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乳腺
  • 2篇肿瘤
  • 2篇腺瘤
  • 2篇腺肿瘤
  • 2篇颈静脉球瘤
  • 2篇静脉
  • 2篇技术诊断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栓塞
  • 2篇256层螺旋...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低剂量
  • 1篇低浓度
  • 1篇低频振幅
  • 1篇动脉体瘤
  • 1篇多层螺旋CT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董燕
  • 10篇邬小平
  • 10篇刘润
  • 8篇杨军乐
  • 4篇马鸣岳
  • 4篇董季平
  • 4篇杨想春
  • 3篇宁文德
  • 2篇徐敏
  • 2篇高明
  • 2篇刘红生
  • 1篇银小辉
  • 1篇孙东海
  • 1篇杨静
  • 1篇张宏
  • 1篇李怡
  • 1篇韩蕾
  • 1篇马晓文
  • 1篇麻少辉
  • 1篇张明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及MR扫描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结合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发生部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4例鼓室球瘤,8例颈静脉球瘤,1例迷走体瘤和4例颈动脉体瘤),1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3例行M...
刘润董季平董燕杨想春杨军乐邬小平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瘤颈动脉体瘤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经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患者67例钼靶影像,评价该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结果:67例经全数字化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患者中,病理证实64例,诊断符合率为95.5%,其中肿块型41例,成簇分布恶性钙化型13例,结构紊乱6例,局灶性不对称致密影4例,病理结果不符3例。结论: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摄影是目前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法,简单方便又经济,对乳腺癌早期诊断起到一定作用。
董燕刘润杨军乐徐敏宁文德邬小平党珊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术
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结构ADC值的特点分析
目的:应用磁共振DWI分析帕金森患者ADC值的变化。方法:采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超导型磁共振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由2名磁共振医师对常规图像进行独立评价,脑组织无异常再行DWI...
李海燕董燕麻少辉Rana Netra马晓文张明
文献传递
颈静脉球瘤25例CT及MRI检查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此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结合文献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CT及MRI表现各具特征性,CT显示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球窝较对侧明显扩大,高分辨CT更能显示骨质破坏程度;MRI均显示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灶,并能见到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象,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CT、高分辨薄层CT及MR检查有明显的优势,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可准确显示骨质破坏范围、程度;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两者优势互补,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董燕董季平杨想春杨军乐邬小平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体层摄影术
肿块型乳腺癌边缘征象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肿块型乳腺癌钼靶边缘征象与预后因子(ER、PR、Her-2、Ki-67表达及术中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表现为肿块、术后经病理证实的的乳腺癌患者89例,所有标本均常规行ER、PR、H...
刘润杨军乐董燕徐敏马明岳邬小平李怡
关键词:钼靶ERPRHER-2KI-67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四肢骨关节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36例.均行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和MPR重建。结果:36例患者中髋关节骨折6例、骨盆骨折4例、膝关节骨折9例、肘关节骨折2例,肩关节骨折2例,重建图像中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微小骨折,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图像可以提高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董燕刘静李润武邬小平刘润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低频振幅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CDP患者作为CDP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颅脑fMRI扫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oCA、HAMD、HAMA评分;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ALFF,并探讨ALFF与VAS、MoCA、HAMD、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DP组的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DP组左侧脑岛(INS)和左侧楔前叶(PCu)的ALFF升高,而左侧中央前/中央后回(PreCG/PoCG)、膝下前扣带回皮质(sgACC)和丘脑(THA)的ALFF降低。CDP患者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VA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17,P=0.0074)。结论CDP可以引起广泛的脑功能区ALFF异常,涉及疼痛感觉运动、社会认知和情绪多个维度,静息态fMRI可为了解CDP的神经病理学提供影像学证据。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疼痛程度存在负相关性,提示可能通过上述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强度客观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
张宏邬小平董燕高明刘润陈松马鸣岳
关键词:低频振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韩蕾马鸣岳董燕刘红生孙鹏峰张巧莹高明刘晓岚邬小平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瘤
颞骨HRCT重组技术对慢性中耳乳突炎颞骨区骨性结构破坏的术前评估价值
马鸣岳杨想春邬小平刘红生董季平刘润孙东海董燕杨军乐
低剂量造影剂联合256层螺旋CT迭代重建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PA)检查时,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辐射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TPA检查最终确诊为PE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碘对比剂(碘帕醇),浓度为370 mg I/mL,对比剂用量1 mL/kg;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浓度为270 mg I/mL,对比剂用量0.5 m L/kg。两组管电压均设为100 k V,自动管电流,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其余扫描参数一致。对两组的图像进行测量和质量评分,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主干和肺叶动脉的CT值,肺动脉亚段及栓子显示率,计算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按1~5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图像噪声客观评价结果显示,两组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的CT值、SNR、CNR及SD与斜方肌及前胸壁脂肪的CT值及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碘摄入量及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PE患者行CTPA检查时,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造影并联合低剂量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在保持肺动脉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碘对比剂用量。
董燕刘润杨军乐宁文德刘静刘文昌曲长君公婷
关键词:低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