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秀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晚清中日修约差异之探因被引量:1
- 2006年
-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被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国门并强加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损害了两国主权和独立,并牵制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此,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修约努力。但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成功地完成了不平等条约的修改,迈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而中国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才彻底地修改了不平等条约,比日本落后半个世纪之久。两国对西方列强修约成效差异如此巨大,其中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要归结于多种历史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并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阐明这些原因。
- 田永秀吕彩云
- 关键词:历史原因
- 日本与民初中国关税修订案的交涉
- 2015年
-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按约提出关税修订,要求切实实行值百抽五。但此事因日本反对和刁难而迁延近六年之久,最终因中国参战勉强达成。对于中国关税修订的要求,日本外务省和驻华使节主张有条件地答应,而大藏省、工商业者和新闻舆论,却主张坚决反对;至于答应中国修订要求的条件,则比较一致地强调对中国内地制品课以同样的税率。日本之所以反对中国关税修订,是因为中国提高关税给日本对华贸易带来了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日本对中国市场抱有极大的野心,朝野均欲压制中国产业的发展。日本的反对,势必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中日尤其是民间日益交恶实属必然。
- 田永秀
- 关键词:民国政府中日关系
- 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近代四川城乡关系析论(二)被引量:3
- 2004年
- 近代城市是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各种力量和因素的集中区。正如马克思所说:“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要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列宁也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城市集中了区域的先进生产力和巨大财富,成为推动区域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 田永秀
- 关键词:城乡关系城市农村资本财富
- 浅析晚清制夷之路被引量:4
- 2004年
- 在坚船利炮造就的西力东渐过程中 ,古老文明孕育的“华尊夷卑”的华夷思想在晚清逐渐蜕变为抵御侵略的制夷思想。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 ,不同阶段晚清政府的主导制夷策略又有所不同 ,不仅形成了“以商制夷”、“剿夷抚夷”、“师夷制夷”和“以夷制夷”的这样一个制夷思路 。
- 田永秀吕彩云
- 关键词:师夷制夷以夷制夷晚清时期
-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资本政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1
- 2012年
- 土地革命初期,中共施行了立即没收资本的政策,造成了苏区经济的萧条。随着革命政权建设实践的发展,加深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共逐步纠正了没收私人资本的政策,转而允许、提倡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同时还积极利用政权的力量组织运营资本,以促进苏区经济的发展。
- 田永秀
-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资本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试论中国近代的三次股市危机被引量:7
- 2000年
- 中国近代股市分别于 1 883年、1 91 0年、1 92 1年爆发了三次大的危机 ,其主要原因在于 :中国经济的依附性、投机过盛、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以及金融市场力量薄弱和股票市场自身稚嫩脆弱。中国近代股市危机频繁 ,无论对股票市场还是对社会经济 ,都造成了极大危害。
- 田永秀
- 关键词:股市危机股票市场
- 试论近代四川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之原因被引量:6
- 2001年
- 中小城市是城市研究的薄弱环节。近代四川中小城市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其自身和区域条件的限制,致使其发展速度很低,不仅远远低于沿海地区,而且与四川的大城市——重庆间的差距也愈来愈大,为当代四川畸形的城市等级格局埋下了伏笔。
- 田永秀
- 科学技术与持续发展——学习陈云同志“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观
- 2006年
- 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与实施者,陈云同志的诸多经济主张、理论观点、工作方法及具体实践精神在“一五”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以科学技术与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观思想,这一思想在我国后来长期的经济建设中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田永秀宫兴华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陈云“一五”时期经济发展观探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1953—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时期。作为“一五”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与实施者,陈云的种种经济主张、理论观点、工作方法及具体实践精神在“一五”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发展观。
- 田永秀宫兴华
- 关键词:经济发展观
-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与民众认同被引量:6
- 2016年
-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一条前后修筑40余年的铁路,也是新中国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铁路,更是中国共产党在获得民众认同方面打的一场大胜仗。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满足了四川人民对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的夙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四川经济得以恢复,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新政权比旧政权"好";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显示了新政权超强的建设能力,也充分显示了新制度的优越性,让老百姓认定新政权比旧政权"行",极大地提高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度。
- 田永秀
- 关键词:成渝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