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远
- 作品数:82 被引量:48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工作量点数法绩效分配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是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笔者介绍了样本医院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绩效分配改革探索实践,综合运用RBRVS与KPI管理工具,建立可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并根据全口径贡献值评价制定了工作量、运营、质量、科教、工资五大模块的分配体系,以期从分配理念和方法、分配策略等角度,构建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和知识价值导向的分配模型,实现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的平衡,促进价值医疗的实现,推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
- 张舜瑞田雨韩晓宁罗一松王鹏远
- 关键词:绩效分配关键绩效指标
- 肛门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22年
- 肛门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是肛门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ASCC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肛门上皮内瘤变(a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AIN)被认为是ASCC的癌前病变[2-4],根据病灶区域鳞状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的不同程度可将其分为AIN 1~3级[4],约有10%的AIN 3级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发展为ASCC[5],而AIN的发病率年增长率达10%~15%[3]。
- 陈泽洋王鹏远周萌张钰洋汪欣
-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消化道恶性肿瘤非典型增生肛门癌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
- 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21年
- 结直肠癌患者在全病程中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达40%~50%,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是唯一可能达到近似根治效果的治疗选择。对于判断为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经过综合治疗,使肿瘤缩小,进而将初始不可切除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称为转化治疗。转化治疗可分为以化疗±靶向为主的系统治疗及局部治疗。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相关研究成果:(1)梳理肝转移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标准;(2)探讨疗效评估、手术时机及肿瘤侧性对转化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等临床问题;(3)总结转化治疗方案新进展,包括经典双药方案、三药联合的加强方案、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种局部疗法以及门静脉栓塞/两步肝切除、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步肝切除术在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综述通过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现有问题,以期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治疗发展提供参考。
- 张钰洋陈善稳王鹏远刘玉村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靶向药物
- 肝移植术后感染细菌学和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总结肝移植病人术后细菌感染的规律,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移植术后感染病人细菌学及耐药性资料,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因素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感染病人最多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2)病原菌多数多重耐药;(3)感染相关因素有有无肝硬化(P=0000)、术前白蛋白(P=0026)、术前有无感染(P=0026)、手术时间(P=0014)、术中输红细胞量(P=0000)、ICU住院时间(P=0000)、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2);(4)背驮式和经典式肝移植术后肠道菌菌血症发生率不同(P=0029)。结论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是有强耐药性的院内感染细菌,抗菌药物的经验性使用可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和糖肽类抗菌药。
- 王鹏远杨尹默吴问汉田孝东刘玉村万远廉黄莛庭
- 关键词:术后感染肝移植术耐药性细菌学肠球菌阴沟肠杆菌
- 外排泵高表达和外膜蛋白缺失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35
- 2006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外科监护室(SICU)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方法用W 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测定外膜蛋白OprD、OprN表达水平和基因m exA的mRNA水平;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调控基因m exR,并测序。结果从SICU分离的49株PA,42株对碳青霉烯耐药,其OprD表达除PA42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正常表达OprD的7株菌,均对2种碳青霉烯敏感。27株菌高表达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高表达组对亚胺培南耐药率81.5%(2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86.4%(1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而高表达组对美罗培南耐药率44.4%(1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13.6%(3/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7,P=0.020)。14株表达了M exEF-OprN,但表达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与未表达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8株高表达M 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调控基因m exR发生变异,其中7株出现氨基酸替换,1株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未发现产IMP、VIM金属酶菌株。结论本院SICU分离的PA,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是由外膜蛋白OprD表达降低或缺失引起,与IMP、VIM金属酶无关;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的高表达对美罗培南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调控基因m exR变异有关。
- 衣美英王鹏远黄汉菊刘玉村
- 关键词:铜绿细菌外膜蛋白质类主动外排系统
- 抗SLC7A1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及用途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SLC7A1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及用途。本发明提供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可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地检测生物材料中的SLC7A11蛋...
