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旭东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摆位
  • 5篇放疗
  • 4篇射野
  • 3篇电子束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放疗摆位
  • 2篇真空垫
  • 2篇放疗病人
  • 2篇摆位技术
  • 2篇病人
  • 1篇等中心
  • 1篇仰卧
  • 1篇仰卧位
  • 1篇照射
  • 1篇照射野
  • 1篇治疗床
  • 1篇治疗机
  • 1篇体位固定

机构

  • 8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彭旭东
  • 8篇叶荣
  • 4篇吴琦
  • 3篇兰海涛
  • 3篇黄发生

传媒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放疗摆位方法分析
2005年
在肿瘤放疗中,采用不同的摆位技术对精度有不同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我院平常所使用的三种体位固定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影响摆位准确性的因素,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摆位的准确性、重复性。
叶荣彭旭东黄发生
关键词:放疗摆位体位固定技术肿瘤放疗摆位技术
乳腺癌胸壁电子线射野摆位固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胸壁电子线射野摆位和体位固定方法,探讨不同固定方法的摆位质量差异。方法根据不同的体位固定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无固定装置,使用普通的海绵枕头或棉枕;改进组用真空垫成型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固定摆位放射治疗,两组各15例、30个野次,对30个野次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放射治疗前后体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常规组胸壁野上界移动距离4~8mm[(5.867±1.246)mm],胸壁野前界移动距离8-13mm[(9.867±1.257)mm],改进组胸壁野上界移动距离3~6mm[(4.133±0.915)mm],胸壁野前界移动距离2~6mm[(4.333±1.175)mm],常规组体位移动值均大于改进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常规组中体位移动≥5mm的28野次(93.33%),高于改进组的13野次(4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胸壁射野垂直度分析,常规组比改进组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真空垫成型固定摆位较常规摆位方法稳定性、重复性更好。误差更小,更符合放射治疗规范。
彭旭东叶荣兰海涛吴琦
关键词:电子束乳腺癌真空垫
加速器治疗床对照射野遮挡问题的分析
2006年
我科使用的放射治疗机是西门子M6740加速器,在使用中发现,在做等中心定角(SAD)治疗时存在治疗床边缘金属支架对照射野的遮挡,照射野剂量被治疗床边缘金属支架吸收,从而造成患者治疗区剂量损失,严重影响治疗。
彭旭东叶荣
关键词:治疗床照射野放射治疗机等中心床边
放疗病人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方法通过对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问题的分析,从面(体)膜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等方面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摆位方法的改进使得摆位误差减少。结论面(体)膜固定摆位误差与面(体)膜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等方面有关,工作人员正确的制作、摆位及耐心、细心和技巧,可减少摆位的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叶荣黄发生彭旭东
关键词:放疗摆位
放疗病人面膜或体膜固定摆位存在的误区
2006年
面膜或体膜固定技术在放射治疗中使用,它保证了体位的重复性和限制了病人的不自主运动,减少了治疗的误差:有利于提高靶区的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和保护重要器官。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医生和技术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操作的误区:他们往往很重视面膜或体膜的制作摆位,要求严格,但完成面膜或体膜的制作后,认为只要扣上面膜或体膜,按照面膜或体膜上的标记摆位就行了。从体膜的表面来看,激光摆位标记都是对准确了的,但是体膜下面的治疗部位就不一定重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叶荣彭旭东黄发生
关键词:放疗
乳腺癌胸壁电子线射野摆位固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胸壁电子线射野摆位和固定方法,探讨不同固定方法的摆位质量差异。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1 5例、30个野次,常规组无固定装置,使用普通的海绵枕头或棉枕;改进组用真空垫成型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固定摆...
叶荣彭旭东兰海涛吴琦
关键词:电子束乳腺癌真空垫
文献传递
鼻咽癌放疗中颈部射野摆位技术的改进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改进摆位法在鼻咽癌颈部电子线放疗中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意义。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第一阶段(面颈联合野)放疗结束后分为两组,改进组的上颈部和下颈部野的治疗采用与第一阶段相同的体位完成。常规组颈部治疗时体位为侧卧位,机架角为0°,与第一阶段治疗体位不同。两组各取20例、40个野次、80个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放疗前后体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移动。最小移动距离为2毫米,最大移动距离为12毫米。常规组治疗前后体位移动的平均值均高于改进组,体位移动超过5毫米的射野(78/80野次)多于改进组(3/80野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组治疗前后体位移动误差明显小于常规组,符合放射治疗规范。且仰卧位使病人感觉体位舒适,方法可靠。
彭旭东叶荣兰海涛吴琦
关键词:电子束鼻咽癌
乳腺癌放疗摆位方法的改进被引量:6
2006年
彭旭东叶荣吴琦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仰卧位稳定性俯卧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