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槱伯

作品数:33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肉瘤
  • 15篇骨肉瘤
  • 8篇肿瘤
  • 6篇肢体
  • 6篇手术
  • 5篇骨肿瘤
  • 4篇肢体骨肉瘤
  • 4篇细胞
  • 4篇显像
  • 4篇脊柱
  • 4篇脊柱转移
  • 4篇股骨
  • 4篇恶性
  • 3篇转移癌
  • 3篇外科
  • 3篇细胞瘤
  • 3篇关节
  • 3篇核素
  • 3篇核素显像
  • 3篇放射性

机构

  • 33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33篇蔡槱伯
  • 20篇牛晓辉
  • 19篇郝林
  • 17篇张清
  • 14篇丁易
  • 4篇鱼锋
  • 4篇孙宇庆
  • 4篇彭京京
  • 3篇刘洪洪
  • 2篇刘文生
  • 2篇王迪凡
  • 2篇杨芳
  • 1篇史争鸣
  • 1篇赵海涛
  • 1篇丁易
  • 1篇王涛
  • 1篇何海燕
  • 1篇李远
  • 1篇荣国威
  • 1篇徐立辉

传媒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2006年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蔡槱伯
关键词:脊柱转移性肿瘤手术治疗癌症患者转移灶
ⅡB期肢体骨肉瘤189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43
2005年
目的对肢体原发骨肉瘤综合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术前无远处转移的肢体骨肉瘤患者189例,年龄4~39岁,平均年龄18岁,男性125例,女性64例;肿瘤部位:股骨下段86例,胫骨上段52例,股骨上段4例,肱骨上段19例,四肢其他部位28例,病理骨折22例。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规律化疗组116例,占61.4%;未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非规律化疗组73例,占38.6%。规律化疗组116例,依手术方法分为保肢组90例和截肢组26例;非规律化疗组73例中保肢组42例和截肢组31例。结果5年生存率:规律化疗组和非规律化疗组患者分别为78.5%和35.2%。局部复发率:规律化疗组保肢患者90例,复发15例(16.6%),而非规律化疗组保肢患者42例,复发16例(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律化疗组116例中,转移33例(28.4%);而非规律化疗组73例中,转移48例(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例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的保肢患者按照MST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灭活再植36例,异体骨置换10例,人工关节置换10例,功能恢复达85%~86%,三类术式随访期内功能恢复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转移瘤是制约骨肉瘤患者生存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局部复发的发生与肿瘤的外科边界关系密切,恰当地选择外科边界可以提高保肢的安全性;规范的综合治疗应视为骨肉瘤治疗的首选,单纯外科治疗疗效有限,应辅以规律化疗。
牛晓辉蔡槱伯张清郝林丁易
关键词:骨肉瘤综合疗法随访研究
基因工程腺病毒治疗裸鼠骨肉瘤肺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腺病毒对骨肉瘤裸鼠模型局部原发肿瘤和远处转移灶的作用。方法:裸鼠皮下注射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建立骨肉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处理组(15只)和对照组(14只)。处理组以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对照组以DMEM液注射。观察局部肿瘤和远处转移灶的肿瘤平均直径和质量,以及肺转移结节数和肺转移总结节数,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局部肿瘤的异倍体含量。结果:处理组和对照组局部肿瘤及远处转移灶的肿瘤平均直径、质量和异倍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肺转移结节数分别为4.20±2.33和3.57±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5,P=0.463;两组肺转移总结节数分别为11.00±6.43和9.57±6.17,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611,P=0.547。结论:H101不能明显抑制裸鼠骨肉瘤的局部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
徐立辉蔡槱伯王迪凡
骨肉瘤术前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分析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中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2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HDMTX共37次化疗.HDMTX化疗方案:第1天水化碱化;第2天甲氨蝶呤8~12 g/m2静脉点滴,6~8 h后开始甲酰四氢叶酸钙9~15 mg肌肉注射.同时行MTX的血药浓度监测.第3天水化碱化.分别于MTX全部滴注后0、1、6、12、24、48及72 h采血,测量MTX的血药浓度.观察无瘤生存时间,MRI改变和不良反应.所得MTX血药浓度数据按照非房室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为(4 853.53±1 581.53)μmol/(L·h-1),Cmax(最高血药浓度)为(947.79±333.45)μmol/L.EFS(无瘤生存时间)为(41.47±16.07)月,与AUC有明显相关性,与Cmax无明显相关性.AUC<4 000 μmol/(L·h-1)的EFS与AUC>4 000 μmol/(L·h-1)的EFS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例中有1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其AUC均值显著高于无白细胞下降者;4例出现化疗后肝功损害,1例出现口腔溃疡.结论 在HDMTX化疗中,AUC可以作为一个预计远期和近期疗效的药代动力学指标,AUC>4 000 μmol/(L·h-1)可以作为一个指导标准.白细胞的下降与较高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和最大药物浓度有关.
王迪凡牛晓辉张清郝林丁易蔡槱伯
关键词:甲氨蝶呤骨肉瘤药代动力学
201^T1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张连娜彭京京刘洪洪杨芳蔡槱伯
关键词:铊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显像肿瘤