- 陈善稳刘向征李吉昌王鹏远
- 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与长链非编码RNA H19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对长链非编码RNA H19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H19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中英文文献。收集截止日期2018年1月21日。结果共有3篇文献,209例病人纳入荟萃分析,总生存率HR 2.60(95%CI 1.08~6.25,P=0.032)和无病生存率HR 1.56(95%CI 1.29~1.87,P<0.001),表明H19高表达降低了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同时,H19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OR 0.25,95%CI 0.11~0.55,P=0.001)有相关性,H19高表达组结直肠癌分化较低。但是H19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19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呈负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结直肠癌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关系仍缺乏足够证据。
- 李腾宇陈善稳郭士浩汪欣王鹏远刘玉村
- 关键词:结直肠癌长链非编码RNAH19
- ERS相关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基因构建结直肠癌(CRC)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CRC预后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CRC组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LASSO回归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设计一个以ERS相关基因为中心的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CRC患者的预后风险和免疫反应,并用ROC曲线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455例CRC基因表达数据中找到255个ERS相关基因,利用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出HSPA1A、MAGEA3、ATP2A1、DNAJB2、DNAJC3、EIF2B5、FLOT1、GET4、HERPUD2、STC2、TMUB1等11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预测模型,风险评分=0.151×HSPA1A+0.240×MAGEA3+1.715×ATP2A1+1.162×DNAJB2-0.563×DNAJC3+1.127×EIF2B5+0.653×FLOT1-1.580×GET4+1.684×HERP-UD2+0.260×STC2+0.710×TMUB1。风险评分越高,患者的预后、免疫反应和药物敏感性越差,肿瘤突变负荷(TMB)评分也越低。与TNM分级相比,预后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AUC=0.78)更高。结论:ERS相关基因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对CRC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且对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李吉昌陈善稳王鹏远刘玉村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内质网应激预后模型免疫反应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分型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22年
- 目的:通过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回顾性分析左结肠动脉(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MV)的解剖位置分型、IMV回流变异情况及IMV于根部以上水平的分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92例患者(其中左半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25例、直肠癌59例)的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血管重建与术后录像复习。其中男56例,女36例,中位年龄63(54,72)岁。分别记录肠系膜下动脉(IMA)的分型、LCA/IMV分型及LCA、IMV至IMA根部的距离,IMV的回流汇入位置,IMV于根部以上的分支数量。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患者各指标之间与LCA/IMV解剖位置分型的相关关系。结果:MSCTA技术准确判断肠系膜动脉分型情况及LCA与IMV的位置关系准确率达98.91%。其中95.65%(88/92)的病例存在LCA,4例患者LCA缺如;1例患者IMV属于边缘型,85.06%(74/87)的IMV行走于LCA后方,余者走行于前方。IMA根部距LCA的距离平均为(30.11±11.85)mm,距IMV的距离平均为(24.77±10.36)mm。于IMA根部水平LCA走行于IMV外侧者最多,占37.50%(33/88),其次为交叉型(30.68%,27/88)、远侧型(17.05%,15/88)与内侧型(13.64%,12/88)。IMV、LCA边缘型最为少见,仅占1.14%(1/88)。LCA内侧型中,IMV距IMA根部的距离远于其他各型(P<0.05)。LCA远侧型中,LCA距IMA根部的距离远于其他各型(P<0.05)。IMV汇入脾静脉是最常见的回流模式,占55.43%(51/92);34.78%(32/92)的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6.52%(6/92)的IMV汇入SMV与脾静脉交汇位置;3.26%(3/92)的IMV汇入空肠第一支静脉。IMA根部水平以上IMV有2个分支的最多,占51.09%(47/92);1个分支者次之,占25.00%(23/92);3个及以上分支者占20.65%(19/92);0个分支仅占3.26%(3/92)。单因素分析显示,LCA/IMV解剖位置分型与患者性别、身高、体重、BMI、IMV回流方式、IMV与LCA的前后关系等均不相关。结论:MSCTA技术能准确判断IMA、LCA与IMV的解剖位置分型。肠系膜下动、静脉血管解剖变异形式多样,LCA/IMV解剖
- 张峻岭刘树蓉郭小超吴涛陈国卫王鹏远姜勇武颖超孙烈刘涛左帅汪欣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肠系膜下静脉
- 预测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无效的早期危险因素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AC)保守治疗无效的早期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42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给予抗生素等治疗,按照效果分为保守治疗有效组(473例)和无效组(69例),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保守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保守治疗无效组患者的年龄(t =-4.999, P < 0.01)、来诊时间(z =-5.332, P < 0.01)、体温(z =-6.953, P < 0.01)、白细胞计数(z =-5.972, P < 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z =-5.964, P < 0.01)、胆囊长径(z =-7.024, P < 0.01)、短径(z =-4.774, P < 0.01)、壁厚(z =-4.902, P < 0.01)、病情变化时间(z =-5.919, P < 0.01)、胆红素(χ^2 = 9.440,P < 0.05)、胆系病史(χ^2 = 4.607, P < 0.05)、抗生素使用(χ^2 = 82.109, P < 0.01)和糖尿病史(χ^2 = 9.112,P < 0.05)均大于或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胆囊长径长、来诊时间晚、抗生素无效是保守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 57.5岁,来诊时间> 1.25 d,胆囊长径> 9.65 mm,抗生素无效是AC保守治疗无效的早期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非保守治疗手段可能使该类患者获益。
- 王洪波王鹏远汪欣熊辉刘斯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