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强 作品数:30 被引量:194 H指数: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触发灵敏度对压力支持通气患者肺通气均一性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呼吸机触发灵敏度对压力支持通气患者肺通气均一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例使用压力支持模式通气时存在肺不均一性通气的患者,即应用肺电阻抗断层成像监测时重力依赖区通气分布比低于45%。随机使用低和高两种流速触发灵敏度水平通气20 min(采用Servo-i呼吸机流速触发灵敏度的最低和最高限值2 L/min和0.2 L/min)。通过肺电阻抗断层成像评估重力依赖区通气分布和呼气末肺体积,采用食道压监测评估吸气努力和做功。结果与高触发灵敏度相比,低触发灵敏度增加了患者吸气时重力依赖区通气分布百分比[(33±9)%vs.(36±9)%,t=3.735,P=0.001]、食道压变化值[0.8(0.4,1.8)cmH_(2)O vs.1.6(1.0,2.1)cmH_(2)O,Z=2.722,P=0.021]、压力时间乘积[29(15,54)cmH_(2)O·s^(-1)·min^(-1)vs.48(23,74)cmH_(2)O·s^(-1)·min^(-1),Z=3.298,P=0.044],但跨肺压变化值没有明显变化[(12.6±4.3)cmH_(2)O vs.(12.8±4.2)cmH_(2)O,t=0.906,P=0.376]。此外,低触发灵敏度的整体呼气末肺容积变化值为78(29,170)mL,且其变化值主要分布于重力依赖区[75(-6,131)mL]。结论压力支持通气时,降低触发灵敏度可通过增加吸气努力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重力依赖区并改善通气均一性,同时吸气努力和跨肺压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陈光强 孙秀梅 陈静然 周益民 杨燕琳 徐明 周建新关键词:机械通气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 104例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结果报告及影像学等信息,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0%.预防性抗生素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OR <1,P<0.05).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术后留置引流管和术后头部CT显示颅内出血为危险因素(OR <1,P<0.05).感染组患者较非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在感染组明显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0%,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花费明显增加,应当给予足够重视.预防性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应常规应用于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 徐明 史中华 陈光强 赵经纬 石广志 王涛 王韬 唐明忠 周建新关键词:颅内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持续和间断两种静脉注射方法时万古霉素在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静脉注射和间断静脉注射应用万古霉素时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例神经外科术后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且接受万古霉素预防颅内感染治疗的患者,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持续静脉注射和间断静脉注射万古霉素两组,每组10例。持续静脉注射组患者开始静脉泵入15 mg/kg负荷剂量万古霉素1~2 h,随后以30 mg/kg的剂量匀速泵入24 h;间断注射组患者以15 mg/kg万古霉素泵入1~2 h,然后每12 h 1次。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持续静脉注射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与间断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14.0比16.1±6.4,P>0.05)。但持续静脉注射组脑脊液药物浓度12 h就能达到峰浓度(0.96±0.77)μg/mL,后达到了稳态浓度0.91~0.93μg/mL,并持续12 h;而间断静脉注射组脑脊液16 h 才达到峰浓度(0.92±0.47)μg/mL,随后2 h下降至(0.84±0.45)μg/mL,并仍然呈持续下降趋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持续静脉注射和间断注射万古霉素两种用药方法在神经外科术后无颅内感染患者中,脑脊液中能达到同样的药物效果,但持续静脉注射给药能较快达到峰浓度,而且随后的浓度波动较小。 陈光强 陈凯 雷燕尼 赵经纬 石广志关键词:万古霉素 持续静脉注射 脑脊液 药代动力学 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在颅脑肿瘤开颅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用于颅脑肿瘤开颅术后患者疼痛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纳入收治于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颅脑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随机先后进行致痛性操作(气管内吸引)和非致痛性操作(右肩轻贴电极),操作前后由两名研究者各自完成CPOT评价,另一名研究者在操作后进行主观疼痛评价。根据能否表达疼痛分为能表达组和不能表达组。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名研究者之间的CPOT评价信度。能表达疼痛组以疼痛主诉为标准,绘制CPOT和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不能表达疼痛组比较操作前后CPOT和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纳入患者243例,能表达疼痛者171例(70.4%),致痛性操作后感觉疼痛者151例(88.3%),非致痛性操作后感觉疼痛者34例(19.9%)。两组患者在不同操作前后的ICC范围在0.790~0.945。CPOT在能表达疼痛组的AUC和95%CI为0.805(0.759~0.852),在不能表达疼痛组进行致痛性操作前后以及不同操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肿瘤开颅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CPOT进行疼痛评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特别是存在表达障碍的患者中区辩效度良好,可以用于此类患者操作痛的评估。 杨燕琳 陈光强 何璇 史中华 徐明 周建新关键词:颅脑肿瘤 开颅手术 疼痛评估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持续输注较大剂量万古霉素时脑脊液药物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持续输注较大剂量万古霉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变化规律,并初步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开颅术后保留脑室引流管,主管医生决定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开始以万古霉素1.0 g泵入1 h,后以3 g/24 h匀速持续泵入,顺序采取脑脊液标本,测定万古霉素浓度。结果共有24例患者入选,万古霉素首剂负荷量1 g泵入结束2 h后脑脊液的药物浓度达到相对稳定:(1.45±1.24)mg/L^(3.43±1.43)mg/L。万古霉素脑脊液稳态药物浓度达到并超过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IC(≤1.0 mg/L),其脑脊液穿透率,以脑脊液与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计算,每24 h分别为16.1%、13.3%、8.6%。