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志
- 作品数:39 被引量:3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JNK及Bim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氨基末端激酶或应激活化激酶(p-JNK)及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子(Bi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锥体细胞,免疫印迹检测不同实验组中Bim及p-JNK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各组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p-JNK及Bim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脑缺血及在灌注损伤中存在有JNK途径的过度激活,p-JNK蛋白与Bim蛋白表达为正相关。JNK途径的激活导致Bim蛋白表达增加,进而导致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
- 陈宏志陈卫民
-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P-JNKBIM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Ⅰ~Ⅱ级标准、年龄2~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mg/kg诱导麻醉,术中维持丙泊酚1.5mg/(kg·h)微泵注入及瑞芬太尼0.05μg/(kg·min)持续泵注。对照组静脉注射γ-羟丁酸钠90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注氯胺酮1.5mg/kg至麻醉满意,并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氯胺酮1mg/kg。记录诱导前(T0),插支气管镜后(T1),拔支气管镜时(T2),清醒时(T3)各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与T2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而对照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瑞芬太尼起效迅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的发生较对照组少。苏醒时间短,而且苏醒效果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患儿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 陈宏志李璐陈卫民
- 关键词:瑞芬太尼小儿气管异物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剂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剂应用于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的患者苏醒质量和丙泊酚用药量情况。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1例,年龄25~55岁,BMI〈25 kg/m2,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R组(26例)和C组(25例)。R组术中维持以7.5~10μg/(kg·h)(以瑞芬太尼计算)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剂;C组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分别以7.5~10μg/(kg·h)和4~12 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中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输注速度。两组均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均吸入66%笑气,新鲜气流量为2 L/min。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药量、手术结束停止麻醉药物后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患者送至术后恢复室(PACU)后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R组患者单位时间单位体重所用丙泊酚剂量较少,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患者送至术后恢复室(PACU)后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均少于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用于全身麻醉维持能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丙泊酚用量较少,苏醒快,苏醒质量较高。
- 刘妍雨陈宏志
-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 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 评价在无肌松药条件下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丙-瑞合剂)静脉诱导用于患儿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儿29例,ASA I~Ⅱ,年龄1~6岁.麻醉诱导静脉推注负荷剂量丙泊酚2 mg/kg后,持续泵注丙-瑞合剂0.3 mL/(kg·h)[丙泊酚2.85 mg/(kg·h)+瑞芬太尼7.5 μg/(kg·h)]维持,待BIS值低于60且提下颌无体动时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推注负荷剂量后即刻(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和插管后3 min(Ts)的MAP、HR、SpO2和BIS.插管时根据面罩通气、下颌松弛度、声门暴露、声带运动、呛咳反射、体动反应及插管次数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成气管插管,其中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6.6%,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94.1%.与T0时刻比较,诱导后各时间点HR、MAP、BIS均降低(P<0.05).与T2时刻比较,T3和T4的HR、BIS升高,T4和T5时刻MAP升高(P<o.05).插管前后BIS值维持在45 ~55.结论 丙-瑞合剂以o.3 mL/(kg·h)持续泵注诱导可为小儿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稳定,且未见严重的插管并发症发生.
