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汉城

作品数:1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艺术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戏曲
  • 4篇剧院
  • 3篇艺术
  • 2篇演艺
  • 2篇中国戏曲
  • 2篇前海
  • 2篇主题
  • 2篇主题定位
  • 2篇文化
  • 2篇文化部
  • 2篇戏剧
  • 2篇戏曲改革
  • 2篇戏曲研究
  • 2篇晋剧
  • 2篇晋剧院
  • 2篇剧目
  • 2篇剧团
  • 2篇《红高粱》
  • 2篇传统剧
  • 2篇传统剧目

机构

  • 15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15篇郭汉城
  • 1篇万素
  • 1篇何玉人
  • 1篇王安奎
  • 1篇李小菊

传媒

  • 3篇戏曲研究
  • 2篇戏友
  • 2篇福建艺术
  • 2篇艺术评论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传记文学
  • 1篇中华戏曲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创作评谭
  • 1篇艺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郭汉城:“我愿为戏曲艺术理论研究再添薪火”
2020年
郭汉城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诗人和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因为他在戏曲事业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和"中华艺文奖"等多项荣誉,是马克思主义"戏曲学"的创建者,是中国戏曲艺术当之无愧的继承、改革与建设的旗手。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文化部振兴京昆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郭汉城何玉人
关键词:终身成就奖艺术理论研究特殊津贴中国戏曲艺术
《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序
2014年
《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与莆田市政协联合编纂,吕品、王评章任主编。全书23卷,1000余万字.包括剧本卷、表演科介卷、锣鼓经卷、音乐曲牌卷、舞台美术卷、史料集等6个分卷。剧本卷有17个卷本,共选录236个传统剧目。并加以校注:表演科介卷是继上世纪60年代的《莆仙戏传统科介》之后的又一部科介专著;锣鼓经卷收录常用的莆仙戏锣鼓点355条,乐曲旋律及“满落鼓点”200段(曲),是目前我省唯一一部正式出版的地方戏锣鼓经;音乐曲牌共2卷,介绍莆仙戏音乐的历史渊源和特征,并收录大量经典的音乐曲牌实例;舞台美术卷,是福建首部地方戏舞美专著。参照1963年的《莆仙戏舞台美术》编写,收录传统舞台美术的绘图和照片685幅;史料集收录许多有特色的珍贵资料.附录收录莆仙戏传统剧目名录等。《丛书》的出版,为学界研究莆仙戏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对福建戏曲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郭汉城
关键词:传统剧目莆仙戏舞台美术锣鼓经
郭汉城先生致范正明的信
2017年
1955年,湖南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期间,我有幸与郭汉城老师相识。1963年,我参加文化部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编剧讲习会进修。更有幸成为郭汉城老师的学生。他在课堂上为我们主讲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课堂下则指导我改编湘剧传统高腔剧目。那时我33岁,现已进入“米寿”之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和汉城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其中,除“文革”中断了8年联系之外,师生间一直保持着亲密的交往。
郭汉城范正明
关键词:传统剧目师生情谊观摩会文化部老师
晋剧《红高粱》漫议
2016年
一、晋剧《红高粱》的成就山西省晋剧院改编演出的晋剧版《红高粱》之前,已有电影、电视剧、舞剧、戏曲等多种《红高粱》问世。晋剧《红高粱》与莫言小说原著比较一致,有许多成功之处,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时代性和民族性,表达了创作团队的艺术追求。晋剧《红高粱》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定位于农民抗战,与某些其他版本相较,立意更加明确。让农民抗日这条主线贯穿全剧。
郭汉城万素
关键词:《红高粱》莫言小说主题定位《骆驼祥子》
理论联系实际 推动艺术研究——郭汉城先生访谈
2019年
李小菊(以下简称"李"):郭老您好,您一生从事戏曲事业,在戏曲研究、戏曲创作和戏曲评论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参与并经历了我国当代戏曲发展和戏曲研究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您的经历和思想都是宝贵的财富。现在戏曲学和艺术学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郭汉城李小菊
关键词:中国戏曲研究戏曲创作理论联系实际
戏曲大师的真知——《老两口谈戏——京昆之二》序
2007年
今年秋天,老友刘乃崇到我家作客,并携来与其夫人蒋健兰合著的《老两口谈戏——京昆之二》书稿(以下简称《书稿》),嘱我写一小序。健兰同志也是我熟悉的朋友,今年已经去世,不能偕来,不免有点惆怅。老友已八十五岁高龄,是很受戏曲界尊敬的“老戏改”或“铁杆老戏改”,都是说他对戏曲事业的坚定性,虽然年老,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说起“老戏改”三字,看似平常,实际上有很丰富的历史内涵。大凡一个时代的变化,必然引起许多观念上的变化。随着观念的变化,人的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郭汉城
关键词:戏曲界真知戏曲事业历史内涵
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2012年
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等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浙江戏剧发展促进会等承办的杨小青导演艺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在杭州举行。本刊分两期选登研讨会部分学者的研究文章,以期读者对杨小青的导演艺术作进一步探讨。
郭汉城
关键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杭州剧院导演艺术
长远的眼光、开阔的胸襟,迎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
195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建立,标志着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一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的正式成立。这之后,艺研院在学术研究、艺术教育各领域辛勤耕耘,逐渐树立了学术重镇的地位,亦成为输送艺术研究和管理人才的活跃源泉;近年来,在王文章院长的带领下,艺研院更以广阔的眼界、实干的方略,担当起学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国际传播交流等诸多艺术疆域的重任,并取得一系列耀目的成绩,使得一所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显示出生机勃勃的雄健姿态!时至2011年,艺研院迎来了她的60周年华诞,《艺术评论》特别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几位德高望重的终身研究员:郭汉城先生、李希凡先生、周汝昌先生、范曾先生,为艺研院的六十华诞写下贺词与文章,对建院60周年表达了极大的欣喜之情。
郭汉城
关键词:文化部眼光胸襟
《福建傀儡戏史论》序
2005年
傀儡戏,现代多称木偶戏,是中国戏剧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汉唐间傀儡列于百戏之首,它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一个源头,过去我们研究戏曲史,虽注意到傀儡的存在以及它与戏曲发展有相互联系,但对傀儡戏却没有专门去研究它,主要是有关傀儡戏的文献及实证资料并不多,所以一直未能有计划地纳入戏曲研究的整体之中,
郭汉城
关键词:戏曲史戏曲研究戏曲形成目连戏地方戏曲民间戏剧
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探索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2003年12月23日至25日,由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出品的新版赣剧《牡丹亭》在江西省艺术剧院隆重公演。12月26日,"新版赣剧《牡丹亭》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师大召开,来自全国戏剧界、学术界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就新版赣剧《牡丹亭》对传统戏剧表现手法所进行的大胆改革,高校与剧组联姻的新模式以及高校文化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种传统与时代结合、戏剧与高校联姻的尝试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版赣剧《牡丹亭》,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种探索,本期特编发部分出席研讨会专家的笔谈,以飨读者。
郭汉城王安奎
关键词:《牡丹亭》艺术剧院高校文化建设文艺学研究上海昆剧团牡丹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