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俊彦

作品数:22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建筑科学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桥梁
  • 4篇应力
  • 3篇有限元
  • 3篇预应力
  • 3篇桥梁工程
  • 3篇桥梁加固
  • 3篇主梁
  • 3篇箱梁
  • 3篇梁加固
  • 2篇吊装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索鞍
  • 2篇箱梁桥
  • 2篇斜撑
  • 2篇斜拉
  • 2篇锚具
  • 2篇模型试验
  • 2篇可调节
  • 2篇可调式
  • 2篇可移动

机构

  • 10篇交通部公路科...
  • 8篇北京公科固桥...
  • 6篇山东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3篇北京路桥通国...
  • 3篇中交基础设施...
  • 2篇交通运输部
  • 2篇交通运输部公...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山东交通学院

作者

  • 22篇武俊彦
  • 14篇王来永
  • 6篇庞志华
  • 6篇王有志
  • 6篇徐刚年
  • 3篇姜秀娟
  • 3篇张劲泉
  • 3篇杨亚林
  • 3篇卢伟
  • 3篇尤伟杰
  • 3篇安然
  • 2篇张涛
  • 2篇袁泉
  • 2篇高翔
  • 2篇任红伟
  • 1篇陈彦江
  • 1篇杨亚林
  • 1篇许维炳
  • 1篇赵尚传
  • 1篇张涛

