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琪云

作品数:95 被引量:406H指数:1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5篇细胞
  • 55篇干细胞
  • 47篇造血
  • 46篇造血干
  • 46篇造血干细胞
  • 43篇干细胞移植
  • 39篇造血干细胞移...
  • 32篇基因
  • 28篇非清髓
  • 26篇异基因
  • 21篇白血
  • 21篇白血病
  • 20篇急性
  • 15篇异基因造血干...
  • 15篇非清髓异基因
  • 13篇异基因造血干...
  • 13篇骨髓
  • 1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1篇植物抗宿主病

机构

  • 80篇解放军第30...
  • 17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93篇孙琪云
  • 75篇郭梅
  • 74篇艾辉胜
  • 63篇余长林
  • 60篇乔建辉
  • 37篇王丹红
  • 29篇胡锴勋
  • 18篇黄雅静
  • 16篇张石
  • 14篇姚波
  • 14篇孙万军
  • 13篇刘铁强
  • 12篇董征
  • 10篇刘丽辉
  • 9篇姚波
  • 7篇左洪莉
  • 7篇王一
  • 7篇范传波
  • 7篇张石
  • 6篇胡凯勋

传媒

  • 27篇中国实验血液...
  • 14篇解放军医学杂...
  • 10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中华放射医学...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Journa...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4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 12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CD4、CD7表达的AML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伴CD4、CD7表达的AML病人免疫分型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设门,检测304例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RT-PCR方法检测WT1、MDK、ETO、PMLRaRa、BCR-ABL分子生物学标志;R显带技术分析白血病细胞核型变化。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将病人分为3组:伴CD7表达的AM L组,伴CD4表达的AM L组(CD4组),无T系抗原表达的AM L组(common AM L组)。结果:CD7组患者HLA-DR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4、CD33表达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和CD4组;CD4组患者CD15、CD64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CD7组和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3表达率、表达量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组患者WT1表达低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7组患者未发现PML-RaRa表达。伴有CD4、CD7表达的AM L组正常核型的比例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伴有CD7表达的AM L患者中无1例发生t(15;17)。结论:伴有CD7表达的AML的白血病细胞来源于前体细胞,被阻滞在造血发育的早期阶段;伴有CD4表达的AML白血病细胞起源于相对成熟的阶段,高表达CD33、CD64、CD15;伴有CD7、CD4表达的AML无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根据CD4、CD7的表达量和强度,联合髓系标志可定量检测AML病人MRD。
刘铁强黄珊姚波刘志清余长林乔建辉孙琪云胡锴勋黄雅静张锐李玉芳白娟孙玉晶李冰霞王冬梅王一郭梅
关键词:AML免疫表型CD7CD4细胞遗传学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细胞嵌合体形成及演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造血细胞嵌合体的形成及演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了 42例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 2 6例 ,女 16例 ,中位数年龄 37岁 ( 18~ 5 9岁 )。非清髓预处理 :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 (CTX) ,阿糖胞苷及CD3 单克隆抗体 ,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并形成造血细胞嵌合体。 18例形成稳定的完全供者造血细胞嵌合体 (FDC) ,2 4例形成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 (MC)。其中 15例逐渐转为FDC ,5例保持稳定嵌合状态 ,4例发生移植排斥。 42例中 10例 ( 2 3 8% )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其中FDC者 8/ 18( 44 4% ) ,MC组 2 / 2 4,FDC者的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MC患者 (P <0 0 5 )。 42例中 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FDC者 4/ 18,MC者 4/ 2 4,FDC患者的cGVHD发生率高于MC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FDC患者和M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及恢复时间 ,存活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随访 2~ 43个月 ,仍存活 31例 ( 73 8% )。
艾辉胜余长林王丹红郭梅乔建辉时葆赋孙万军张石孙琪云姚波
关键词: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微泡的分离鉴定和分子植入受鼠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研究分离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微泡(MV),研究供者MV与受者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的特点.方法 1.实验动物雄性C57BL/6及KM小鼠,6~8W龄,SPF级,雌性CB6F1小鼠,6~8W龄,SPF级.
郭梅汪少飞王一刘铁强黄雅静余长林胡锴勋孙琪云乔建辉艾辉胜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急性放射病人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孙琪云艾辉胜余长林乔建辉郭梅王丹红张石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静脉注射
