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令

作品数:48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成像
  • 17篇磁共振
  • 15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 7篇三叉神经
  • 7篇三叉神经痛
  • 7篇神经痛
  • 7篇经痛
  • 7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血管
  • 5篇影像
  • 5篇原发性
  • 5篇强迫症
  • 4篇原发性三叉神...
  • 4篇细胞
  • 4篇病变
  • 4篇波谱
  • 4篇成像研究
  • 4篇磁共振波谱

机构

  • 3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癌症研究所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虞市中医院

作者

  • 45篇谭令
  • 22篇陈克敏
  • 13篇柴维敏
  • 8篇汪登斌
  • 7篇展颖
  • 7篇尤超
  • 5篇凌华威
  • 4篇潘自来
  • 4篇陈憩
  • 4篇缪飞
  • 3篇焦秦
  • 3篇赵咏桔
  • 3篇丁蓓
  • 3篇赵卫国
  • 3篇江浩
  • 2篇李亚芬
  • 2篇范青
  • 2篇王雪梅
  • 2篇宋琦
  • 2篇胡锦清

传媒

  • 4篇诊断学理论与...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诊断导管原位癌的敏感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DCIS伴微浸润(DCIS.MI)的患者中分别比较乳腺X线检查(MG)及乳腺MRI诊断的敏感度。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连续病例被纳入此项研究,其中包括72例DCIS及50例DCIS—MI。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52.6岁和54.4岁。收集患者术前乳腺影像学诊断报告(MG及MRI),以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结果乳腺MRI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为84.7%和94.0%(x。=2.500,P=0.114)。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MRI的诊断敏感度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OR=3.471,P=0.031)。MG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42.4%和80.0%(x^2=16.555,P=0.000)。MG诊断敏感度与钙化相关(OR=11.287,P=0.001)。在DCIS及DCIS—MI患者中,乳腺MRI均较MG有更高的敏感度(x^2=27.028和4.540P=0.000和0.040)。结论乳腺MRI较MG能更敏感地诊断DCIS及DCIS—MI病灶。MG诊断敏感度与是否存在钙化相关,而患者临床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并不影响MRI的诊断敏感度,且MRI对分化差的DCIS及DCIS—MI肿瘤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郁骐襄陈小松吴佳毅韩宝三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谭令柴维敏汪登斌费晓春袁菲金晓龙沈坤炜李宏为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病变病灶146个(良性106个,恶性40个),参照MRI BI-RADS 2013版分析病灶形态,使用Simenseaera 1.5 T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探讨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根据MRI强化情况,分为肿块型强化病灶90个和非肿块型强化病灶56个。肿块型强化病灶中,恶性病灶呈形态不规者则较良性更多见(100.0%比62.2%)(P<0.05),肿块型良性病灶以边缘光滑为主54.1%(40/74),肿块型恶性病灶边缘毛刺为主(9/16)。良性肿块型病灶直径以1 cm以内为主59.5%(44/74),恶性肿块型病灶直径以1~5 cm为主100.0%(16/16)(P<0.05)。良性肿块型强化病灶以均匀强化为主47.3%(35/74),恶性肿块型病灶以不均匀强化为主75.0%(12/16)(P<0.001)。非肿块型强化病灶中,良恶性乳头状病变均以节段分布为主(良性56.3%比恶性62.5%),恶性病灶区域或弥漫分布较良性病灶多见(25.0%比6.3%)(P<0.05),良性病灶局灶分布较恶性病灶多见(37.5%比12.5%)(P>0.05)。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的TIC均以平台型及流出型为主(71.7%比95.0%)(P<0.05)。恶性病灶以囊性为主者(实性占比<25%)较良性病灶更多见(10.0%比0.9%)(P<0.05)。良恶性乳头状病变均多见导管扩张(62.3%比75.0%)。良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约1.13×10^-3mm^2/s,恶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约0.95×10^-3mm^2/s (P<0.05);区分两者的最佳临界值为0.96×10^-3mm^2/s。结论:乳头状病变肿块型病灶的形态、边缘、直径、强化方式,非肿块型病灶的分布及ADC值,对于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黎鑫乐谭令柴维敏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单-ADP-核糖基转移酶3基因对人乳腺癌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第一部分单-ADP-核糖基转移酶3基因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目的:探讨人单-ADP-核糖基转移酶3(ART3,mono-ADP-ribosyltransferase3)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DA-MB-...
谭令
关键词: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MDA-MB-231裸鼠移植瘤
文献传递
乳腺癌MRI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的综合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和(或)乳腺钼靶片疑有肿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系列MRI检查,将其中58例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女性57例,男性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分别从病灶的信号特点、形态学、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诊断,并评估MRI的综合价值。结果:58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48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髓样癌2例及纤维腺瘤恶变1例。根据乳腺癌病灶的信号及形态学、强化模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各因素的综合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7%,77.6%,79.3%-91.4%和94.8%,病灶的检出率达100%。结论:MRI检查对乳腺癌检出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汪登斌谭令江浩展颖潘自来陈憩倪根雄沈军刘建军丁蓓宋琦陈克敏
关键词:MRI乳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学