传媒

  • 6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山西建筑
  • 1篇测绘通报
  • 1篇特种结构
  • 1篇世界桥梁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进不等时距权重的灰色残差组合修正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为提高传统不等时距灰色模型(TUTGM)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不等时距权重的灰色残差组合修正模型(IUTWGMRCC)。首先在传统不等时距灰色模型中引入时距权重分配系数,按照累加生成和累减还原过程的生成序列不同,构建了4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并依据相似度准则确定最优拟合序列和预测值;然后采用正弦函数和谐波变化生成的周期序列函数修正残差序列,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对建筑物3个观测点的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累减还原过程引入不等时距权重的灰色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经残差组合修正后,预测结果的后验差比分别为0.04、0.11和0.05,精度等级为1级。
徐刚年高全亭解俊海王有志王来永武俊彦
关键词:沉降预测
安装构件用可调式辅助安装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安装构件用可调式辅助安装装置及方法,安装构件用可调式辅助安装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可移动设置;斜撑,固定在移动平台上,斜撑相对于移动平台的倾斜角度和高度可调节;用于支撑构件的滑动小车,固定在斜撑上,由动...
徐刚年王有志王来永武俊彦安然尤伟杰张涛高翔
文献传递
主梁变形预报的改进非等间隔权重灰色修正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斜拉体系加固张拉施工阶段主梁变形难以预报,传统非等间隔灰色模型在其应用中存在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马尔科夫链残差修正的改进非等间隔权重灰色主梁变形预测模型。首先,该模型将主梁变形量和索力差分别看作传统非等间隔灰色模型中的原始数据列和时间差,考虑在累加生成和累减还原过程中是否引入权重分配系数,构建了4种不同的非等间隔权重灰色预测模型,并依据相似度准则确定相应的最优权重分配系数和最佳计算模型,提高预测精度;然后,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反映出主梁变形残差序列的随机波动特征,从而对改进非等间隔权重灰色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修正,较好地弥补了单一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偏低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通过该模型对斜拉体系加固主梁变形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相对传统非等间隔灰色模型,在模型累减过程中引入权重分配系数后的模型相对误差平均值降低0.47%;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后,相对误差平均值降低10.32%,能显著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与马尔科夫链修正后的传统模型相比,经累减还原优化后的修正模型相对误差平均值降低3.50%,预测精度更高,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了斜拉体系加固主梁变形的发展趋势;该模型的核心理论是灰色系统理论,对实测数据并无特殊要求和限制,同样适应于其他工程领域的变形预测问题。
徐刚年王有志王世民刘庆昌王来永武俊彦
关键词:马尔科夫链连续箱梁桥
大跨窄钢桁架加劲梁悬索桥抖振时域计算分析
窄桥面的大跨悬索桥由于其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在我国西部山区存在很多,其上部结构刚度较小,对风的敏感性较强,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抗风措施保证其不会发生发散性的动力破坏,但是抖振却不可避免,而现有的大跨桁架桥的抖振分析都是基于大...
武俊彦
关键词:悬索桥钢桁架加劲梁
文献传递
大跨径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新型加固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以某一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加固改造为背景,针对该桥在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运营若干年后仍出现梁体开裂和跨中下挠现象,从增加支承、提高预应力作用效率等概念出发,提出了不同于常规加固方法的4种加固方法,即:新增斜拉体系、增设波纹钢腹板、新增缆索体系及外穿体外束。从应力、线形、内力改善情况及施工工艺方面对4种加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在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4种加固方法均可使其满足加固设计和规范要求。综合考虑加固效果、施工风险、工期、费用和社会影响等,推荐新增斜拉体系作为这类桥梁出现梁体开裂、跨中下挠的处治方法。
刘铁锁杨亚林武俊彦牛进民王来永
关键词:大跨径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梁体开裂跨中下挠
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分析与抗震能力评估
2010年
以中震为切入点,对桥墩地震需求与抗弯能力计算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算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桥墩中震需求能力比确定合理的桥墩截面和配筋率,可以保证大震激励下桥墩核心混凝土不破碎。
武俊彦卢伟姜秀娟
关键词:桥墩抗弯能力抗震性能
基于自然脉动方法的实桥模态振型识别被引量:2
2013年
结构的模态参数,特别是结构的振型,是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自然环境激励而引起的振动来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根据各测点的振动时域曲线,分析获得该测点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由曲线的峰值确定各阶固有频率、各测点振型值,以参考基准点为振型单位值作归一处理,由测点相对于参考基准点的相位,计算出各阶模态振型。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与实测模态振型对比。结果表明:实测方法与有限元结果基本吻合,大桥动力性能可靠。
武俊彦姜秀娟卢伟庞志华
关键词:有限元模态参数振型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径箱梁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针对传统加固方法在解决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开裂和跨中下挠病害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斜拉体系加固方法。采用理论计算、模型试验等方法对加固结构体系、关键构造局部受力性能开展了研究,提出了施工过程监控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桥荷载的情况下,拉索根数对桥梁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根数越多,主梁的最大主拉应力会越小,拉索索力越均匀平缓,布索位置显示锚固点均集中在1/3~1/4跨处;拉索静力允许应力值可采用公路矮塔斜拉桥拉索允许应力值的下限值,可通过积累运营期新增拉索在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幅值数据,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拉索允许应力值;斜拉索提供的弹性支撑大大改善了主梁受力过程,同时提高了主梁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张拉过程及破坏试验加载过程中,托架连接位置未出现明显病害,托梁无明显变形情况,说明该传力方式较为合理可靠;发明的斜拉索滑动索鞍和托梁托架等关键构造,可使新增索力可靠地传递到原有箱梁上,并尽量减小不利附加力和局部应力;提出的施工过程监控方法,可将成桥后应力和线形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定的专用施工技术规范及专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东明黄河公路大桥(75+7×120+75) m改造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来永张劲泉武俊彦徐刚年
关键词:桥梁工程桥梁加固
斜拉加固用滑动索鞍模型静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斜拉加固用滑动索鞍进行了实体模型试验,对滑动索鞍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通过1:1全尺寸模型试验对滑动索鞍在对称荷载和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拉索鞍槽锁定性能、索鞍回位性能及拉索位移量进行了试验实测分析,证实了索鞍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并确定了鞍体材料及耐磨面材料的选用。
武俊彦武俊彦王来永王来永
关键词:受力性能模型试验
变截面刚构桥主梁几何参数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主梁几何参数的取值及内在规律研究可为桥梁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收集国内外已建三跨变截面刚构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了边中跨比、梁高跨比、箱梁壁厚跨比、顶底板宽比、墩顶与跨中腹板厚度参数随最大跨径或建成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国内边跨比选取范围趋向于0.53~0.55之间,与1989~2005年期间的0.56~0.63存在巨大差异,且与最大跨径无明显的相关性;跨径超过200 m的桥梁跨中腹板厚度在40~50 cm之间,平均值较1989~2005年期间有所减小;墩顶、跨中梁高比在1/15.4~1/18.1和1/42~1/58之间,较1989~2005年期间均有提高,国内墩顶梁高比随最大跨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国外则相反;顶底板宽比平均值为1.83,小于1994~2005年期间的1.94,且与最大跨径无相关性;墩顶、跨中腹板厚度参数均偏离最佳腹板厚度参数,且跨中偏离较大,1988~2005年期间墩顶腹板厚度参数与最佳腹板厚度参数较为吻合。
徐刚年王有志安然袁泉尤伟杰张涛王来永武俊彦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