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
- 作品数:39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自由民权运动与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
- 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以“开设国会、制定宪法、确立地方自治、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从对明治政府构成挑战的主要群体来看,昔日武士、富农和贫农三种社会阶层构成自由民权运...
- 田雪梅
- 关键词:政治民主化日本近代史
- 文献传递
- 福泽谕吉关于铸造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及其特点
- 2012年
-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关于铸造日本国民的构想在近代日本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强调"天不生人上人,也不生人下人"的天赋人权观;指出人的"独立自尊"是文明精神的根本,"一身独立,才能一国独立",学实学、长智德是个人获得独立的途径;提出国民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士族应当成为铸造国民的先锋和主体。福泽谕吉的思想显示了敏锐性、系统性和启蒙性特点,且路径明确,即主张从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着手来铸就国民,以私立立场亲身实践。但其思想前后矛盾,即由提倡民权转为压制民权,并大力鼓吹对外扩张。
- 田雪梅
- 关键词:福泽谕吉启蒙教育
- 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
- 近代国民的构建是国民国家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既有权利意识又有国家意识,同时具备民族特质和公民特质,是国民的内在属性。国民权利、国家归属和国家认同构成近代国民的三大支柱,“去地域化”、“去奴仆化”是近代国民形成的条件。“...
- 田雪梅
- 关键词:民族特质国家认同
- 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战线的三次斗争评析
- 田雪梅
- 从征兵制到甲午战争——媒体视野下的近代日本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被引量:1
- 2014年
- 近代国民形成的首要条件是要使民众从对家族和地域的认同,上升转变为对“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的认同。近代日本民众对国家认同经历了较长的变迁过程。征兵制作为铸造国民的重要措施,在1873年颁布后,日本民众意识中弥漫着恐慌与不安,抵制甚至逃离征兵,显示出此时期民众国家意识尚未达成,统一日本的国家形象尚很生疏。明治中期发生的甲申事变,以“抵御”和“雪耻”来自中国的所谓“外辱”为契机,在政府的引导、知识分子的鼓吹以及媒体的渲染下,民众逐步达成了与国家的一体化意识。而1894年的甲午战争,由于日本首次对外战争与印刷资本主义发展的交互,日本民众对“日本人”的认知完全确立,民族特质完全形成。但这已经脱离了近代国民形成的原初轨道,国民成为了国家臣民。
- 田雪梅
- 关键词:征兵制甲午战争国家认同民族特质
- 文化自觉与战后日本政治学的发展(1945-1973)
- 田雪梅
- 颠覆型民主化: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力学博弈及依靠力量被引量:8
- 2008年
- 通过"二月政变"率先实现颠覆型民主化,是菲律宾政治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转型的博弈过程中,菲律宾未能形成体制内改革派集团,体制和反体制势力间的势力平衡急速地倾向于后者,在野党缺乏动员大众并使政府让步的能力。军队的反叛和教会的介入是民主转型最重要的依靠力量,这使得菲律宾颠覆型民主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 田雪梅黄建洪
- 关键词:民主转型教会
- 1918年留日学生救国团活动述评被引量:3
- 2001年
- 留日学生救国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强迫北洋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救国团作为留日学生归国后的组织机构 ,有自己的组织方法和纲领 ,联合国内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废约救国运动 ,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政治思想和组织骨干上的准备 。
- 田雪梅
- 关键词:留日学生组织机构历史意义
-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生与旅欧党团组织被引量:7
- 2003年
- 四川赴法勤工俭学生人数居全国之冠,他们在留法勤工俭学实践中完成了由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转变,为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他们还积极参加和领导旅欧党团组织旨在提高党团员政治理论素养的内部训练工作、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以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 田雪梅鲜于浩
- 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国民的形成——近代媒体的发展与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培养近代国民是国民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具备民族特质和公民特质是国民的内在属性。甲午战争是日本进入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能够构成民族共同体的舆论条件。战争与媒体交互影响,使"日本人"的自我意识得以强化,对外形成了对朝鲜和中国的优越感和蔑视感,军人被英雄化、神圣化,围绕战争也形成教育方式多样性,民众由此达成了对天皇和国家的认同,甲午战争成为近代日本国民"民族"特质的重要标志。
- 田雪梅
- 关键词:民族特质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