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坤

作品数:28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动脉
  • 23篇主动脉
  • 13篇腔内
  • 9篇腔内修复
  • 6篇主动脉瘤
  • 6篇夹层
  • 6篇腹主动脉
  • 5篇血管
  • 5篇主动脉夹层
  • 5篇腹主动脉瘤
  • 4篇动脉弓
  • 4篇修复术
  • 4篇腔内修复术
  • 4篇腔内修复治疗
  • 4篇腔内治疗
  • 4篇主动脉弓
  • 3篇动脉闭塞
  • 3篇动脉瘤
  • 3篇手术
  • 3篇人工血管

机构

  • 20篇中南大学湘雅...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云南省阜外心...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28篇方坤
  • 27篇舒畅
  • 15篇罗明尧
  • 11篇李鑫
  • 8篇李全明
  • 7篇黎明
  • 7篇王暾
  • 5篇姜晓华
  • 4篇田川
  • 4篇邱剑
  • 4篇孙晓刚
  • 3篇欧阳晨曦
  • 3篇张瑛
  • 2篇田晨
  • 2篇张雷
  • 2篇陈雷
  • 2篇常谦
  • 2篇袁丽琴
  • 2篇周晓
  • 2篇张文波

传媒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疗抑制重建术后人工血管新生内膜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构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 PTFE)人工血管置换杂种犬肾动脉平面下腹主动脉的血管重建手术模型。探讨总剂量28Gy的体外分割放射治疗影响重建术后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均先行肾下腹主动脉段的人工血管置换重建术。放疗组于术后2周后对标记区血管行总剂量28Gy的体外放疗。对照组则不放疗。重建术后5周观察比较两组移植术后的人工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情况,Skp2、p27kip1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放疗组的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1)。放疗组的Skp2、PCNA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而p27kip1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术后体外分割放疗(28Gy)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生,从而抑制重建术后的人工血管的内膜增生。
袁丽琴舒畅周晓张文波方坤李鑫李全明
关键词:人工血管放疗SKP2增生细胞核抗原P27KIP1
以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为例谈中国主动脉疾病诊疗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21年
主动脉疾病大多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治疗技术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卫健委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官方数据,以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为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致病危险因素、发病特征、治疗手段、治疗结局、医疗花费等。中国主动脉疾病的诊疗研究大致呈现以下特征:主要病种的流行病学研究不多,发病率数据仍需完善;致病危险因素研究从器官系统水平走向分子水平,基因检测的临床运用逐步得到重视;外科治疗技术逐步走向开放式手术、腔内微创修复术和杂交手术并存的局面,打造技术全面的主动脉疾病诊疗团队并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关注重点;基层单位有关治疗技术逐步普及,尤其是腔内技术普及程度显著优于开放式手术和杂交手术;国家级或区域性大中心复杂疑难病例比例随之显著增加,符合技术普及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罗明尧舒畅舒畅方坤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腔内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技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相关的辅助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
舒畅李全明姜晓华黎明李鑫邱剑王暾方坤
复杂主动脉夹层全程修复的挑战与策略被引量:3
2015年
自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应用于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以来,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被广泛证实和认可,该技术以成功封堵夹层初始破口、真腔扩张为主要治疗目的[1-2]。我国血管外科医师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病例和丰富的治疗经验,然而绝大部分主动脉夹层不单单存在初始破口,在TEVAR术后仍存在远端再破口。
舒畅方坤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晚期妊娠和产褥期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晚期妊娠和产褥期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妊娠相关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带膜支架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在4例患者中,2例夹层发生于37孕周,1例发生于产后2 h,1例发生于产褥期;3例患马凡综合征(MFS),1例病因不明。患者均接受胸主动脉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术,辅助技术包括主动脉狭窄段球囊扩张,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植入术。产妇及新生儿均进行临床观察随访,术后1,3,6个月分别对产妇进行CT血管造影监测。结果:围产期及随访时间无产妇及胎儿死亡,1例胎儿经阴道娩出,3例胎儿剖宫产娩出。4例患者主动脉支架均成功植入,初始破口完整覆盖,3例患者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无I型内漏及支架移位。1例患者初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锚定区向主动脉弓部拓展,同期植入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术后出现II型内漏,随访11个月内漏自行消失。平均随访时间17.5个月,产后新生儿均存活良好,1例出现新生儿黄疸,产后12 d消失。结论:腔内带膜支架治疗晚期妊娠及产褥期B型主动脉夹层早-中期疗效肯定,手术时机与适应证需要根据孕产期临床状况综合判断。
舒畅方坤黎明李鑫王暾常谦
关键词:主动脉瘤妊娠末期腔内修复
