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 作品数:7 被引量:85 H指数:3 供职机构: 锦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骨巨细胞瘤2级1例报告 2009年 骨巨细胞瘤在我国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以前文献报道过,现就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6岁。半年前,不慎摔伤右腕部,伤后出现右腕部肿痛.一直未缓解,未经特殊检查与治疗。4天前再次扭伤右腕部,伤后右腕部肿胀,疼痛加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疼痛,无发冷发热感。临床检查见右腕部桡骨远端局部隆起,皮温增高, 康宁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原发性骨肿瘤 夜间疼痛 右腕部 桡骨远端 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64-MDCT)多期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55例(66个癌性小结节),分别进行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MDCT多期扫描,由两位专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两位观察者通过3.0 T MRI动态增强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0.013、0.859±0.027,通过64-MDCT得到的AUC分别为0.657±0.034、0.679±0.026;两位观察者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P均<0.01。两位观察者采用3.0T MRI动态增强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MDCT,P均<0.01。结论 3.0T MRI动态增强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高于64-MDCT。 熊瑜琦 李镝 康宁 乔梁关键词:肝肿瘤 小肝癌 肝硬化 64层螺旋CT 威尔逊病的临床与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甄福祥 康宁 刘冬梅关键词: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影像 肝豆状核变性 全身性 发病率 浅谈乳突高分辨CT技术的应用方法 2009年 乳突部病变的诊断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高分辨CT(HRCT)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乳突进行超薄层扫描,并且可以完成高质量的三维重建,由此进一步提高了乳突部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康宁关键词:CT技术 影像诊断技术 早期诊断率 薄层扫描 128层螺旋CT前后门控冠脉成像辐射剂量对比比较 目的:比较128层螺旋iCT前后门控成像辐射剂量.方法:选2015年7月在我院行128层螺旋i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患者186例,前门控93例,后门控93例,男107例,女79例,年龄27-82岁.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 黄壮 康宁 马炳超 王荣江关键词:冠状动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怀疑伴有癌性小结节(直径<2 cm)的肝硬化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7±6.4)岁。所有病灶分别采用常规磁共振(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和MRDWI(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取50、400、800 s/mm2)扫描,以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与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共检出93个直径<2 cm的肝内小结节,其中69个(74.2%)肝内小结节被病理证实为肝癌病灶,40个(58.0%)为高分化、24个(34.8%)为中分化、5个(7.2%)为低分化;另外24个(25.8%)肝内小结节被病理证实为良性病灶。常规MR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为75.4%(52/69),特异度为62.5%(15/24),准确度为72.0%(67/93);MR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为88.4%(61/69),特异度为83.3%(20/24),准确度为87.1%(81/93)。MR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规MR(P<0.05);根据病理分化程度进行亚组分析发现,MRDWI诊断高分化小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亦大于常规MR(P<0.05),但两者诊断中、低分化小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对常规MR和MRDWI图像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7和0.86。结论 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首选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熊瑜琦 李镝 康宁 乔梁关键词:肝肿瘤 肝硬化 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多普勒超声以及CT技术方法来鉴别诊断患者的颈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三者诊断效能。结果用DWI技术检测出534枚淋巴结,其中179枚淋巴结为良性,355枚为恶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1. 69%、68. 10%、77. 15%;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出643枚淋巴结,其中220枚淋巴结为良性,423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94. 56%、80. 45%、89. 74%;用CT技术检测出552枚淋巴结,其中188枚淋巴结为良性,364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2. 69%、73. 94%、79. 71%。多普勒超声检测出643枚淋巴结,数量最多,且检测出最小病灶直径最小,检测效果明显优于DWI和CT(P <0. 05),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DWI和CT,而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熊瑜琦 蒋莉莉 康宁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多普勒超声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