影响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局部复发因素分析——1992年-2001年189例报告
<正>目的对近十年肢体原发成骨肉瘤综合治疗,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进行评估。方法术前无远处转移的肢体成骨肉瘤患者189例,平均年龄18岁,男性125例,女性64例;肿瘤部位:股骨下段86例,胫骨上段52例,四肢其它部位51例...
张清牛晓辉蔡槱伯郝林丁易
文献传递
长骨骨转移癌外科治疗的随访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为有效地提高长骨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探讨外科治疗的意义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方法 对 1990年 10月~ 1999年 10月 5 2例长骨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外科治疗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男 2 7例 ,女 2 5例 ;年龄 3 3~ 74岁 ,平均 5 6 8岁 ,60岁以上的患者 3 0例 ;16例有多发转移灶 ,行外科手术 5 5个部位。采用病灶切刮骨水泥填充 3例 ;病灶切刮骨水泥填充髓内针内固定 2 9例 ;瘤骨截除人工关节置换 18例 ;瘤骨截除临时假体植入 1例 ;截肢 4例。 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随访 ,术后存活时间 2~ 12 2个月 ,平均 2 8 2个月 ,存活 6个月以上的患者 3 6例 (69 0 % ) ,存活 1年以上的患者 3 0例 (5 7 6% )。术后疼痛缓解率为 75 % ;下肢 3 6个手术部位 ,术后完全负重或扶单拐负重率为 69% ;术后复发 11例 ,复发时间为 2~ 69个月 ,平均 17 2个月 ;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癌 ,未知原发肿瘤 15例。 结论  (1)长骨骨转移癌的病理骨折内固定或预防病理骨折内固定 ,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 ,恢复肢体负重功能或连续性 ,为术后放、化疗提供便利 ;有利于晚期骨转移癌患者的护理 ,从而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2 )随着原发肿瘤治愈率的提高 ,单发骨转移癌病灶应行边缘性或广泛性切除 ,重建肢体功能 ,降低复发率 ,
张清蔡槱伯牛晓辉郝林丁易
关键词:骨肿瘤肿瘤转移股骨肿瘤
脊柱转移癌术前评估系统的比较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癌的术前评估方法。 方法  1994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共 113例确诊为脊柱转移癌的患者就诊于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 ,其中 8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完整 ,对这些患者分别用Harrington分级系统、Tokuhashi、Tomita及Grubb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对可比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由于各评估系统的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因而有 82例患者可同时用Harrington分级和Tomita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75例患者可同时用Tokuhashi和Tomita系统进行评估 ;2 5例患者可同时用Tomita系统和Grubb系统进行评估。 (1)在82例患者中 ,Tomita评分认为 92 7% (76例 )的患者有手术治疗的指征 ,而Harrington分级系统则认为只有 6 9 5 %的患者有手术指征 ;经McNemar检验 ,P <0 0 0 1,两种评估系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2 ) 75例出现瘫痪和进行性疼痛的患者可以同时用Tokuhashi和Tomita系统进行评估。Tokuhashi评分认为2 0 %的患者可行切除性手术 ,另外 2 0 %的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 ,其余 6 0 %的患者则根据具体情况可行切除或姑息性手术。Tomita评分则认为 4 9 3%的患者可行切除性手术 ,4 2 7%的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 ,剩余的 8 0 %行非手术治疗。 (3)
孙宇庆蔡槱伯荣国威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术前评估手术指征姑息性手术
全股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骨肉瘤(附17例报告)
<正>目的:探讨全股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和并发症,评估术后功能结果。方法:1996年至2002年,采用全股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肉瘤患者17例,女9例,男8例,年龄12~34岁, 平均17岁;发病部位于股骨上段1例,...
张清蔡槱伯牛晓辉郝林丁易鱼峰
文献传递
冷冻异体骨移植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骨缺损77例临床报告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评价应用异体骨重建原发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2年至2002年进行外科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外科治疗依据Enneking外科分期原则,进行了肿瘤切除、异体骨重建。采用Mankin评分方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3个月。76例患者存活,1例死亡。局部复发率14.1%,肺转移率5.1%,骨不愈合14.1%,关节不稳定9%,内固定折断、感染率及骨折均为6.4%。治疗满意率83.2%,最终保肢率98.7%。结论采用深低温保存异体骨进行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异体骨移植也是一种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的重建方法,降低并发症可提高肢体功能;肿瘤复发是影响治疗满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恰当的外科边界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关键。
牛晓辉蔡槱伯郝林张清丁易刘文生鱼锋李远
关键词:肢体功能骨缺损骨巨细胞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