- 赵柏松孟凌新陈宏志于铁英
- 关键词:丙泊酚哌啶类气管内插管
- 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评估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C组)和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每组30例。C组VT 8 m L/kg,不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P组VT 6 m L/kg,PEEP 5cm H2O以及每隔40 min进行1次肺复张。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气道压(Ppeak)和肺顺应性(CL);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1)、术后24 h(T2)、48 h(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动脉氧分压(Pa 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血白细胞计数(WBC)以及C反应蛋白(CRP);记录T1、T3时刻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 CPIS);同时记录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48 h内呼吸系统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P组气道压显著低于C组;P组肺顺应性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2、T3时刻P组的Sp O2及Pa O2明显高于C组;P(A-a)DO2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相比,两组患者T2、T3时刻CRP水平及WBC明显升高(P<0.05),T2、T3时刻P组CR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WBC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组T3时刻m CPIS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对于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应用保护性的肺通气策略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肺氧合功能的恢复,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 谢亚英陈宏志王杰
-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保护性肺通气氧合功能
- JNK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氨基末端激酶或应激活化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锥体细胞,免疫印迹检测不同实验组中JNK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各组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JNK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存在JNK途径的过度激活,进而导致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
- 陈宏志陈卫民
-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
- 瑞芬太尼对小儿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减轻小儿异丙酚麻醉诱导时所引起的注射痛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98例ASAⅠ级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混合液(RL组)。观察预注不同药物对静脉给予异丙酚后所致的小儿疼痛反应,即Ambesh评分。结果RL和R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RL组混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降低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P<0.05)。结论静脉预先给予0.5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轻小儿由异丙酚诱导引起的注射痛,混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进一步降低疼痛发生率。
- 李璐陈宏志龙波孟凌新
- 关键词:瑞芬太尼小儿异丙酚疼痛
- 七氟醚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全凭吸入麻醉对小儿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麻下唇裂修补术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S组、N1组、N2组,每组15例,ASA分级Ⅰ级。分别采用七氟醚复合纯氧(S组)、七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N1组)、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N2组)诱导与维持,手术操作结束后,继续分别给予纯氧(S组)、50%氧化亚氮氧气复合(N1组)、66%氧化亚氮氧气复合(N2组)吸入至七氟醚停后2 min。记录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观察术前、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HR、MAP、Sp O2、BIS值、M AC值。观察拔管后患儿躁动程度,并进行评分。患儿送PACU后采用PAED评分评价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N2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短于S组、N1组(P<0.05),N2组术后即刻躁动评分PACU后PAED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七氟醚复合纯氧和复合50%氧化亚氮相比,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能缩短插管诱导时间,有效降低躁动程度,并能安全应用于幼儿麻醉。
- 赵越陈宏志白璐从雪
- 关键词:七氟醚氧化亚氮小儿麻醉诱导苏醒期躁动
- 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在幼儿眼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比较七氟醚单独与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用于幼儿眼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择期拟在全麻下行麦粒肿手术的患儿(年龄24~72个月),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七氟醚组(S组)给予生理盐水诱导,七氟醚芬太尼1组给予芬太尼2μg/kg诱导(SF1组),七氟醚芬太尼2组给予芬太尼4μg/kg诱导(SF2组),七氟醚芬太尼3组给予芬太尼6μg/kg诱导(SF3组)。观察并记录患儿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的心率、血氧饱和度、BIS值、MAC值、术后苏醒时间,评价出手术室时、入苏醒室10 min及离开PACU时的躁动分级(Z1、Z2、Z3),记录在PACU停留的时间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在PACU均无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均在30 min后安全回到病房。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诱导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SF1组〉SF2组。S组和SF1组入PACU 10 min和出PACU的躁动率高于S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25),S组和SF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SF3组共做3例,但3个研究对象的苏醒时间均在20 min以上,在PACU停留时间达1 h,综合考虑,舍弃SF3组。结论 与单独使用七氟醚相比,给予芬太尼可以更好地维持循环稳定,并且予患儿4μg/kg芬太尼,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率。
- 白璐陈宏志赵越丛雪付佳
- 关键词:七氟醚芬太尼眼科术后躁动
- 脑科患者疑似罗库溴铵过敏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全身麻醉期间常发生过敏反应,而肌松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不容忽视的,罗库溴铵在围手术期过敏反应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现对1例疑似罗库溴铵过敏病例进行讨论。并对诱导前罗库溴铵过敏的预测、术中罗库溴铵过敏时的抢救措施进行文献回顾,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术中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重视程度。
- 杨雪利陈宏志
- 关键词:麻醉罗库溴铵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