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较大剂量万古霉素(3 g/d)与常规剂量(2 g/d)相比,静脉持续输注时,脑脊液可以较快达到有效浓度,即达到或超过颅内感染主要致病菌的MIC水平,而且初步观察该治疗是安全的,但本研究样本量小,结果仅为阶段性结果,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论证。 陈光强 王佳庆 武元星 李新刚 王强 赵志刚 周建新关键词:万古霉素 持续输注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SNAP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SNAP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成年经蝶垂体手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主诉入睡困难,按0.1mg/kg的剂量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15、30、45、60、90、120和180min监测并记录SNAP指数、Ramsay量表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比较各时间点SNAP指数的差异,进行SNAP指数与Ramsay和RA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后,SNAP指数逐渐降低,于给药后30min降低至最低水平。随时间延长,SNAP指数逐渐恢复至给药前基础值。给药后5min至90min的SNAP指数明显低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SNAP指数与Ramsay和RASS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和0.741(P<0.05)。结论SNAP指数与临床常用主观镇静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SNAP指数能反映患者应用咪唑安定后镇静深度的变化规律。 王谦 陈光强 周建新关键词:咪唑安定 团队学习法在脑血管危重症ARDS患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危重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综合征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T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主要评价指标是学生满意度调查。次要评价指标学习后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方式是问卷调查和学习前后测试成绩比较。结果 T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01),且教学后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01)。结论 T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脑血管危重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综合征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史中华 徐明 陈光强 罗旭颖 杨燕琳 何璇 周建新关键词:团队学习 教学 开颅术后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ICU住院时间≥24 h的成年患者(排除开颅术前合并AKI者)。收集患者基础资料、主要诊断、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并发症以及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等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至出院,并记录预后信息。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07例患者,其中143例(15.8%)出现AKI。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入住ICU第1天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高钠血症及休克为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患者ICU住院时间[10(5,19)d vs 5(3,12)d,Z=5.836,P<0.001]及机械通气时间更长[7(3,12)d vs 4(1,8)d,Z=1.193,P<0.001],住院病死率更高(30.8%vs 6.2%,χ^(2)=80.87,P<0.001),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更低[3(2,4)分vs 4(3,5)分,Z=1.181,P<0.001]。结论AKI在开颅术后危重患者中比较常见,低eGFR、高SOFA评分、高钠血症及休克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AKI患者的预后更差。 周建芳 罗旭颖 张琳琳 李宏亮 杨燕琳 陈光强 石广志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开颅术后 发病率 预后 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8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术(30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支气管镜辅助。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比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GWDF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4~5min,Percutwist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8.5min,其中熟练者操作约6~7min,欠熟练者操作约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95%,常见并发症为切口出血(6例)及切口感染(2例)。发现1例皮下气肿。研究期间未见气胸、气管食管瘘和有症状的气管狭窄等,无与气管切开相关的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严格进行人员技术培训,认真操作。有条件时应使用支气管镜辅助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武元星 孟赜 王强 石广志 张铮 赵立红 郑一 陈光强 周建新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支气管镜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神经外科 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2年行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4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结果报告及影像学等信息,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本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0%。术后留置引流管和术后头部CT显示颅内出血为危险因素(OR0.05)。结论本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0%,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花费明显增加,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对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徐明 史中华 陈光强 赵经纬 石广志 王韬 王鑫 唐明忠 周建新关键词:颅内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