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良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NH_4^+对多黏菌素4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NH_4^+对多黏菌素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向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_4^+,分析其代谢产物及其产量的变化,对于多黏菌素E以外的目标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其结构,通过前体的添加和中间代谢产物的验证,确定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初始培养基中不添加NH_4^+或添加低浓度的NH_4^+主要产物为(S)-2-羟基-3-苯基丙酸,当NH_4^+的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主要产物为多黏菌素E。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H_4^+促进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生物合成多黏菌素E,抑制其将苯丙氨酸转化(S)-2-羟基-3-苯基丙酸。
- 杨赞詹良静翟龙飞张新宜王欣荣沙菁洲
- 关键词:PAENIBACILLUSNH4+苯乳酸多黏菌素E
- 响应面法优化S-腺苷蛋氨酸发酵培养基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酿酒酵母菌发酵生产S-腺苷蛋氨酸(SAM)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提高S-腺苷蛋氨酸发酵单位。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培养基优化,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酵母粉,葡萄糖,丝氨酸的浓度对S-腺苷蛋氨酸产量的影响最大。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对3个显著因素进行寻优,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酵母粉、葡萄糖和丝氨酸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9.5、73.4和6g/L。经过3次试验所测得的数据8402.6、8600.0和8357.9mg/L。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比较高,模型具有显著性,比优化前提高了53%。
- 张渝杰詹良静张新宜王欣荣
- 关键词:响应面法酿酒酵母S-腺苷蛋氨酸培养基
- 链霉菌H8797产生的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 2014年
- 目的研究链霉菌H8797发酵液中抑制LFA-1/ICAM-1介导的人B淋巴瘤JY细胞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梯度解吸,分部收集,跟踪监测活性,再通过C18硅胶柱层析和LH-20柱层析分离,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精制,测定活性,通过紫外、红外、元素分析、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进行分析,得到活性单组份。结果分离纯化了活性化合物H8797A并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证。结论化合物H8797A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获得,属于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FA-1/ICAM-1介导的人B淋巴瘤JY细胞聚集的活性。
- 翟龙飞刘瑜张新宜詹良静田敏
- 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
- 丝状真菌Glarea lozoyensis SIIA-F1108产纽莫康定B_0发酵条件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丝状真菌Glarea lozoyensis SIIA-F1108发酵生产纽莫康定B_0培养基,提高发酵产量;通过氮源优化,降低发酵液菌体浓度,改善发酵过程的溶氧水平。【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培养基优化,筛选出对纽莫康定B_0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n设计,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对优化培养基中氮源组分进行全因子实验,最终得到高产量和低菌体浓度发酵培养基。【结果】实验数据表明:甘露醇、脯氨酸和葡萄糖对纽莫康定B_0产量影响最大;最佳浓度分别为甘露醇167.3 g/L、脯氨酸26.1 g/L、葡萄糖28.5 g/L。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纽莫康定B_0产量达到了1 840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42%,与预测结果一致。用硫酸铵部分替换棉籽饼粉后,发酵液菌体浓度降低,在100 L发酵罐上对优化后的结果做了进一步的验证,纽莫康定B_0产量达到1 980 mg/L。【结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较高吻合度,具备较高可信度和显著性,发酵产量提高了42%,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丝状真菌Glarea lozoyensis SIIA-F1108产纽莫康定B_0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氮源组成,降低了发酵液菌体浓度,改善了发酵过程的溶氧水平。
- 杨渊孟慧云王欣荣詹良静张新宜
- 关键词:响应面法发酵培养基
- 采用重组微生物技术靶位筛选非抗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被引量:3
- 2001年
- 微生物在发现和产生抗生素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使得采用重组微生物技术筛选非抗菌活性先导化合物显示出优越性 ,该方法简化了分析检测过程 ,降低了结果的假阳性 ,特别是较为适用于高通量筛选 (HTS)系统 ,目前采用此技术建立了许多有效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模型。
- 朱辉马亮詹良静
- 关键词:先导化合物抗生素
- 高产谷胱甘肽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以酿酒酵母SC-001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结合乙硫氨酸和氯化锌的底物选择筛选到1株有较高GSH产量的酿酒酵母菌株SC-001-24,其GSH产量为743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进一步在10 L发酵罐中考察了不同发酵模式和前体氨基酸补加方式对酿酒酵母产GSH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模式为补料分批发酵,最佳前体氨基酸补加策略为:初始培养基加入41 mmol/L半胱氨酸,发酵42 h后一次性补加半胱氨酸246 mmol,甘氨酸160 mmol,谷氨酸82 mmo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GSH产量达到1 280.4 mg/L。
- 刘哲詹良静张新宜王欣荣
- 关键词:谷胱甘肽酿酒酵母紫外诱变发酵调控
- 橄榄链霉菌CD5872产越霉素A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放线菌CD5872的分类鉴定及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相分类技术对菌株CD5872进行初步鉴定;菌株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胶柱层析技术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CD-1。根据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图、天然产物数据库检索和高效液相分析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该菌株为橄榄网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reticuli),化合物CD-1为越霉素A(destomycin A)。结论首次报道越霉素A的新产生菌,具有工业化开发价值。
- 于添池王欣荣林家富沙菁洲孙敏詹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