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头枕在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为头部肿瘤放疗患者制作3D打印个性化放疗头枕,通过与标准化放疗头枕对比,评价该技术对鼻咽癌放疗摆位精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分为3D打印头枕组和标准化放疗头枕组各20例,每周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采集患者靶区区域和颈椎区域以及C1~C7单个颈椎在升降、进出以及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打印头枕组靶区区域摆位误差值为升降方向(0.87±0.78)mm,进出方向(1.09±0.86)mm,左右方向(0.88±1.18)mm;标准化头枕组为升降方向(1.01±0.83)mm,进出方向(1.27±0.92)mm,左右方向(1.08±0.89)mm。3D打印头枕组颈椎整体摆位误差值为升降方向(0.65±0.64)mm,进出方向(0.40±0.49)mm,左右方向(0.90±0.74)mm;标准化头枕组为升降方向(1.08±0.96)mm,进出方向(0.80±0.80)mm,左右方向(1.62±1.51)mm。3D打印头枕组与标准化头枕组比较,靶区整体的摆位误差有一定的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椎整体以及每个椎体单独的摆位误差在不同方向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放疗头枕提高了鼻咽癌放疗尤其是在颈部放疗的摆位精度,提升了患者的放疗舒适度,符合精准放疗的临床要求,可用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谭林徐博叶荣张薇莎黄发生
- 关键词:摆位误差鼻咽癌放疗
- 乳腺癌胸壁电子线射野摆位固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胸壁电子线射野摆位和体位固定方法,探讨不同固定方法的摆位质量差异。方法根据不同的体位固定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无固定装置,使用普通的海绵枕头或棉枕;改进组用真空垫成型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固定摆位放射治疗,两组各15例、30个野次,对30个野次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放射治疗前后体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常规组胸壁野上界移动距离4~8mm[(5.867±1.246)mm],胸壁野前界移动距离8-13mm[(9.867±1.257)mm],改进组胸壁野上界移动距离3~6mm[(4.133±0.915)mm],胸壁野前界移动距离2~6mm[(4.333±1.175)mm],常规组体位移动值均大于改进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常规组中体位移动≥5mm的28野次(93.33%),高于改进组的13野次(4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胸壁射野垂直度分析,常规组比改进组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真空垫成型固定摆位较常规摆位方法稳定性、重复性更好。误差更小,更符合放射治疗规范。
- 彭旭东叶荣兰海涛吴琦
- 关键词:电子束乳腺癌真空垫
- 模拟定位机床面下垂所致的误差分
- 目的分析和校正患者体表在定位室做的激光标记不能和治疗摆位的激光标记吻合而出现倾斜、交角;X 轴的三个交叉点不在同一横线上,Z 轴则出现倾斜交角的问题。方法在模拟定位机(TOSHIBA-XL-40A)上,选取多位中等体重的...
- 叶荣郑兰英
- 文献传递
- 鼻咽癌放疗中颈部射野摆位技术的改进
- 目的:评价改进摆位法在鼻咽癌颈部电子线放疗中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面颈联合野)放疗结束后,分为2组。改进组的上颈部和下颈部野的治疗采用与第一阶段相同的体位完成。常规...
- 彭旭东叶荣兰海涛吴琦
- 关键词:电子束鼻咽癌
- 文献传递
- 三种不同放疗摆位方法分析
- 2005年
- 在肿瘤放疗中,采用不同的摆位技术对精度有不同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我院平常所使用的三种体位固定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影响摆位准确性的因素,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摆位的准确性、重复性。
- 叶荣彭旭东黄发生
- 关键词:放疗摆位体位固定技术肿瘤放疗摆位技术
- 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 2005年
- 叶荣
- 关键词:体位固定技术体膜CT模拟模拟定位机精确放疗
- 3D打印乳腺托架增加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准确度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乳腺托架和普通头枕两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摆位准确度。从摆位误差分析3D打印乳腺托架和普通头枕两种固定装置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8月接受调强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D乳腺托架组和普通头枕组各40例。两组患者每周都进行锥体束CT(CBCT)扫描,用热塑膜固定胸部和下颌,将验证图像和计划图像配准,测量治疗中心坐标误差。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乳腺/胸壁部位、锁骨上下部位、腋窝部位的左右(Lat)、头脚(Lng)以及腹背(Vrt)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乳腺托架组在乳腺/胸壁部位的Lat、Lng、Vrt 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1.79±1.52)mm、(1.91±1.67)mm、(1.89±1.27)mm;锁骨上下部位:(1.72±1.38)mm、(1.95±1.53)mm、(1.68±1.31)mm;腋窝部位:(1.92±1.31)mm、(2.21±1.66)mm、(1.85±1.38)mm;普通头枕组在乳腺/胸壁部位的Lat、Lng、Vrt 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2.71±1.89)mm、(2.97±2.14)mm、(2.95±2.31)mm;锁骨上下部位:(2.92±2.00)mm、(2.90±1.66)mm,(2.86±1.61)mm;腋窝部位:(3.10±1.74)mm、(3.19±1.72)mm、(3.14±1.81)mm。3D乳腺托架组准确度高,误差小于普通头枕组,两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乳腺托架固定摆位准确度更高,3个测量位置的摆位误差均小于普通头枕固定。
- 彭荷情张明苏铎峰唐晓燕叶荣
- 关键词:乳腺癌摆位误差
- 加速器治疗床对照射野遮挡问题的分析
- 2006年
- 我科使用的放射治疗机是西门子M6740加速器,在使用中发现,在做等中心定角(SAD)治疗时存在治疗床边缘金属支架对照射野的遮挡,照射野剂量被治疗床边缘金属支架吸收,从而造成患者治疗区剂量损失,严重影响治疗。
- 彭旭东叶荣
- 关键词:治疗床照射野放射治疗机等中心床边
- 放疗病人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方法通过对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问题的分析,从面(体)膜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等方面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摆位方法的改进使得摆位误差减少。结论面(体)膜固定摆位误差与面(体)膜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等方面有关,工作人员正确的制作、摆位及耐心、细心和技巧,可减少摆位的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 叶荣黄发生彭旭东
- 关键词:放疗摆位
- 放疗病人面膜或体膜固定摆位存在的误区
- 2006年
- 面膜或体膜固定技术在放射治疗中使用,它保证了体位的重复性和限制了病人的不自主运动,减少了治疗的误差:有利于提高靶区的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和保护重要器官。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医生和技术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操作的误区:他们往往很重视面膜或体膜的制作摆位,要求严格,但完成面膜或体膜的制作后,认为只要扣上面膜或体膜,按照面膜或体膜上的标记摆位就行了。从体膜的表面来看,激光摆位标记都是对准确了的,但是体膜下面的治疗部位就不一定重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叶荣彭旭东黄发生
- 关键词: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