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红
- 作品数:54 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三雌蕊小麦EMS诱变株系的农艺性状评价及SSR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为获得新的小麦雌蕊和雄蕊突变材料,并促进小麦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对三雌蕊小麦(TP)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确定半致死浓度和时间,并对诱变的突变体进行SSR检测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TP种子适宜的EMS诱变条件为0.8%的EMS处理8 h。利用EMS诱变处理5000粒TP种子,结果在其M3单粒传群体中共发现20个能稳定遗传的雌蕊和雄蕊突变株系。农艺性状分析表明,与TP相比,20个突变株系的穗粒数明显减少,部分突变株系的株高、穗长等性状与TP之间具有显著差异。SSR分析结果表明,22个SSR标记共扩增得到61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个标记可以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获得42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68.85%。20个突变株系和对照TP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29~0.9565,说明这些突变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突变性状之间可以较好地被区分开,相同突变性状(尤其是单雌蕊性状)可以被较好地聚在同一簇下。
- 李玉豪余周源佟·乌日娜廖明莉国钰环魏淑红杨在君彭正松
- 关键词:小麦EMS诱变SSR分析
- 小麦赤霉病生防菌XH⁃1的鉴定及防治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挖掘新的有效赤霉病生防菌并测试其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稀释涂布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CMC产孢、YEPD诱导孢子萌发、戳伤接种以及单花接种等探究该菌株对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侵染力等过程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小麦周围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菌活性的生防细菌,将其命名为XH⁃1;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落形态与芽孢杆菌相似,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试验发现XH⁃1能抑制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抑制率为45.6%;在XH⁃1的影响下,禾谷镰刀菌产孢量趋近于0;孢子萌发测试发现XH⁃1不仅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还会使孢子畸形膨大;叶片戳伤接种及麦穗单花接种结果均显示XH⁃1可减弱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的侵染能力。【结论】枯草芽孢杆菌XH⁃1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
- 王婷婷魏淑红宋波董润鑫许有嫔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枯草芽孢杆菌
- 一组新的小麦EST-SSR标记开发及其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为了丰富小麦功能分子标记的数量,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小麦起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前期利用小麦转录组数据鉴定出的8389个EST-SSR序列中,随机选取585对引物得分大于95的标记进行分析,以川麦42和川农16杂交后自交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新开发出的EST-SSR标记,并结合SSR标记和SRAP标记,构建了一张遗传图谱。结果表明,585对EST-SSR引物中有555对能在亲本川麦42和川农16中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引物有效性为94.87%。其中有44对EST-SSR引物在川麦42和川农16中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多态性,多态性率为7.93%。所构建的遗传图谱中含有本次新开发的EST-SSR标记的连锁群共12个,由163个标记组成,包括17个EST-SSR标记,73个SSR标记和73个SRAP标记,覆盖小麦基因组长度1551.5 cM,相邻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11 cM。本研究丰富了小麦功能分子标记的数量,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小麦起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 吕冰冰代畅彭正松YAMAMOTO Naoki吴一超魏淑红杨在君
- 关键词:小麦EST-SSR标记RIL
-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三雌蕊小麦中SNP/InDel位点的挖掘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进一步定位Pis1基因,加快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获得高质、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以川麦28(CM28)与其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M28TP为研究材料,对CM28和CM28TP幼穗的3个阶段(幼穗长度为0.2~0.5 cm,0.5~0.7 cm,0.7~1.0 cm)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通过GO数据库对变异位点所在的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并选取4个位于Pis1基因附近的SNP标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M28TP和CM28幼穗3个阶段共有的SNP/InDel位点为5310个,其中SNP位点5024个,InDel位点286个。SNP位点中转换类型(63.33%)多于颠换类型(31.28%),两者的比值达到了2.02;InDel位点中插入类型(152个)多于缺失类型(134个);SNP/InDel位点在A基因组上分布最多、其次是B基因组、D基因组上最少。对SNP/InDel所在的基因进行GO分类注释表明,生物学进程中基因的占比最高,其次是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SNP/InDel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预测表明,有36个变异位点会严重影响蛋白质功能,中度影响蛋白质功能的位点有1279个。从Pis1基因的定位区间附近筛选了4个SNP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验证,发现这4个位点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这表明挖掘出的SNP/InDel位点是准确的。本研究丰富了小麦中的SNP/InDel标记,为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同时开发出的4个位于Pis1基因附近的SNP标记,为图位克隆该基因提供了可能。
- 国钰环YAMAMOTO Naoki彭正松廖明莉魏淑红吴一超杨在君
- 关键词:转录组SNP标记INDEL标记
- 硬粒小麦赤霉素氧化酶基因GA2ox-A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赤霉素2-氧化酶(GA2-oxidase,GA2ox)是赤霉素降解途径的关键酶,在茎的伸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GA2ox-A9基因与小麦矮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硬粒小麦ANW16G(携带Reduced height gene18,Rht18)和其株高近等基因系LD222两个材料中克隆得到GA2ox-A9基因,分别命名为GA2ox-A9-1和GA2oxA9-2,并对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各个茎节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序列分析显示,两个材料的GA2ox-A9基因均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全长1044 bp,编码347个氨基酸,GA2ox-A9-1蛋白在第89位、275位、279位的氨基酸存在差异,GA2ox-A9-2蛋白在第182位、186位、251位、336位的氨基酸存在差异,编码的蛋白均具有2-酮戊二酸依赖性的双加氧酶典型的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硬粒小麦GA2ox-A9与其他物种具有较高的进化保守性,且与乌拉尔图最为接近。Real-time PCR结果显示,GA2ox-A9基因在矮秆小麦ANW16G中表达量最高,尤其是在拔节期茎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高秆对照LD222,表明与矮化性状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A2ox-A9基因的功能和小麦矮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家敏魏淑红龚胤书杨在君
