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鲜于浩

作品数:30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主义
  • 5篇毛泽东
  • 4篇留法勤工俭学
  • 4篇保路运动
  • 3篇勤工俭学
  • 3篇文化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对华经济
  • 2篇社会主义
  • 2篇青年
  • 2篇青年毛泽东
  • 2篇辛亥革命
  • 2篇留法勤工俭学...
  • 2篇交汇
  • 1篇党校
  • 1篇端方
  • 1篇新民主主义
  • 1篇新民主主义社...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机构

  • 28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30篇鲜于浩
  • 4篇田雪梅
  • 3篇雷斌
  • 2篇李茂
  • 2篇谢兴志
  • 2篇田永秀
  • 2篇肖平
  • 1篇张力
  • 1篇周新华
  • 1篇何云庵
  • 1篇潘利红
  • 1篇曹改平
  • 1篇朱铃
  • 1篇何东

传媒

  • 4篇社会科学研究
  • 4篇毛泽东思想研...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四川文物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学术动态(成...
  • 1篇甘肃教育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社科界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思想政治课研...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国与丝绸之路被引量:2
2004年
中法关系缘起于蒙古帝国西征。陆上丝绸之路重新开通 ,传教士循陆上丝路东来 ,从而开启了中法外交之门。现代意义上的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却是在 1 9世纪 70年代。中法经济、文化关系的开启则是传教士自海上丝路东来。丝绸之路是中法关系的通道 ,传教士、教徒是中法关系启动。
鲜于浩雷斌
关键词:中法关系丝绸之路传教士
蔡元培与中法文化交流被引量:1
2000年
20世纪初年 ,蔡元培尽其所能地倡导中法文化交流 ,特别是在引进法国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他为代表所倡导的科学精神。
谢兴志鲜于浩
关键词:中法文化交流科学救国
全文增补中
保路运动时期的端方与赵尔丰:从政见相左到明争暗斗被引量:3
2011年
端方、赵尔丰皆是清末朝廷派往四川的重臣,并与"铁道干线收归国有"政策密切相关,而且他们围绕"铁道干线收归国有"政策是否良善、应对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后四川政局的举措等问题,经历了从政见相左到明争暗斗的复杂政治争斗过程。他俩的这一政治争斗历程,对全国和四川政局影响甚大,不仅造成了四川保路风潮的持续发展,成就了辛亥武昌首义,而且他俩最后都被革命党人诛杀,成了清王朝的殉葬品。
鲜于浩
关键词: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端方赵尔丰
清末成都实业劝工会被引量:5
1993年
译者按:这是一份法文档案资料,标题为译者所加。原件为十六开打印件,是当时法国驻成都代总领事德瓦赫(Doire)致法国外交部长比松(Pichon)的公文信函,档案编号为:Nouvelle Serie【新编之部,又称Etat Numerique des Fonds de la Carrespondance Politique et Commerciale(1897a1918),各国政治、经济情况通讯汇编(1897—1918)】;Sous—seric:Chine(中国部分);Vol.578(第578函);PP.17—
鲜于浩
关键词:工会竹制品展品砚台丝织品桌布
毛泽东、刘少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在酝酿前后的探索被引量:1
2004年
毛泽东、刘少奇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酝酿前对新中国的未来之途的认知是基本一致的 ,即新中国先要建设一段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要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把工业化作为进入社会主义的一道重要门槛。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逐步酝酿 ,标志着中共原有的设想在党内出现新变化。最主要表现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一部分中共党人开始放弃原有的设想 ,提出直接并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种新设想。而与毛泽东相比 ,刘少奇却比较坚持原有的设想。从两者的理论根源分析 ,也很难证明新旧设想的孰优孰劣 。
周新华鲜于浩潘利红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社会农业合作社
科学发展观趋于成熟的标志
2007年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了重要讲话。笔者以为,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趋于成熟的标志。
鲜于浩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总书记中央党校进修班干部
青年毛泽东的求索模式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确立被引量:2
2009年
青年毛泽东醉心于探讨改造世界和中国的方法、途径,倡导"大规模的自由研究"求索模式。他成功地劝说蔡和森等会友共同实践,在理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观。
鲜于浩
关键词: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观
试论“洛-毛”领导体制的确立与长征胜利被引量:1
2017年
中共中央在遵义会议后逐渐形成了以张闻天和毛泽东分工合作领导党和红军的权力格局,简称"洛-毛"领导体制。它领导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完成长征,实现军事上的战略转移,领导全党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上的战略转变,推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洛-毛"领导体制为毛泽东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毛泽东确立党内核心领导地位的关键一环。
李茂鲜于浩
关键词: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限开放与闭关趋向的交汇——16至18世纪澳门在中西交流史上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16至18世纪的澳门在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中起着特殊作用,即有限开放与闭关趋向双向政策的交汇点,由此决定了澳门在16至18世纪中西交流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世界的中国观,中国的世界观的形成是通过澳门,澳门成为中西互视的窗口;天主教传教士及其带来的西方科技、文化是通过澳门进入中国,中国文化西播基本上也是通过澳门,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中西经济贸易关系的建立、展开,澳门发挥了独特的优势,起着重要的作用。
雷斌鲜于浩
关键词:中西交流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生与旅欧党团组织被引量:7
2003年
四川赴法勤工俭学生人数居全国之冠,他们在留法勤工俭学实践中完成了由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转变,为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他们还积极参加和领导旅欧党团组织旨在提高党团员政治理论素养的内部训练工作、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以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田雪梅鲜于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