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瑜琦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3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影像
  • 2篇小肝癌
  • 2篇加权成像
  • 2篇恶性
  • 2篇肝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细胞癌患者
  • 2篇肝硬化
  • 2篇肝肿瘤
  • 2篇癌患者
  • 2篇CT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机构

  • 9篇锦州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熊瑜琦
  • 3篇康宁
  • 3篇蒋莉莉
  • 3篇李镝
  • 3篇乔梁
  • 1篇谷娜
  • 1篇黄壮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2007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是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仅次于肝细胞癌,它起源于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约占所有胆管细胞癌的10%,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回顾分析本院1996至2006年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PCC的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及在与肝内其它病变鉴别的意义。
熊瑜琦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CT诊断原发恶性肿瘤CT表现病理证实CT特征
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价值比较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64-MDCT)多期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55例(66个癌性小结节),分别进行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MDCT多期扫描,由两位专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两位观察者通过3.0 T MRI动态增强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0.013、0.859±0.027,通过64-MDCT得到的AUC分别为0.657±0.034、0.679±0.026;两位观察者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P均<0.01。两位观察者采用3.0T MRI动态增强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MDCT,P均<0.01。结论 3.0T MRI动态增强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高于64-MDCT。
熊瑜琦李镝康宁乔梁
关键词:肝肿瘤小肝癌肝硬化64层螺旋CT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MRI影像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MRI成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8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共190个肝癌病灶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治疗前2 d行MRI检查,扫描T1WI、T2WI、动态增加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并测定治疗前、后正常部位、病灶部位和过渡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前MRI检查显示,T1WI均为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动态扫描显示为信号增高,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强化减退。DWI均为高信号; ADC均为低信号。术后MRI检查,T1WI信号有所增高,T2WI信号有所下降; ADC图像均有所增高。DWI除27个高信号外,其余均降低。所有患者动态增强扫描均未出现动脉期强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坏死灶和手术部位过渡区的ADC值均增高(均P <0. 05)。治疗前正常部位的ADC值均较病灶部位和过渡部位大,过渡部位ADC值高于病灶部位,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三者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RI成像技术分辨率高,结合动态增强扫描、ADC和DWI技术,是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的有效手段。
熊瑜琦蒋莉莉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
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分析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痛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和CT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在100例研究对象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测共检出良性骨肿瘤患者36例,其中骨巨细胞瘤较为常见为12例,占比33.33%。发生部位多在胫骨;检出恶性骨肿瘤患者29例,其中骨肉瘤较为常见为14例,占比48.28%,发生部位多在股骨;检出骨肿瘤样病变患者35例,其中骨纤维结构不良较为常见为24例,占比68.57%,发生部位多在髋骨。病变部位的X线和CT检查均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CT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4.00%,明显高于X线的68.00%(X2=7.018,P=0.008〈0.05)。X线联合cT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6.00%,明显高于X线和CT单项诊断的总符合率(P〈0.05)。结论: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具有相对较高的鉴别诊断水平和临床应用价值,与X线检查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熊瑜琦
关键词:CT骨肿瘤肿瘤样病变
MRI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89例半月板损伤均经关节镜证实为Ⅲ度半月板即半月板撕裂,内侧撕裂57例,外侧撕裂32例。结论 MRI是半月板疾病最优质的检查方法,能较为准确的诊断半月板撕裂。
蒋莉莉谷娜熊瑜琦黄壮
关键词:半月板MRI成像
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内脂肪成分有无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内脂肪成分有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检测102例HCC患者肿瘤内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分析其与患者肿瘤进展情况及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 102例HCC患者中含脂肪成分者44例,无脂肪成分者58例。含脂肪成分者肿瘤无进展15例、发生远处转移2例、平均肿瘤进展期(TTP)26.1个月,无脂肪成分者分别为38例、13例、14.2个月,P均<0.05;含脂肪成分者发生血管浸润1例、邻近脏器侵犯5例、平均总生存期(OS)40.2个月,无脂肪成分者分别为2例、8例、38.7个月,P均>0.05。肿瘤内含有脂肪成分与HCC患者肿瘤进展情况、远处转移发生率、血管浸润、邻近脏器侵犯、TTP和OS均相关(r=-0.529、-0.472、-0.597、-0.353、0.496、0.493,P均<0.05)。结论肿瘤内含脂肪成分的HCC患者预后可能较无脂肪成分患者好。
熊瑜琦乔梁李镝
关键词:肝细胞癌磁共振技术脂肪成分预后
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多普勒超声以及CT技术方法来鉴别诊断患者的颈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三者诊断效能。结果用DWI技术检测出534枚淋巴结,其中179枚淋巴结为良性,355枚为恶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1. 69%、68. 10%、77. 15%;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出643枚淋巴结,其中220枚淋巴结为良性,423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94. 56%、80. 45%、89. 74%;用CT技术检测出552枚淋巴结,其中188枚淋巴结为良性,364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2. 69%、73. 94%、79. 71%。多普勒超声检测出643枚淋巴结,数量最多,且检测出最小病灶直径最小,检测效果明显优于DWI和CT(P <0. 05),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DWI和CT,而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熊瑜琦蒋莉莉康宁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多普勒超声CT
腹膜后巨大畸胎瘤影像诊断1例
2006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因腹胀1个月余,加重伴恶心、腰腹疼痛7天入院。既往体健,26岁结婚并顺产一子。查体:全腹膨隆,可扪及一巨大肿块,上达剑突下2指,两侧达盆壁,活动差,质韧,轻压痛,叩诊呈实音。心肺无异常。
熊瑜琦
关键词:腹膜后巨大畸胎瘤影像诊断病例资料腰腹疼痛剑突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怀疑伴有癌性小结节(直径<2 cm)的肝硬化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7±6.4)岁。所有病灶分别采用常规磁共振(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和MRDWI(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取50、400、800 s/mm2)扫描,以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与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共检出93个直径<2 cm的肝内小结节,其中69个(74.2%)肝内小结节被病理证实为肝癌病灶,40个(58.0%)为高分化、24个(34.8%)为中分化、5个(7.2%)为低分化;另外24个(25.8%)肝内小结节被病理证实为良性病灶。常规MR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为75.4%(52/69),特异度为62.5%(15/24),准确度为72.0%(67/93);MR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为88.4%(61/69),特异度为83.3%(20/24),准确度为87.1%(81/93)。MR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规MR(P<0.05);根据病理分化程度进行亚组分析发现,MRDWI诊断高分化小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亦大于常规MR(P<0.05),但两者诊断中、低分化小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对常规MR和MRDWI图像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7和0.86。结论 MRDW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首选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熊瑜琦李镝康宁乔梁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