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波
- 作品数:56 被引量:114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许谦《白云集》成书及版本考述被引量:2
- 2010年
- 许谦《白云集》无论就理学还是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价值。但其结集成书情况隐晦不明,且版别众多,著录纷夥,沉晦多年,直接影响到对其认识与利用。文章考诸载籍,对此书之成书情况与版本源流进行梳理。
- 慈波
- 关键词:成书版本源流
- 静嘉堂写本所见金涓《青村遗稿》编刻与流传被引量:1
- 2017年
- 金涓《青村遗稿》常见版本有四库本与金华丛书本。前者刊落序跋与附录,且删除触忌诗作;后者经过重新编排,序跋信息不全。静嘉堂藏写本体例完善,内容齐备,其独有的序跋为研探此书的编刻流传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可知《青村遗稿》共经三次刊刻,四库本源自嘉靖金江初刻本;金华丛书本出于崇祯再刊;静嘉堂本则由金光之粤刻本抄出。
- 慈波
- 关键词:金光金堡
- 论金源文化背景下的《文辨》被引量:2
- 2007年
- 《文辨》是王若虚专门论述文章之学的文话著作,该书以辨博著称,论文推尊苏轼,具有明显的金源文化特征。《文辨》以文章“惟适其宜”为一以贯之的原则,对文字表达、文体风格、文章体制等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构成了一个自适的体系。
- 慈波
- 关键词:文章学金源文化
- 《论学绳尺》版本问题再探被引量:3
- 2015年
- 《论学绳尺》是宋代科场论学的代表作品,由于传世刻本罕觏,学界对其版本的研究尚不明晰。结合内阁文库、静嘉堂、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及新发现的蓬左文库藏本,可认定此书十集成书于宋末,约于开庆元年、景定四年、咸淳四年接续刊行。在明代经游明搜辑旧本,订补整理后于成化五年付梓,是为成化初刻本。此后游明嘱请何乔新作序,并辑得前阙诸文校正重刊,是为成化重刻本。重刻本在嘉靖年间曾有翻刻本。四库本则据成化初刻本收录。各本中成化初刻本文字最可据依,重刻本则录文最全,但三种明本都较罕见,特别是重刻本与翻刻本皆为孤本,而常见的四库本不佳。静嘉堂所藏"元刊本"实为成化初刻本,是精心作伪的结果。
- 慈波
- 《钱锺书手稿集》论《樊川诗集注》被引量:4
- 2006年
- 《钱锺书手稿集》第六百七十五则论《樊川诗集注》,近五千字,品藻杜诗,兼及冯注,辨析毫芒,识力独到,其观点多为《谈艺录》、《管锥编》等著作所未涉及,实为了解钱先生唐代诗学观点的重要资料。
- 慈波
- 关键词:《谈艺录》《管锥编》诗学观点著作
- 陈骙《文则》与文章批评被引量:2
- 2006年
- 陈骙的《文则》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具有较高理论色彩的文话著作。它推原六经,但更主张以意为主,在文章分类、风格特征、语言运用、篇章结构、文体区分等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书中所体现的较为自觉的类分、比较和通变等方法论意识,更为此后的文话著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慈波
- 关键词:方法论
- 误读与重释:作为古文家的林纾被引量:4
- 2009年
- 在新文化运动中,林纾由文章"宗盟"而被贬斥为"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其文章地位的动摇从小说笔法开始,首由崇尚魏晋文风的章太炎及其弟子发难。章太炎对林纾文章的批评是当时文坛主魏晋与宗唐宋的派别之见的映射,这一争议因章氏弟子大举进入北京大学而加剧,并由文章派别之见发展成为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这种传统文学内部的派别之见最终演变成为文化上的新旧之争。新文化运动中多员健将本出章门,此时对林纾的抨击也策略性地由派别趣味转为思想倾向。林纾身份的转变实际上隐喻了传统文化的遭遇。在新文化运动中,林纾以桐城派的代言人身份出现,但实际上林纾对派别明显排斥,甚至刻意疏离桐城,而其文章观念、文坛行迹却又与之相近。"悖论"背后更多的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敬重,是对桐城理论中符合文章发展规律的精髓部分的坚守。"悖论"的合理性存在于文章传统,而不在于派别。作为古文家的林纾,其意境说力拓馀地,发前人所未发,成为其艺术论的精华部分。学界或将其意境说定位于文章所达到的审美境界,且以之作为文章艺术的最高范畴。实际上林纾所论的意境重心偏于创作之前的虚静涵养,是临文之前提,因而并非最高审美艺术标准。
- 慈波
- 关键词:古文家新文化运动桐城派意境说
- 南宋刘震孙《文章正印》考述
- 2021年
- 南宋刘震孙《新编诸儒批点古今文章正印》(或简称《文章正印》)推尊理学家之文,是理宗朝以来理学介入科举、评点古文选本盛行背景下产生的汇评选本。作为仅存的宋刻孤本,《文章正印》汇辑当时流行选本评语,对评点学、文章学、科举学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考证刘震孙的生平行实、《文章正印》的成书时间及宋版源流,对选文与评点价值予以评介,并深入阐发其包融文理的文章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吴学敏慈波
- 关键词:科举
- 宋代文化与类书繁荣被引量:3
- 2004年
- 宋代是类书发展的繁盛时期。这既沾溉于宋代崇儒右文的文化政策,又和类书具有的教化作用密切相关。而编撰类书作为统治者羁縻人才的统治工具,更具有微妙的政治意义。同样,宋代昌隆的学术、科举应试制度和便捷的印行条件也与类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 慈波
- 关键词:宋代类书文化学术
- 刘师培的变与不变:从骈体正宗说到文学史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刘师培以小学为基石,以声韵与词藻为两翼,从溯源、界定、典范三个层面完成了骈体的正名,骈体被推举为文章正宗。扬州学派的传统及抗衡桐城派的努力,构成其立论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动力。在体系建构的进程中,刘师培完成了对阮元以及自身早期理论的双重超越;西方名理之学则为他提供了解构古文辞、正名新文章的异域之眼。在从杂记到文学史的系列论述中,他既表现出强烈的传统国学特征,又对西方新学不乏借鉴。从早期的简单比附到后期的回归学理本真,刘师培的论学道路在变与不变之间不断徘徊,在新旧交织中潜藏了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趋向。
- 慈波
- 关键词:刘师培文章学骈体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