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剑

作品数:80 被引量:683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磷素
  • 12篇蝇蛆
  • 10篇水稻
  • 10篇污染
  • 9篇湿地
  • 9篇废弃物
  • 8篇生物转化
  • 8篇土壤
  • 8篇反应器
  • 6篇稻田
  • 6篇除磷
  • 5篇堆肥
  • 5篇蠕虫
  • 5篇生化
  • 5篇生物反应
  • 5篇生物反应器
  • 5篇水体
  • 5篇水田
  • 4篇养殖
  • 4篇水处理

机构

  • 80篇浙江大学
  • 6篇杭州谷胜农业...
  • 3篇杭州市余杭区...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省水利河...
  • 2篇浙江省气象局
  • 2篇杭州市余杭区...
  • 2篇浙江丽庭环境...
  • 1篇阿肯色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浙江省林业科...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浙江省环境监...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芝加哥大学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80篇张志剑
  • 14篇朱荫湄
  • 8篇王兆德
  • 7篇李鸿毅
  • 6篇李津津
  • 6篇王行
  • 5篇阮俊华
  • 4篇王珂
  • 4篇陈英旭
  • 4篇陈晓燕
  • 4篇王光火
  • 4篇沈建国
  • 3篇周林强
  • 3篇楼莉萍
  • 3篇刘萌
  • 3篇张建英
  • 3篇王行
  • 3篇郑建国
  • 3篇江承亮
  • 3篇李敬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杭州科技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李津津姚菊祥郑洪福沈建国朱焕潮王兆德朱荫湄张志剑
关键词:稻田截留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保护被引量:40
1999年
张志剑胡勤海朱荫湄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体污染
模拟暴雨下水田磷素流失的特征与机制研究
水稻田磷素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而水稻田施肥、耕作与江浙一带的多雨季节相吻合。本文采用土间试验法,通过人工灌-排来模拟因暴雨而引起的水稻田排水,从而了解多雨季节水田磷素流失的特征与机制。试验发现:施磷处理的...
张志剑朱荫湄
关键词:暴雨水体富营养化稻田施肥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家蝇蝇蛆高效生物转化餐厨剩余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家蝇蝇蛆高效生物转化餐厨剩余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餐厨剩余物粉碎后与生物质辅料按配方比例搅拌混合并静置发酵24‑48h,获得可用于蝇蛆生物转化各阶段的餐厨剩余物饲料;将前期餐厨剩余物饲料铺成堆体后...
张志剑封代华
文献传递
适用于蠕虫生物反应器的有机物料自动投喂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蠕虫生物反应器的有机物料自动投喂设备,设备主要包括:支座、有机物料贮存仓、若干螺旋输送机、用于检测有机物料余量的传感器、PLC、触摸屏、距离探测器、行走电机、滚轮等。本发明的设备可按照各种蠕虫生物反...
封代华张志剑
文献传递
虻粪有机肥对枇杷土壤理化性状与细菌群落演变的影响
2023年
易腐垃圾经黑水虻幼虫(Hermetia illucens L.)生物转化技术获得的虻粪有机肥,其改善土壤质量与健康的潜在应用价值前景乐观,但需要从田间应用的角度阐述其实际成效。通过枇杷林地土壤田间试验,设计化肥(PC)与虻粪有机肥(PM)两种施肥方案,研究了虻粪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碳库、酶活以及细菌群落等动态影响规律。施用虻粪有机肥结果表明:(1)提高土壤pH,可“对冲”土壤的酸化趋势,平均增加当季土壤碳库14.7%,并提高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浓度43%,提高土壤总氮(TN)7.88%。(2)分别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14.5%、12.3%、21.5%。(3)引起土壤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下降6.67%,但均匀度(Simpson指数)增加5.42%;增加了土壤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等门类细菌相对丰度,诱导了土壤Clostridiaceae-1、Sphingobacteriaceae、Sphingomonadaceae、Pseudomonadaceae、Hyphomicrobiaceae等科类细菌优势性生长。(4)虻粪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细菌群落“个性化”演变的同时,其组分受土壤铵态氮(贡献率14.0%)与C/N(贡献率12.3%)影响显著,而土壤DOM的形成与Verrucom相对丰度呈正相关。田间试验表明,施用虻粪有机肥可增强土壤固碳、提高酶活性,并诱导细菌群落演变,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与健康。
施鸿鑫张骞钱海山袁雨龙王先哲张国顺沈建林张志剑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健康废弃物资源化
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农业被引量:28
1999年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地膜、农用水等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以及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土壤白化、荒漠化和盐渍化,致使大量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对资源造成大量浪费。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是通过农业工程等技术的创新,来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并指出了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骆光林赵匀阮俊华方志伟张志剑
关键词:农业工程持续农业技术创新
水稻薄露灌溉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通过薄露灌与传统灌溉对比试验研究,从田间排水水质、田间污染物排放负荷及田间污染物排放净负荷等方面论述了水稻薄露灌溉对稻田周围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薄露灌溉有利于降低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田间排放浓度;对附近水体总磷、磷酸盐及COD的污染程度要比传统灌溉小。
郑世宗陈雪张志剑
关键词:水稻水体环境
微动力同步脱氮除磷生化水处理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动力同步脱氮除磷生化水处理工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步脱氮除磷与有机质高效降解的新颖生化水处理工艺及其基本流程。本发明新工艺特征在于采用脱硝聚磷功能菌和“厌氧-缺氧-厌氧-微氧”双循环工...
张志剑
文献传递
外源磷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周转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添加土壤原总磷(TP)0~60%的过磷酸钙和室内培养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外源磷素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其周转特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下降,下降率最高达23%。活性有机碳成分中,外源磷输入对高活性有机碳(HLOC)影响最显著,60%磷素输入处理HLOC含量比未施加外源磷素高54%;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随外源磷输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最大下降率为22%;中活性有机碳(MLOC)含量、活性有机碳(LOC)含量无明显改变。涉碳循环生物酶中,β-葡聚糖苷酶(β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均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升,但脱氢酶(DH)活性并无显著变化。此外,土壤碳矿化强度和潜在矿化势也与外源磷素输入后的土壤TP呈正相关。总体来看,外源磷素输入显著增加了湿地土壤碳库的有效性及周转速率。
孙星照沈建国王忠刘萌楼莉萍岳春雷张志剑
关键词:土壤碳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