- 关键词:硬粒小麦矮化基因克隆
- 小麦 Tappc3A 基因克隆及功能预测
- 2023年
- PEPC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生成草酰乙酸(OAA)进入三羧酸循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关于PEPC参与植物器官发育的报道。发掘并研究小麦Tappc3A在花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究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通过PCR技术从CM28TP和HTS-1中克隆Tappc3A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关系,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appc3A在小麦幼穗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原核表达分析Tappc3A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是否正常,利用小麦RNA-Seq数据库分析Tappc3A与其他调控花器官发育基因之间的共表达情况。Tappc3A基因的ORF长2901 bp,编码96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典型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ase)保守结构域,N端具有保守的丝氨酸(Ser,S)可逆磷酸化位点(SIDAQLR),C端具有植物型PEPC蛋白特征序列(QNTG),第774位氨基酸为C3植物PEPC典型的丙氨酸。聚类分析也表明,Tappc3A属于C3型PEPC家族。qRT-PCR分析表明,在小麦幼穗发育的3个阶段,二棱期至小花分化期和药隔时期,HTS-1中的Tappc3A基因的表达量高于CM28TP,且Tappc3A在雌蕊(P)和雌蕊化雄蕊(PS)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蕊(S)。原核表达结果显示,Tappc3A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催化PEP生成OAA,并且在IPTG诱导后活性明显增强。基因共表达分析显示,Tappc3A可能参与了小麦花器官的形态发生。小麦Tappc3A可能参与小麦雌蕊发育,其在雄蕊中的过量表达可能与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性状形成有一定的关联。
- 向桂丽乌日娜Yamamoto Naoki吴一超蒋进廖明莉魏淑红彭正松杨在君
- 关键词:小麦PEPC基因基因表达雌蕊发育
- 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测定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的含量 ,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氯仿提取 ,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 ,在 4 17nm波长下测定 ,并作方差分析。结果 :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89)和回收率 ( 10 0 1% ) ,RSD为 2 3%。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 (F =12 789,P <0 0 1)。结论 :测定方法简单快速 ;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以全苗期最高 ,每株平均总生物碱产量以集中倒苗期最高 。
- 曾建红彭正松宋经元马小军魏淑红罗雍成
- 关键词:半夏总生物碱中药
- 利用SRAP分子标记评价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遗传背景被引量:15
- 2012年
- 普通小麦三雌蕊突变体(TP)具有明显的穗粒数优势,为评估该突变体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近等基因系培育。以三雌蕊突变体(TP)为供体,单雌蕊中国春、川麦28、绵阳29、内麦9号为轮回亲本,经7代回交和4代自交,初步培育出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MY29TP和NM9TP。利用128对SRAP引物对培育的近等基因系及轮回亲本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128对引物共扩增出978条谱带。其中有120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占所用引物的93.8%。这120对引物共扩增出638个差异谱带,占总谱带数的65.2%;(2)利用128对SRAP引物计算9个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中中国春与CSTP的相似系数为0.9346,绵阳29与MY29TP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070,川麦28与CM28TP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397,内麦9号与NM9TP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732;(3)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2对遗传相似性大于0.93的近等基因系,即CM28TP与川麦28、CSTP与中国春。
- 杨在君彭正松周永红彭丽娟魏淑红
- 关键词:小麦近等基因系SRAP
- 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选用四倍体矮秆番麦、高秆对照品种Langdon(LDN)和六倍体中国春、矮秆推广品种川麦42、川麦43、川麦55六份材料,测量其赤霉素处理前后的幼苗高度,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矮秆番麦赤霉素反应类型。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所含的矮秆基因,同时测量6个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分析Rht22基因对胚芽鞘长度的效应。结果表明,矮秆番麦及供试的其他5个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小麦。川麦42含有Rht8基因;川麦43含有RhtB1b+Rht8基因;川麦55含有RhtB1b基因。Rht22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小于川麦42、川麦43中含有的矮秆基因。矮秆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为Rht22
- 苏瑾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吴凯
- 关键词:小麦胚芽鞘长度
- 小麦B类MADS-box基因WPI1和WPI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探究小麦雌蕊化现象的分子遗传机制,本文从CSTP和HTS-1 2个小麦品系的幼穗中克隆得到了2个B类MADS-box基因WPI1和WPI2。WPI1基因c DNA序列长816 bp,ORF长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残基;WPI2基因c DNA序列长983 bp,ORF长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残基。WPI1和WPI2基因均含有典型的MADS-MEF2-like和K-box结构域,C端均具有PI结构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WPI1和WPI2基因属于PI/GLO亚家族成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WPI1和WPI2基因在CSTP和HTS-1小穗中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雌雄蕊原基形成期,WPI1和WPI2基因在HTS-1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CSTP中表达量较低,接近为0;药隔期,WPI1和WPI2基因在HTS-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STP中的表达。WPI1和WPI2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与HTS-1雌蕊化表型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B类基因WPI1和WPI2在HTS-1雌蕊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杨宇凤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王育伟王清海杨会
- 关键词:小麦花器官发育MADS-BOX基因基因克隆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