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X40基因对卵清白蛋白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 2020年
- 目的研究OX40基因对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0只,应用腹腔注射OVA致敏和雾化吸入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和OX40基因敲除小鼠产生过敏性哮喘。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迪夫快速染色、肺气道呼吸阻力测试等方法验证哮喘疾病严重程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肺实质中嗜酸性粒细胞、CD4 T细胞、滤泡辅助T(Tfh)细胞和CD11b^+CD8^-树突状细胞亚群比率。结果OX40基因敲除明显减轻了OVA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的疾病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在肺部的浸润。与野生型哮喘小鼠相比,OX40基因敲除的哮喘小鼠肺脏中CD4 T细胞和Tfh细胞亚群比率明显降低,CD11b^+CD8^-树突状细胞比率也明显降低。结论OX40基因促进了OVA诱导的小鼠哮喘疾病进程,并显著增高了Tfh细胞和CD11b^+CD8^-树突状细胞比率。
- 田丹施文田月金华张春盼张栋
- 关键词:小鼠哮喘树突状细胞
- 先天性无阴道与双始基子宫合并巨大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
- 蒋国庆金华
- 妊娠期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甲状腺肿瘤已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妊娠期对其的治疗目标主要为控制恶性肿瘤生长及调节甲状腺切除术后激素紊乱,避免因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而对胎儿造成的不利影响等。
- 全紫薇金华
- 关键词:妊娠期甲状腺肿瘤
- OX40在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OX40在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2只C57BL/6小鼠(B6)以及OX40基因敲除(OX40^(^(-/-)))小鼠,采用D-半乳糖胺/脂多糖腹腔注射方式诱导急性肝衰竭,对照组给予等量PBS,随机分成对照组PBS组,实验组D-gal/LPS组和OX40^(-/-)+D-gal/LPS组,监测小鼠存活率、血浆转氨酶以及肝脏病理评估肝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肝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观察免疫细胞的活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急性肝衰竭中,肝组织内CD4 T细胞表达OX40分子明显增高,而CD8和NK细胞表达没有明显变化;OX40敲除后,可显著降低外周血中CD4 T细胞比率并减少其活化,同时也可降低肝组织内CD4 T细胞的活化,减少肝内CD4 T细胞分泌IFN-γ,从而显著减轻小鼠肝脏损伤、提高急性肝衰竭小鼠存活率(OX40^(-/-)+Dgal/LPS组50%vs.D-gal/LPS组20%)。结论在急性肝衰竭中,CD4 T上调OX40表达,促进CD4 T活化及向Th1细胞分化,从而加重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OX40可以作为急性肝衰竭中适应性免疫活化的重要标志,也可以作为急性肝衰竭的潜在治疗靶点。
- 张春盼金华孙广永孙广永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CD4OX40
- 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对母儿的影响、治疗及产科处理等。方法回顾本院2017年2月收治的1例肝豆状核变性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根本病因是机体铜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各器官功能异常,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流产甚至不孕,诱发子痫前期,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前需要行遗传咨询。硫酸锌能阻止肠道对铜的吸收和促进铜排泄,可用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妊娠期的治疗;必要时可终止妊娠;产后不宜哺乳。结论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少见,风险较高,必须加强产检,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必要时可适时终止妊娠。
- 金华杨桦
- 关键词:妊娠肝豆状核变性流产
- Rag1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18年
- 目的 探讨Rag1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淋巴细胞对天然免疫细胞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Rag1基因敲除小鼠、Rag2/I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各10只,每种小鼠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假手术组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每组5只小鼠,通过采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内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免疫系统缺陷小鼠,即Rag1基因敲除小鼠和Rag2/I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及肝脏内细胞亚群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比较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肝脏内浸润的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发现肝脏缺血再灌注后CD4+T细胞、DNT细胞、NK细胞、NKT细胞、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Rag1基因敲除小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与正常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从(1 776.25±219.37) U/L下降至(932.33±58.77) U/L(P =0.003,t =7.350),肝脏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坏死区域明显减少.Rag2/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假手术组依然明显升高,但库普弗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与Rag1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血清谷丙转氨酶进一步降低,从(932.33±58.77) U/L降至(309.00±163.53) U/L(P=0.002,t=6.182).结论 Ragl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较C57 BL/6小鼠轻,T细胞和NK细胞均促进肝脏损伤.其中,T细胞对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募集的影响不大,而对NK细胞的肝脏浸润起到了促进作用;NK细胞可影响库普弗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
- 金华许虎峰孙晨阳张春盼孙广永张栋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T淋巴细胞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长期管理认知及接受情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调查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对长期管理的认知及接受情况,为构建、实施科学有效的EM长期管理方案,提高EM长期管理接受度和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EM患者进行调查,收集EM患者长期管理认知情况、接受情况。结果纳入的252例EM患者长期管理了解程度总分为(16.02±3.85)分;患者了解长期管理的途径主要是医务人员;EM患者对长期管理的疗效期望值较高,评分为(8.45±1.27)分;情绪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方式。247例(98.01%)EM患者有接受长期管理的意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相信长期管理对治疗我的疾病有帮助”。168例(66.67%)患者既往接受过EM长期管理,“减灭和消除病灶”是最主要的管理目的,采取最多的管理方式是“药物管理”;未曾接受过EM长期管理最主要的原因为“我从未听说过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结论EM患者对长期管理的整体认知度偏低,但对长期管理的接受意愿较高。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需要加强EM长期管理的科普宣传,同时要综合患者病情及治疗需求,结合药物、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基于循证证据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制订管理方案,提高并满足患者对管理疗效的期待,提升EM长期管理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 刘瑞雪王子衿赵瑞华廖星彭超金华武颖孙伟伟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认知度接受度
- 分娩镇痛在产程中的管理与应用研究被引量:30
- 2018年
- 分娩镇痛是指用药物或精神疗法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其中以硬膜外麻醉最为常见。分娩疼痛和镇痛的程度一直是临产产妇及其家庭最关心的问题,分娩剧痛不再是一项难逃的浩劫,美国每年有400万女性和她们的家庭可选择分娩镇痛,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正被日益普及,但在临床应用中,公众对分娩疼痛镇痛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不是很确信。在欧美国家,无痛分娩普及率为60%~80%,而中国的分娩镇痛率不足1%^([1])。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全紫薇金华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局部麻醉药
- T淋巴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肝移植和复杂的肝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和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既往认为,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免疫细胞主要涉及库普弗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T淋巴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T淋巴细胞各种细胞亚群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金华张栋
- 关键词:T淋巴细胞再灌注损伤
- 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小鼠主动脉病理改变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小鼠主动脉的病理改变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20只9~10月龄C57BL/6J雌性小鼠去势,建立绝经模型,随机抽取10只1周后处死,另外10只3个月后处死取主动脉组织,分为绝经早期组和晚期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主动脉超微结构,并随机抽取绝经早期和晚期小鼠主动脉各4只,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结果透射电镜发现绝经早期组小鼠主动脉中有仅1例存在内皮细胞的损伤,空泡样变;绝经晚期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细胞损伤,空泡样变,并出现肿胀、浓缩,包膜不完整,甚至内弹力板破坏。绝经早期小鼠主动脉ERα的表达高于绝经晚期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β的表达与绝经晚期小鼠差别相对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晚期小鼠主动脉病理改变较绝经早期明显,不同绝经时期小鼠主动脉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不同。
- 陈瑛蔺莉金华
- 关键词:绝经绝经早期小鼠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