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并于7 d后观察消融区域的肝脏病理反应和胆囊损伤情况。结果 3只动物均成功完成消融。消融7 d后,肝脏面原消融区平均直径3.00 cm黄色坏死灶,肝膈面形成1个平均直径1.67 cm类圆形黄色坏死灶。2只实验兔消融部位和腹壁、1只肝叶和膈肌发生小片段浅度粘连。2只肠系膜则与胆囊消融灶区发生严重粘连。光镜下可见肝大片坏死且消失,仅有部分凝固性坏死肝组织残留,外围有少量斑点状钙化,炎性肉芽组织和小胆管显著增生。肝门静脉血管平滑肌损伤不明显,肌层小范围纤维素样变性、胆囊黏膜上皮大部分坏死,胆囊外结缔组织水肿、胆总管部分黏膜上皮坏死,部分上皮仍存在,肌层完好。结论消融部位肝脏组织完全坏死,消融灶和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胆囊出现损伤,但无胆囊漏发生。因此,对于靠近胆囊的肝脏肿瘤而言,不可逆电穿孔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
- 梁冰牛立志曾健滢周亮周序珑方刚姚飞邓春娟汪媛张波李书英邓春梅杨惠霏李家亮刘建国徐克成
- 关键词:肝脏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