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亦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报告 30例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例均予以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对载瘤血管加照“手术位”造影片 ,诊断明确后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发现动脉瘤 30例 ,2 8例成功夹闭瘤颈 ,脑血管造影满意 ,2例行动脉瘤包裹。结论 全脑血管DSA造影、“手术位”
- 彭怀德韩德清孙亦明邹武朱卫华邱志华匡友志陈玉光孙培永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DSA显微手术
- 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和常规剖腹VP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下VPS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腹腔镜辅助下VPS和20例常规剖腹VPS分流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剖腹VPS组20例中1例出现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移位,1例出现术后感染。腹腔镜辅助下VPS组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且无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可靠,定位准、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邱志华韩德清孙亦明陈玉光
- 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估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接受去骨瓣减压术的52名患者在去骨瓣减压前后颅内压、CT表现(中线移位,脑室的大小,基底池受压)和预后的变化。结果:38名患者(73.1%)在伤后5.1±3.2个小时进行了迅速外科减压;14名患者(26.9%)在伤后49.2±50.1个小时延迟外科减压,去骨瓣减压明显降低了颅内压,减少了中线移位,改善了基底池的受压,进行迅速外科减压的患者比延迟外科减压的患者预后更好。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降低,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受压明显改善,死亡率下降,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利。
- 邱志华韩德清孙亦明陈玉光罗伟朱卫华
-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颅内压CT预后
- CTA、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分析动脉瘤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所见比较。部分动脉瘤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 DSA确诊56例动脉瘤患者,发现68个动脉瘤。CTA显示51例(63个)动脉瘤,敏感性为91.07%(51/56),特异性为100%。CTA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动脉瘤夹闭情况。结论 DSA目前仍然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检查的"金标准"。CTA对于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但不适合动脉瘤术后的复查。
- 罗伟韩德清陈玉光孙亦明盛英武刘宇超郑维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瘤夹闭
- 丹参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含水量、ET、NO变化的影响与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内NO及ET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 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外伤模型.实验分为:丹参治疗组、脑外伤对照组、假手术组,前2组于伤后半小时分别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2 mL/(kg·d)和生理盐水2 mL/(kg·d),假手术组仅开颅,不伤硬膜.干湿重法检测脑损伤1、3、5、7天损失区脑组织含水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组织内NO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ET水平.[结果]脑外伤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ET,NO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ET,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外伤后ET,NO过量生成,脑组织含水量增加.而丹参能够降低ET、NO的生成,降低脑水肿的程度,达到对脑外伤治疗作用的目的.
- 孙亦明李剑敏蒋宇钢
-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类
- 126例脑外伤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造成颅脑外伤患者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对12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严重脑损伤、恶性颅内高压、脑疝导致原发或继发中枢衰竭和失血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尽早解除脑部病变,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指征,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 孙亦明韩德清刘宇超郭海军
- 关键词:颅脑损伤并发症
- CTA、DS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对4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CT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分析动静脉畸形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部分动静脉畸形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 CT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100%。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治价值,临床疑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CTA可作为动静脉畸形术后复查的方法之一。
- 罗伟韩德清陈玉光孙亦明盛英武刘宇超郑维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脑膨出治疗30例体会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脑膨出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脑膨出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采取的治疗措施及结果。结果: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是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和弥漫性脑肿胀,经手术治疗后,死亡8例,22例存活病例出院后半年GOS评估,良好10例,重度残疾6例,中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必须认真分析引发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孙帮清孙亦明
- 关键词:脑膨出
- 丹参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含水量、ET、NO变化影响与意义
-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内NO及ET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外伤治疗组、脑外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外伤...
- 孙亦明
- 关键词:丹参脑外伤脑水肿
- 文献传递
- 脑脊液分流术治疗成人脑积水63例体会
- 2000年
- 韩德清彭怀德陈玉光孙亦明匡友志邹武
- 关键词:脑脊液分流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