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新建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综合征
  • 8篇布加综合征
  • 5篇静脉
  • 4篇血管
  • 3篇血管成形
  • 3篇血管成形术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介入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静脉血栓形成
  • 3篇成形术
  • 2篇皮血管
  • 2篇腔静脉
  • 2篇下腔静脉
  • 2篇下腔静脉血栓
  • 2篇下腔静脉血栓...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血管成形...

机构

  • 9篇徐州医学院附...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徐新建
  • 9篇徐浩
  • 8篇杜洪涛
  • 7篇仇焕
  • 7篇成德雷
  • 6篇华荣
  • 5篇张庆桥
  • 4篇祖茂衡
  • 2篇吕维富
  • 1篇崔建华
  • 1篇鹿彩銮
  • 1篇路欣
  • 1篇威德雷
  • 1篇徐凯
  • 1篇王兴田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原发性布加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原发性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新发BCS患者,随访至2012年6月。记录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后生存期及无症状生存期。结果共149例BCS患者,中位年龄46岁(10~82岁),男女比例为1.61:1;14.1%患者为急性或者亚急性BCS,85.9%为慢性BCS,症状持续的中位时间为96个月(1d~360个月);30.9%患者单纯肝静脉受累,5.4%单纯下腔静脉受累,其余63.8%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联合受累。80.9%患者至少发现一种病因学因素,最常见是静脉膜性闭塞(61.1%),4.8%患者发现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基因突变),未发现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144例患者予以经皮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5.1%,术后抗凝治疗12个月。介入治疗后18个月生存率及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7.8%和92.8%。结论BCS最常见的病因是静脉内膜性闭塞,而与导致血栓形成的潜在疾病相关性不高;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加术后抗凝的治疗策略能取得非常好的临床预后。
威德雷徐浩华荣徐新建杜洪涛仇焕
关键词:疾病特征布加综合征病因经皮血管成形术
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颈静脉、股静脉或经皮经肝联合下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若肝静脉无法介入则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观察肝静脉压力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7月.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66例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经颈静脉43例,股静脉14例,经皮经肝穿刺9例;单纯球囊扩张术41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治疗14例,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6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5例.61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其他5例症状部分缓解.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压力分别为(47±9)cmH2O(1 cmH2O =0.098 kPa)和(23±7)cmH2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入院时腹腔积液有66例,治疗后减少至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8,P<0.05).66例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6~ 24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再次出现BCS相关症状,7例再次介入治疗成功,其余3例治疗失败.BCS患者首次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7.0%、92.2%、76.4%;再次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8.4%、98.4%、92.3%.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患者首次介入后无症状生存率为90.2%;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患者为71.4%;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3.3%;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0.0%.BCS患者行不同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P
成德雷徐浩华荣吕维富祖茂衡张庆桥徐新建杜洪涛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静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009年5月-2012年7月36例诊断为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CDUS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IVC置管溶栓治疗。溶栓时长2~20d。研究对象据入组标准共25例患者入组。收集其术前CDUS检查及术中DSA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血栓共13例,慢性血栓共12例。急性血栓在超声上多为低回声(8/13),慢性血栓在超声上多为高回声或等回声(10/12)。另外,比较急性血栓与慢性血栓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急性血栓多为中心性腔内充盈缺损(12/13),而慢性血栓多为偏心性腔内充盈缺损,即附壁血栓(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超声对急性血栓诊断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66.7%。CDUS显示IVC血栓的长度范围(62±26)mm,与DSA显示的IVC血栓的长度范围(83±40)m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CDUS显示IVC血栓的直径范围(20±10)mm,与DSA显示的IVC血栓的直径范围(24±8)mm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结论 CDUS对IVC的闭塞程度、血栓的形态、范围、新旧程度等病变特征可进行比较理想的描述及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虽然单项超声检查有一定局限性,但CDUS对IVC血栓的诊断及急慢性程度判别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仇焕徐浩徐新建王兴田崔建华
关键词:下腔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
急慢性布加综合征MRI特征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慢性布加综合征(BCS)MRI特征,探讨MRI对急、慢性BC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1例急性BCS患者作为急性组,以同期连续收治的42例慢性BCS患者作为慢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MR检查结果。腹水量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W秩和检验;肝内外交通支形成比例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急性组MR检查均发现T:WI高信号的肝静脉血栓,其中3例患者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与肝脏中央区相比,肝脏外周带T1WI均呈稍低信号,T2WI均为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程度均相对较低。慢性组中单纯下腔静脉阻塞3例,单纯肝静脉阻塞9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联合受累30例,仅有3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可发现T2WI高信号的静脉血栓。慢性组患者均示淤血性肝硬化征象。MR平扫及增强扫描时,慢性BCS患者肝脏外周带与中央区信号无明显差异。急性组均有腹水形成(中等量腹水2例、大量腹水9例),慢性组中22例(52.4%)患者腹水形成(少量腹水15例、中等量腹水2例、大量腹水5例),急性组腹水发生率高于慢性组(Z=4.15,P〈0.01);急性组肝内交通支形成2例、肝外交通支1例,慢性组肝内交通支形成37例、肝外交通支形成34例,急性组中肝内及肝外交通支形成患者比例均低于慢性组(P均〈0.01),以上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能准确显示BCS的各种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能够对急、慢性BCS做出准确诊断。
