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MiR-199a-5p和microRNA-217通过下调SIRT1促进HCMV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
- 目的有证据表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能够通过诱导血管新生导致血管性疾病。然而,感染诱导血管新生的microRNA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99a-5p和miR-217对血管新生的潜在影响和机制...
- 张善超刘磊王瑞金脱厚珍郭燕军易立王得新王佳伟
- 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神经病学内容复杂抽象,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方法难度大。分别从神经病学教学特点、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的优势、实施及不足4个方面阐述,提出将PBL教学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优势,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易立郭芳汤劼
- 关键词:网络平台PBL教学法神经病学
- 正五聚素蛋白3的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正五聚素蛋白3(pentraxin 3,PTX3)是第一个被识别的长链五聚素,在先天性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抑制病原体感染、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疾病等3个方面对PTX3的功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 易立郭芳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枢神经系统
- 中国遗传性神经性肌强直家系调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寻找遗传性神经性肌强直表型缺陷,并进行家系分析。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实地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神经系统检查3,例患者进行了肌电图检查。结果收集到一个5代53人的遗传性神经性肌强直家系1,7人患有该病症,其中男性13人,女性4人,发病年龄为10~2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和肌肉颤搐,受累肌群包括颈部、腹部、四肢和咽喉肌肉,无发作性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家系分析表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受累肌肉广泛,包括极为罕见的咽喉肌。不能除外为新的致病基因所致。
- 伍文清陈伟李继梅曾长青吕贯廷易立仇叶萍肖玉莲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
- 临床诊断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8例的特点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研究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患者的临床、影像、神经病理,并总结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家族性NIID病例的诊疗过程;并检索我院数据库,收集另外7例NIID临床病例,对所有病例从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神经病理、基因检测等进行总结。结果:本例以“亚急性脑炎”作为起病形式,头部磁共振显示左侧颞、顶、枕叶脑组织肿胀,临床诊断不明;完善脑脊液、免疫相关等检查,行脑组织活检病理分析,同时追踪患者的家族史、全外显子组测序和动态基因突变检测。脑活检提示核内包涵体积聚,并且检测到Notch2NLC基因有异常GGC动态重复突变,结合对家系的跟踪随访及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家族性NIID。结论:NIID临床表现异质性大,要注意神经病理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相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
- 李海涛孙金梅乔杉杉杨毅郭芳易立许春玲杨伊姝张伟田园如画王雷明杨柳
- 关键词:神经病理
- 连枷臂(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附4例报告)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总结连枷臂(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0-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连枷臂(腿)综合征患者。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对头和脊髓磁共振、脑脊液结果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肌肉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连枷臂为3例,连枷腿为1例;男3例,女1例;起病年龄为44-60岁。起病隐袭,临床进展相对缓慢。4例患者头颅磁共振示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脱髓鞘的改变。4例患者颈部(或腰部)MRI存在椎间盘突出,无明显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症状。3例患者查脑脊液结果正常。4例患者肌电图提示延髓、颈、胸、腰骶部4个区域中3个区域存在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检查2例正常,2例存在周围神经损害。3例患者肌肉病理提示存在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连枷臂(腿)综合征是ALS的一种变异型,病情进展较慢,呈良性过程。性别构成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常规头MRI和脑脊液检查多数正常,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神经电生理和病理检查符合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损害的特点。
- 毕鸿雁李继海赵亚明张拥波脱厚珍易立
- 关键词:连枷臂综合征肌萎缩侧索硬化
- 一个中国神经性肌强直家系致病基因初步研究
- 2014年
- 目的对一遗传性神经性肌强直家系2个已知致病基因进行初步筛查。方法应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对家系患者的KCNA1基因和KCNQ2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基因检测未发现KCNA1基因和KCNQ2基因外显子突变。结论该神经性肌强直家系的发病与KCNA1基因和KCNQ2基因无关。
- 伍文清陈伟李继梅曾长青易立肖玉莲
- 关键词:家系
-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动脉斑块性质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CAS)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同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任一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冠心病,颈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CAS。明确冠心病合并CAS的患病率、严重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冠心病联合CAS的共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冠心病患者1 062例,其中合并CAS患者130例,冠心病合并CAS的患病率为12.24%。年龄、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吸烟和冠脉多支病变是冠心病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随冠脉狭窄程度增加CAS程度加重(P<0.05)。CAS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回声以混合回声为主,斑块钙化及溃疡的比率明显高于无CAS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CAS的患病率为12.24%,年龄、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吸烟和冠脉多支病变是冠心病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多有钙化和溃疡,需要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预防。对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手术患者应积极行颈动脉血管检查。
- 刘贝贝易立张拥波
-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狭窄患病率颈动脉斑块
- TCD在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与分析经颅多普勒(TCD)在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6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脑血流参数,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期及严重程度者的脑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低于对照组,阻抗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性期Vm低于亚急性期,RI及PI高于亚急性期,且NIHSS评分较高者的Vm低于评分较低者,RI及PI高于评分较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在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不同分期及严重程度者的脑血流参数也有区别意义,因此对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 周京晶刘占东杨伊姝易立宣正昊
- 关键词:脑梗死TCD
- 间接免疫荧光法研究EB病毒感染类型与多发性硬化发生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研究EB病毒(EBV)不同感染类型与多发性硬化(MS)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MS患者和20例其他神经科疾病(OND)患者脑脊液(CSF)中抗EBV壳抗原(EBV-CA)IgG抗体、抗EBV-CA IgG抗体亲和力、抗EBV-CA IgM抗体、抗EBV早期抗原(EBV-EA)IgG抗体、抗EBV核心抗原(EBNA)抗体;根据CSF EBV抗体检测结果的组合情况,判断两组患者EBV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原发性感染(primary infection)、感染后复发(recurrence of infection)和既往感染(past infection)的情况,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1)抗体水平:MS组抗EBV-CA IgG抗体低亲和力抗体阳性率(65%)、抗EBV-CA IgM抗体阳性率(75%)均明显高于OND组(分别为40%、25%,P<0.05)。两组之间抗EBV-CA IgG抗体、抗EBV-EA IgG抗体、抗EBN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类型比例:MS组EBV急性感染率(75%)明显高于OND组(40%,P<0.05),MS组既往感染率(20%)低于OND组(60%,P<0.05)。慢性感染、原发性感染、感染后复发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V急性感染可能与MS发病相关。
- 张善超刘磊宋兆慧谢琰臣王瑞金郭燕军易立脱厚珍王得新王佳伟
- 关键词:荧光抗体技术多发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