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与安全输血临床效果分析 2021年 分析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与安全输血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所有红细胞输注无效情况1064例患者共1217次输血,对每例患者每次输注无效的病历、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临床安全输血效果的可能原因。结果:血液科、胸外科、骨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是我院红细胞输注无效的高发科室,另外,患者的伴随症状、接受输血的次数及妊娠次数均对输血临床效果有较大的影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及性别对输血效果的影响不大。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高发科室的医护人员在申请血液制品的时候更应注意评估患者输血次数、发热感染症状、妊娠史等情况,若为危险人群则需保持充分关注,确保输血临床效果。 杨洪军 袁学文关键词:红细胞输注 安全输血 影响因素 冷抗体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鉴定不合及交叉配血困难1例 本文结合一例由冷抗体引起的患者ABO血型正反鉴定不合及交叉配血困难病例,对冷抗体引起的ABO血型正反鉴定不合及交叉配血困难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对策进行了探讨。 杨洪军关键词:ABO血型 交叉配血 冷抗体 自体输血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的共计50例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根据术中输血来源不同分为两组:自体输血方式的25例为试验组,常规输血的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 d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手术后观察期内的转归情况。结果试验组心脏外科手术后1 d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在围手术期死亡,两组在心脏外科手术后观察期内,无一例出现脑血管并发症;手术后,试验组重症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红霞 袁学文 杨洪军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调查医院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原因,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输血管理检查评分表》为依据,随机抽查我院2017年1月~12月临床用血科室的466份输血病历,对输血有关记录的完整性、输血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病历466份,其中手术科室224份,非手术科室242份;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相关记录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输血治疗同意书记录缺陷为主;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率(93.80%)高于手术科室(89.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的检查、分析和改进,加强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凌止发 李小平 罗巧彦 杨洪军 袁学文关键词:临床输血 病历质量 异体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异体输血(ABT)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品和自体血或不输血治疗恶性肿瘤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研究,共8 158名患者。Mata分析结果显示:ABT对恶性肿瘤患者复发率和近期生存率(≤5年)的影响:RR=1.48(95%,CI:1.06~2.06)(P〈0.05)和RR=1.22(95%,CI:1.03~1.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远期生存率(6~20年)、无病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提示,ABT可促进恶性肿瘤患者复发并降低近期生存率,临床医生对于恶性肿瘤病人的输血应持谨慎态度。 刘芷洁 王文轩 李小平 袁学文 李红霞 杨洪军关键词:恶性肿瘤 异体输血 复发率 生存率 META分析 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在血液标本血型筛查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对血液标本血型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输血科接受血型检测284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HAMILTOM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与试管法进行ABO与RhD血型进行检测,分析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在血液标本血型筛查检测中的效果。结果:采用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28459例血液标本一次性判读失败419例,失败率为1.47%;一次性判读成功28040例,成功率为98.53%;共检测出269例RhD(-)型,4例RhD变异型;对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一次性判读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得出,造成判读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标本不合格及各种原因引起正反定型不符。结论: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操作简便、灵活智能、准确率高,可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应用。 张会 杨洪军关键词:ABO RHD 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8例AUGIB患者分成对照组(104例)和试验组(104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输血治疗,试验组行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同时间点止血率、人均输血量、凝血功能和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后,试验组的人均输血量、严重贫血纠正时间、血乳酸、BE值、血红蛋白(Hb)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同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在AUGIB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及机体代偿平衡,减少输液量,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 杨洪军 李勇 丁梅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输血 凝血功能 预后 卡式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对保障输血安全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检验准确率及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3028例需要进行临床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其输血治疗前交叉配血中,以不同检测方法分为聚凝胺组(1512例,采用聚凝胺交叉配血)、卡式微柱凝胶组(1516例,卡式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卡式微柱凝胶组中,配血阳性检出率为0.93%(14/1512),与聚凝胺组1.39%(21/1516)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P>0.05);所有配血不符红细胞经生理盐水3洗后再行交叉配血,卡式微柱凝胶组假阳性检出率为0.13%(2/1512),较聚凝胺组0.66%(10/1516)低(χ^(2)=4.081,P<0.05);交叉配血阴性样本输血治疗中,卡式微柱凝胶组患者输血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0%(3/1510),较聚凝胺组1.40%(21/1506)低(χ^(2)=13.548,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前,输血相容性试验中,与聚凝胺法相比,卡式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中假阳性检出率较低,应用此种试验方法可降低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及输血治疗效果。 杨洪军关键词:输血安全 输注无效 Rh抗原配型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在不增加红细胞库存情况下,分析三级综合医院实施Rh(D、C、E、c、e)抗原配型输血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2019—2020年对A医院所有实施Rh配型输血的患者为Ⅰ组,其中血液病患者输血为Ⅱ组;2020年8—9月在B医院实施Rh配型输血的血液病患者为Ⅲ组。比较3组供受者Rh表型分布,前后发血量、库存量、Rh意外抗体检出率的变化及各配型方案的输血率。结果:2家医院红细胞日均发血量与库存量之比,前后均无明显变化:18.69%vs 19.21%和8.96%vs 9.53%,即均未采取增加库存量以提高完全匹配率的措施。3组供受者前4位Rh表型分布相同:CCDee>CcDEe>CcDee>ccDEE。Ⅲ组Rh抗原完全匹配和抗原回避匹配方案的输血率之和为93.40%,明显高于Ⅰ组的80.63%及Ⅱ组的81.80%(P<0.01);3组CcDEe表型患者的Rh抗原完全匹配和抗原回避匹配输血率之和相同均为100.00%,其余表型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和Ⅲ组引入1个Rh抗原的输血率8.22%和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入2个Rh抗原的输血率11.15%和1.89%,Ⅲ组明显低于Ⅰ组及Ⅱ组的10.85%(P<0.05)。实施匹配输血前后Rh意外抗体检出率:Ⅰ组为0.23%和0.34%,Ⅱ组为0.39%和0.57%,Ⅲ组为0.86%和0。结论:三级综合医院在不增加红细胞库存条件下实施Rh配型输血,能实现80.00%以上的红细胞Rh(D、C、E、c、e)抗原完全匹配或抗原回避匹配输注;仅针对有反复输血需求的患者实施Rh匹配输注的策略,完全匹配和抗原回避匹配输血率可达90.00%以上。各医院需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匹配策略,以降低Rh抗体产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张利 杨洪军 彭涛 李小平 甘新宇 吴雅娟 刘丽萍一种临床输血用配血试管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输血用配血试管架,包括试管架,所述试管架的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侧安装有卡块,所述试管架的顶端开设... 杨洪军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