成德雷徐浩华荣祖茂衡徐凯路欣张庆桥鹿彩銮杜洪涛仇焕徐新建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急性慢性肝静脉血栓形成
缺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布加综合征导致淤血性肝硬化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缺氧在布加综合征(BCS)导致淤血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BCS致淤血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对象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KB(NF.KB)及肿瘤坏死因子-仪(TNF—d)的含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3个指标组问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血清中HIF-1α、NF—KB及TNF-α的含量分别为:(2.49±0.70)μg/L、(307.37±140.65)ng/L及(48.16±8.57)ng/L;对照组血清中3个指标的含量分别为:(1.72±0.10)μg/L、(211.16±6.05)ng/L及(38.97±3.84)ng/L。实验组各个指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以及HIF-10l、NF—KB2种缺氧敏感性转录因子的活化与BCS导致淤血性肝硬化形成有关;早期对BCS患者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可能会减慢(甚至逆转)缺氧导致淤血性肝硬化进程。
成德雷徐浩徐新建杜洪涛张庆桥华荣仇焕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缺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
核转录因子-κB及p53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p53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基因及p53基因在8例BCS合并HCC患者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组织的蛋白定位。结果 NF-κB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87.5%(7/8)和2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阳性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5.0%(6/8)和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F-κB及p53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BCS合并HCC的发生发展过程。NF-κB表达定位在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差异,提示NF-κB活化后,进入胞核,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促进肝癌的发生,p53基因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活性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徐新建徐浩杜洪涛成德雷仇焕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癌核转录因子-ΚBP53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及IVC置管溶栓治疗。剔除溶栓治疗后IVC血栓部分溶解患者,共纳入IVC急性血栓(溶栓治疗后IVC血栓完全溶解)患者13例,IVC慢性血栓(溶栓治疗后IVC血栓未见明显溶解)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在IVC急性血栓患者,血栓在SE序列T1WI上多为低、等信号表现,在FSE序列T2WI多为高信号表现。在IVC慢性血栓患者,血栓在SE序列T1WI上多为等、高信号表现,在FSE序列T2WI多为低或等信号表现。另外,比较IVC急性与慢性血栓患者的磁共振血管增强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发现,急性血栓多为中心性腔内充盈缺损(12/13),而慢性血栓多为偏心性腔内充盈缺损(6/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慢性血栓附壁率高于急性血栓(83%比23%),且急性血栓内对比剂渗入的概率明显高于慢性血栓(54%比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MRI对急性血栓诊断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3.3%。结论 MRI检查在诊断BCS合并IVC血栓及急、慢性程度判别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徐新建徐浩成德雷杜洪涛仇焕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血栓磁共振成像
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复发临床特征及原因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PTA治疗后复发的BCS患者(复发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确诊111例BCS患者(新发组)进行对照。结果复发组常见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体表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腹胀等,初次确诊时年龄((35.3±12.8)岁)、病程((45.3±41.3)个月)均低于新发组((47.8±12.6)岁和(108.7±99.9)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糖链抗原-125水平高于新发组(P<0.05);复发组血管完全闭塞37例、血管管腔狭窄28例,其中11例合并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与新发BCS相比,PTA术后复发BCS患者年龄小、病程短、肝脏损伤严重;PTA术后复发率与BCS患者自身病变特征有关;复发原因与纤维增生所致血管内或支架内阻塞有关。
成德雷徐浩祖茂衡张庆桥华荣徐新建仇焕杜洪涛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经皮血管成形术复发
混合型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混合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2例混合型BCS血管病变特征和治疗方法,观察开通后肝静脉(hepatic veins,HV)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压力以及患者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结果 本组162例中,53例患者合并3支主HV阻塞且无2支以上粗大副肝静脉代偿,行HV和IVC联合开通治疗,其中51例治疗成功;其余109例患者仅行IVC开通治疗,其中106例治疗成功;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6.9% (157/162).本组患者开通治疗前后HV和IVC压力分别为:[(40±9) cmH2O和(28±7)cmH2O]比[(22±7) cmH2O和(19±6) 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42和8.75,P<0.001).157例治疗成功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出院后146例症状完全缓解,其余11例症状改善,随访截止时,首次开通治疗和修正治疗后的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82.4%和94.2%.结论 根据HV病变特征选择混合型BCS患者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好,复发率低,短中期无症状生存率高.
成德雷徐浩华荣吕维富徐新建杜洪涛祖茂衡张庆桥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成形术存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