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模奎

作品数:32 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哮喘
  • 12篇新生儿
  • 9篇儿童
  • 6篇早产
  • 6篇早产儿
  • 6篇免疫
  • 6篇产儿
  • 5篇胆红素
  • 5篇胆红素血症
  • 5篇红素
  • 5篇高胆红素
  • 5篇高胆红素血症
  • 5篇变应原
  • 4篇疫苗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综合征
  • 4篇窘迫综合征
  • 4篇呼吸窘迫
  • 4篇呼吸窘迫综合...

机构

  • 19篇宜宾市第一人...
  • 1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王模奎
  • 12篇黄薇
  • 12篇黄英
  • 8篇杨介梅
  • 7篇蒋永惠
  • 7篇陈坤华
  • 6篇刘恩梅
  • 6篇戴继宏
  • 6篇苏华英
  • 5篇吕勇彬
  • 5篇古丽
  • 5篇宗小敏
  • 4篇李素碧
  • 4篇王琴
  • 4篇卢婷
  • 3篇李芙蓉
  • 2篇彭宇生
  • 2篇李靖
  • 2篇韩洁
  • 2篇王鹏

传媒

  • 4篇儿科药学杂志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NICU住院的82例使用了PS的严重RDS早产儿病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和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并发症、治疗转归情况。按照PS实际使用量分为低剂量组(每次40~69 mg/kg)和高剂量组(每次70~100 mg/kg)。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OI、PS重复使用率、并发症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nCPAP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为(18.8±2.4)h,显著长于低剂量组的(16.8±2.3)h(Z=2.81,P<0.01)。使用PS后,两组病例12 h的OI均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OI在12 h、48 h和72 h持续下降(P均<0.05),但低剂量组OI在24~48 h无明显改善。同一时间点的横向比较显示,高剂量组OI改善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48例患儿中,存活45例(93.8%);低剂量组34例患儿中,存活25例(73.5%),高剂量组存活率高于低剂量组(χ~2=5.00,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国产牛PS不但能显著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OI和病死率,还能延长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
王模奎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古丽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被引量:16
2006年
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过敏性哮喘的完整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和针对哮喘病因的唯一治疗方法。其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已有很大进展。最近的研究主要涉及逆转Th1/Th2平衡失调,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对免疫应答的抑制性调节,诱导外周耐受,重组保留T细胞表位而改变B细胞表位的变应原,给予免疫刺激序列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机制的研究。
王模奎黄英
关键词:哮喘免疫治疗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3年8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出院的30例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均是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2h后吸入氧分数(FIO_2)≥80%,经皮氧饱和度(TcSO_2)≤85%,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5mmHg的情况下启用HFOV。观察HFOV治疗后0、2、24、48h的FIO_2、PaO_2、氧合指数(OI)、PaCO_2、平均气道压、振幅变化情况。结果:HFOV治疗2h后,所有参数即显著改善,其中FIO_2由(86.30±5.53)%降至(64.20±5.58)%,PaO_2由(44.70±2.65)mmHg升到(55.60±4.90)mmHg,OI由(34.60±3.76)降到(18.90±2.68),PaCO_2由(65.30±6.95)mmHg降到(50.40±7.12)mmHg(P<0.01)。所有参数在24h均持续改善(P<0.01);除PaCO_2外,所有参数在48h也持续改善(P<0.05)。HFOV治疗48h后存活28例,5例发生颅内出血,无气胸病例。结论:HFOV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早产儿重度RDS并严重呼吸衰竭患儿有显著效果。
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庆市5969例儿童哮喘常见变应原皮试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王模奎黄英刘恩梅陈坤华戴继宏蒋永惠李芙蓉
关键词:哮喘变应原年龄
数字化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建设成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索数字化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建设,为危重新生儿转运寻找一种有效的运行模式。方法:建立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为中心,宜宾市所有相关医院参与的转运网络。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建立数字化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后转运的新生儿350人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网络建成前转运的新生儿300人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年龄分布、危重病例比例、病种分布和转运的其他结果。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分布、危重病例比例、病种分布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转运中死亡率、途中意外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转运平均反应时间显著性短于对照组,得到及时恰当处理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数字化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能改善危重新生儿的转运结果。
王模奎黄薇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数字化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被引量:114
2016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VAP防控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共监测80例新生儿,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新生儿VAP发病率试验组为21.21‰,对照组为35.04‰;新生儿平均住NICU时间试验组(17.84±4.03)d,对照组(23.50±4.81)d;新生儿平均住院费用试验组(26 200.71±389.45)元,对照组(38 506.36±582.13)元;试验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减少新生儿住NICU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宗小敏王模奎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护理干预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
宜宾市新生儿转运系统应用现状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四川省宜宾市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NETS)的应用现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NETS转运至本院新生儿科的1 184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 184例患儿采取NETS转运至新生儿科的时间,将其分别纳入2015年组(n=645)与2016年组(n=539)。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疾病种类(按照入院第一诊断结果进行分类),转诊医院、转诊距离和时间,住院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转归情况。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的转诊距离、转诊时间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给氧治疗时间、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采取NETS转运时的日龄及转诊医院构成比、给氧治疗率、nCPAP治疗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NETS转运至本院新生儿科的危重新生儿共计1 184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2)2016年组患儿采取NETS转运时的日龄≤24h者所占比例为81.1%(437/1 184),显著高于2015年组的71.2%(459/1 1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6,P<0.001)。(3)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前3位疾病为:新生儿肺炎632例(53.4%,632/1 18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2例(10.3%,122/1 18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7.7%,91/1 184)。(4)采取NETS转运的患儿来自54家医院,转诊距离为(45.8±28.4)km,转诊时间为(71.6±43.2)min。2015年组与2016年组患儿所在转诊医院级别构成比、不同级别医院转诊患
古丽黄薇王模奎苏华英杨介梅
关键词:危重病新生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血清白蛋白在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2例)和死亡组(30例)。在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检测两组血清ALB。于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时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LB水平与PCT水平、hs-CRP水平、WBC计数、PLT计数和NCIS的相关性。新生儿败血症确诊时绘制92例患儿血清ALB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血清ALB在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存活组血清ALB上升,且死亡组均低于存活组(P<0.05);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时,死亡组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和WBC计数高于存活组,PLT计数和NCIS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LB水平与PCT水平、hs-CRP水平和WBC计数呈负相关,与PLT计数、NCIS呈正相关(P<0.05);9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ALB水平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78,21.17 g/L为血清ALB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87.63%,特异性为100%。结论:血清ALB水平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判断指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杨介梅曾嵘王模奎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新生儿败血症预后
维生素D治疗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发型败血症(EOS)新生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EOS的足月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改善通气,适当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保护脏器,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出生后第3天开始口服维生素D滴剂,400 IU/d,连续服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25(OH)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菌肽-37(LL-37)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EOS早期补充维生素D,能提高血清25(OH)D水平并改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
卢婷王模奎
关键词: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NRDS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2例患有不同程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的资料。分析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对照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治疗达稳定的时间、胸部Χ线变化、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达稳定时间、72 hΧ线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75.4±8.7 h、79.2%、8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3%和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治疗中,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王模奎宗小敏黄薇张罡杨介梅吕勇彬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