不同时间输注受者动员脾细胞对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2017年
目的:研究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输注G-CSF动员的自体脾细胞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GVHD阳性对照组(control group)、移植后1 d受者细胞输注组(+1 d group)、移植后4 d受者细胞输注组(+4 d group)、移植后7 d受者细胞输注组(+7 d group)。输注3×10~7的G-CSF动员后的受者脾细胞,观察GVHD临床体征及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3^+CD4^+、CD3^+CD8^+细胞亚群及其FasL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4 d组的GVHD发生率明显降低,中位存活时间>60 d,显著高于对照(24 d)、移植后1 d(21 d)和移植后7 d组(28 d)(P<0.01),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 d,输注G-CSF动员的受者脾细胞能抑制供者T淋巴细胞的FasL的表达,显著减少GVHD的发生。
王俊辉邓磊王路梁晨王一刘铁强黄珊黄雅静蔡博董征左红莉孙琪云乔建辉余长林胡锴勋艾辉胜郭梅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预测移植后急性白血病(AL)复发的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期内,移植前35 d内、移植后1、2、3月内,以后每3月至移植后2年、2年后每6个月内采集骨髓监测MRD。低水平MRD组(A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MRD<0.2%),高水平MRD组(B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MRD,至少1次≥0.2%)。结果:移植后2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1%和5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后M RD≥0.2%是AL移植后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MRD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MRD组的5.84倍(P=0.036)。移植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1.8%和46.3%(P=0.036)。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采用FCM动态监测MRD是预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方法,移植后MRD≥0.2%可作为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警,以及指导临床早期给予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刘雄雄刘铁强郭梅孙琪云乔建辉胡锴勋李冰霞姚波余长林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检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嵌合体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孙琪云贾蜀琼姚波时葆赋艾辉胜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嵌合体排斥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猕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猕猴间充质干细胞(MSC)静脉异体输注后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MSC;不做其他处理,将异体MSC静脉输注给受者猴,通过定期监测外周血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T细胞亚群来判断MSC输注后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成功培养了猕猴的MSC。异体MSC输注后,受者无明显毒性反应、排异表现及血象变化。可以在一定时间内(2周左右)抑制受者T细胞在MLR中的增殖活性,受者猴A2、A3及A4输注MSC的数量分别为4.0×10^5/kg、1.0×10^6/kg、2.0×10^6/kg,在输注后第14天时,MLR的相对反应值(RR)与输注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分别从(46.0±2.6)%、(40.9±2.3)%、(48.3±2.0)%降至(40.4±1.73)%、(33.0±2.1)%、(39.0±1.0)%(F=10.19,P=0.023;F=2.593,P=0.013;F=28.431,P=0.003),输注后第30天时RR均恢复到输注前水平;统计结果显示,抑制程度(ARR)与输注MSC数量呈正相关(F=27.413,P=0.038)。A4是输注MSC数量最多的受者,输注后第14天开始,外周血CD3+、CD3+CD4+、CD3+CD4+细胞的百分比与输注前相比有所降低,在输注后第30天左右恢复至输注前水平。结论单纯体内输注异体MSC,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抑制受者T细胞的免疫活性;免疫抑制程度与输注MSC数量呈正相关。MSC特殊的免疫学特性使其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
范传波王朝晖王磊胡锴勋刘丽辉孙琪云边莉乌庆超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猕猴属免疫
白血病端粒酶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及控制细胞分裂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控制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端粒酶是RND依赖的DNA聚合酶,其激活与细胞恶性变有关,已经证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白血病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失控性增...
李昕权王丹红郭梅孙琪云
关键词:白血病端粒酶细胞分裂
文献传递
微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鉴于本研究中心采用微移植技术在AML上取得成功。本中心于2004年始开展针对成人和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微移植研究。先后采用ALL-MST04和ALL-MST09方案治疗ALL 40例,对临床疗效和不...
孙琪云乔建辉郭梅余长林胡锴勋董征刘广贤艾辉胜孙万军黄雅静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