CUFF预开窗技术治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近端内漏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中即时造影提示覆膜支架近端出现Ⅰ型内漏,通过追加植入体外预开窗的支架延长段(CUFF)以延长锚定区,并消除Ⅰ型内漏的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技术要点。方法2016~2017年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实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623例,其中6例患者在第1枚覆膜支架植入后,采取了追加植入1枚体外预开窗CUFF的方法处理了近端Ⅰ型内漏并保留了弓部分支动脉。6例患者平均年龄63.3(54~76)岁,男4例、女2例,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3例,全部接受经股动脉途径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0%,预开窗技术分支动脉保留成功率100.0%,预开窗平均时间10.3(6~17)min。5例保留了左锁骨下动脉,1例同时保留了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后者经开窗向左颈总动脉植入覆膜支架1枚。本组锁骨下动脉均未植入支架。Ⅰ型内漏消除率83.3%(5/6),1例患者术后仍有微少量内漏,未予进一步处理。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0.3(3~25)个月,即时造影残留微少量内漏患者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内漏完全消失,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无死亡患者。结论对于腔内修复治疗术中出现近端Ⅰ型内漏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患者,采取追加植入体外预开窗CUFF的方法,可在延长近端锚定区的同时成功保留弓上分支动脉。
罗明尧舒畅舒畅方坤薛云飞赵嘉伟范博文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开窗主动脉
“一站式”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至2016-01间,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一站式"TEVAR联合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患者20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5.2±8.5(51~82)]岁。分析"一站式"手术的实施策略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结果:20例患者,1例植入胸主动脉支架2枚,19例植入胸主动脉支架1枚,其中3例分别同期实施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右侧髂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平均冠脉搭桥[2.4±0.94(1~4)]支,10例(50%)采用乳内动脉桥。2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4±11.6(8~58)]天,6例(30%)患者接受输血治疗;低心排综合征1例(5%),采用体外膜氧合器(ECMO)辅助治疗,后又因胸液多二次开胸止血;术后30天死亡2例(10%)。17例患者(失访1例)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4±13.6(1~49)]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49个月因脑血管意外去世,1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TEVAR联合CABG"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中期疗效满意,若需同期行去分支手术为TEVAR创造锚定区,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
罗明尧常谦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陈雷吉冰洋张海涛方坤周洲舒畅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成形术胸主动脉
特殊类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总结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总结特殊类型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5月至2015年2月救治的52例破裂性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原因、并发症表现的特殊性将33例归为特殊类型的破裂性AAA,包括感染性6例、炎性5例、结核性6例、创伤性1例,合并腔静脉瘘2例、消化道瘘3例、累及脊柱5例.其中2例拒绝手术放弃治疗,19例选择急诊开放手术修复,13例采用腔内支架修复,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收缩压为64-107 mmHg(1 mmHg =0.133 kPa),平均收缩压为(88±16) mmHg;就诊到确诊时间为4-33 h,平均(17±l0)h.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术后随访3-72个月,未发生主动脉破裂、血管移植物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期死亡.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特殊类型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综合完善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舒畅方坤王暾李全明黎明李鑫
关键词:外科手术
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34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5例,年龄2...
舒畅李全明姜晓华黎明李鑫邱剑王暾方坤
血管内超声在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腔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IV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导下腔内技术治疗的24例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术前、术中情况和术后随访数据,比较IVUS和DSA对血管准备后残余狭窄和夹层程度的判断结果,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跛行距离和治疗侧肢体踝臂指数,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治疗侧肢体血管通畅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9例(79.2%),女性5例(20.8%);平均年龄为(64.7±13.6)岁;23例(95.8%)病因为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4.2%)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共治疗24条肢体,技术成功率为95.8%。所有患者在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中均成功进行IVUS检查。术中使用IVUS和DSA判断血管准备后的残余狭窄程度[面积百分比vs.直径百分比:(79.6±13.3)%vs(47.6±27.8)%]和夹层程度分级[(4±1)级vs(.3±1)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8.0±4.5)个月,患者生存率为100%,无截肢事件发生,治疗侧下肢动脉通畅率为91.7%。结论:IVUS辅助下肢动脉腔内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效果,对于发现血管准备后病变残余狭窄和夹层形成的可能比DSA更敏感。IVUS作为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辅助影像学工具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仍需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
李鑫张雷李全明方坤罗明尧李杰华刘泽辉舒畅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血管造影下肢动脉闭塞腔内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