乙状结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乙状结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急诊乙状结肠扭转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或临床反复发作乙状结肠梗阻病例的CT定位相、横断面及重建图像的特点。结果:定位相中倒U形扩张肠腔的表现最多见(52.4%),其次是直肠内未见气体(38.1%)及咖啡豆样表现(28.5%)。横断面图像中漩涡征的表现最多(62.0%),其次是交叉样改变(47.6%)和鸟嘴样改变(38.0%)。多平面重建可以较横断面图像多发现2例患者的漩涡征。结论:乙状结肠扭转有一系列的CT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定位相、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的综合表现,才能提高准确率。
谭令展颖管永靖江浩
关键词:乙状结肠肠扭转MSCT多平面重建
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后MRA随访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评估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栓塞后 3个月同期进行了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复查的 37例 4 1个动脉瘤 ,两者时间间隔在 3d以内 ,以DSA为标准 ,观察有无瘤颈残留以及弹簧圈内有无血流残留。结果  4 1个动脉瘤中 ,DSA发现有 2 9个完全闭塞 ,9个可见瘤颈残留 ,3个动脉瘤内有对比剂。MRA见 3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 ,8个可见瘤颈残留 ,2个可见瘤内存在血流。本组中假阴性 2例 ,无假阳性。结论 MRA是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有助于监测动脉瘤颈残留和弹簧圈内血流残留。
胡锦清林东沈建康赵卫国谭令凌华威陈克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鼻内镜下眶减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眶减压术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12眼)临床确诊为甲状腺相关眼病行鼻内镜下眶减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眼球突出度及运动度、角膜情况以及有无复视等。结果:12眼(100%)术后视力均提高,其中1眼从术前只有光感,术后可感眼前手动,其余11眼视力提高0.1~0.7;10眼(83.3%)眼压降低0.2~21.4mm Hg(1mm Hg=0.133kPa),2眼无明显变化;8眼(66.7%)眼球突出后退1~5mm,另外4眼无明显变化;术前1眼存在角膜溃疡,术后溃疡愈合;术前9眼存在眼球活动受限,其中8眼(88.9%)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缓解,1眼无变化;术前4例存在复视,术后1例复视消失;除1眼术后出现中鼻道出血行止血处理外,其余11眼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眶减压术具有视野清晰、安全有效及微创的优点,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较好的术式。
盛海斌蔡昌枰程瑜焦秦朱巍赵咏桔方文强谭令
关键词:GRAVES眼病内镜术
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联合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效能评价
2024年
目的:分析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单独及联合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不同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能力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术前乳腺X线检查的患者共计389例,每例患者行Combo模式拍摄的同时获得FFDM图像和DBT图像,所有图像经具有乳腺影像诊断工作10年以上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的影像学评价与病理学金标准的一致性,评价FFDM与FFDM+DBT数体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诊断能力]的差异,并比较FFDM与FFDM+DBT在不同类型乳腺病灶中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FFDM+DBT的整体诊断能力较FFDM显著提高(P<0.0001),FFDM+DBT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PPV、NPV显著提高(86.96%、89.11%、88.15%、86.54%、89.45%比80.19%、87.16%、84.05%、83.42%、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DM+DBT诊断乳腺癌ROC的AUC较FFDM显著提高(0.906比0.869,P<0.01)。FFDM+DBT对肿块的检出率较FFDM显著提高(62.5%,46.55%,P<0.05),FFDM+DBT对结构扭曲的检出率较FFDM显著提高(11.42%比5.17%,P<0.05);对于肿块病灶良恶性,FFDM+DBT诊断的AUC较FFDM显著提高(0.9186比0.8759,P=0.004)。结论:相比于FFDM单独检查,FFDM+DBT检查对乳腺肿块和相关结构扭曲的显示更有优势,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更高。
伏秋燚展颖谭令朱宏朱乃懿孙琨柴丽柴维敏
关键词:肿块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颖柴维敏谭令汪登斌陈憩陈克敏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将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分别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进行比较,探讨DBT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家中心入组的196例患者进行乳腺FFDM和DBT检查,同时进行MRI扫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对FFDM、DBT、MRI的可疑征象进行分类,将病理学检查结果或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计算各类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统计DBT和FFDM、MRI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的差异,评价DBT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对FFDM和DBT检查进行偏好性评价,评价包含病灶可见性、病灶边缘清晰程度、良恶性鉴别能力、总体评估4个方面,评价FFDM和DBT对病灶显示的差异。结果:DBT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优于FFDM;对于不同病灶类型的显示方面,DBT图像相比FFDM图像有显著的偏好性,对病灶的显示质量更优;MRI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虽然略优于DB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BT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FFDM,与MRI接近;DBT对病灶的显示优于FFDM。
沈丽娟柴维敏谭令许玉峰秦乃姗彭卫军汤伟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