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鹏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的克氏针定位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的克氏针定位装置,该克氏针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架和瞄准装置;所述定位主架包括定位器、主架主体和连接口;所述定位器和所述连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架主体的两侧;所述瞄准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定...
- 任鹏张国强王文广倪明薛超孔祥朋冀全搏郑清源李俊成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开放手术病椎骨水泥灌注强化的穿刺导向输入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开放手术病椎骨水泥灌注强化的穿刺导向输入系统,其包括:导向螺纹栓、轴向穿刺套管针、斜向穿刺导向装置、斜向穿刺套管针和导针;沿导向螺纹栓的轴向设置有中轴通道;在导向螺纹栓上设置有纵向近端开...
- 陆宁任鹏路宽薛超
- 文献传递
- 旋转平台后交叉韧带保留型与替代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5年
- 背景:目前,国内外文献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旋转平台应用的报道较多,且其疗效良好。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旋转平台的临床、运动学研究均较少。目的: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旋转平台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和旋转平台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我科两位高年资医师进行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使用旋转平台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并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80例(106膝);使用旋转平台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并纳入研究的78例(108膝)。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2年、3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衬垫脱位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假体移位、松动征象及骨溶解、假体周围放射性透亮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年。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衬垫脱位。X线检查未发现假体移位、松动及骨溶解,两组患者各有3例膝关节出现局限于1区的不超过1 mm的放射性透亮线。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使用旋转平台时,无论对后交叉韧带进行保留还是替代,均能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两者短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无差异。保留后交叉韧带时,常需要对后交叉韧带进行平衡。
- 柴伟任鹏陈继营周勇刚张国强倪明李想王岩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 可吸收倒刺缝合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对比使用倒刺缝合线和传统缝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口关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分为研究组(T)和对照组(C)。研究组68例,平均年龄(65.26±8.50)岁,其中女58例,男10例;对照组48例,平均年龄(64.43±10.08)岁,其中女41例,男7例。所有患者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选用可吸收倒刺缝合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对照组选用可吸收抗菌薇乔连续锁边缝合关闭关节囊。所有患者采用2-0可吸收抗菌薇乔缝合皮下组织,皮钉闭合皮肤。对两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3 d切口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特殊事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缝合时间(21.65±4.11)min(15~32 min),对照组平均缝合时间(31.83±4.55)min(22~45 min),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0);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30.88%(21/68),对照组20.83%(10/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1,P=0.161);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8±1.36)d,对照组(5.46±1.2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结论 :使用倒刺缝合线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缝合时间,但需要更为细致的缝合方法和谨慎的术后观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效果及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 张卓周勇刚林峰任鹏柴伟李睿倪明陈继营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病例对照研究
- 一种用于胸腰椎肿瘤大块全切手术的椎间隙离断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胸腰椎肿瘤大块全切手术的椎间隙离断系统,所述椎间隙离断系统包括:保护主体和插条;所述保护主体包括头端、尾端和体部;所述头端的端部为符合椎间隙凸起的第一凹形结构;所述保护主体为弧形结构,与胸腰椎解剖弧度...
- 任鹏陆宁王文广薛超路宽
- 文献传递
- 钢丝环扎治疗MalloryⅠ、Ⅱ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近端劈裂骨折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为获得股骨假体更紧密的压配固定,常可导致股骨近端的纵行劈裂骨折。目的:探讨使用钢丝环扎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近端劈裂骨折的短期临床及放射学结果。方法:本文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2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锥形非骨水泥股骨柄导致的术中股骨近端劈裂骨折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的骨折均使用钢丝环扎固定。同时,随机抽取2009~2011年使用相同股骨假体行髋关节置换的86例患者(110髋)作为对照。随访并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1年、2年时的Harris评分,以及正位X线片股骨假体下沉距离。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时Harris评分、股骨假体下沉距离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钢丝环扎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近端劈裂骨折可明显增加骨折及假体的稳定性,在2年的随访中,其临床及放射学结果良好。
- 柴伟陈继营周勇刚张国强李静东董纪元许猛任鹏王岩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骨折钢丝环扎
- 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双导板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双导板系统,所述截骨双导板系统包括:腓骨头端定位架、胫骨端定位架、胫骨截骨导板连接杆、水平截骨导板以及与所述水平截骨导板形状相同的上斜截骨导板。本发明结合使用水平截骨导板和上斜截骨...
- 张国强任鹏倪明郑清源李俊成孔祥朋
- 文献传递
- 髋臼内陷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引量:1
- 2014年
-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1岁,11年前曾患右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经治疗后痊愈,之后右髋关节仍有疼痛,近2年明显加重并跛行。查体:跛行步态,右下肢短缩3cm,跛行步态,右腹股沟中点处压痛,右髋关节各项活动受限,伴疼痛,股骨滚动试验(+),“4”字试验(+)。 X线拍片示右侧髋臼内陷,髋关节骨关节炎(图1)。诊断:髋关节骨关节炎并髋臼内陷,右髋化脓性关节炎后遗症。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患者血常规、CRP、ESR、白介素-6均正常,一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侧底部打压植骨,置入半球形生物髋臼杯,附加螺钉固定,股骨侧使用锥形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柄。手术顺利,围术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康复锻炼,7天后患者出院(图2)。
- 柴伟任鹏陈继营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内陷髋关节骨关节炎右髋关节
- 一种用于胸腰椎肿瘤大块全切手术的椎间隙离断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胸腰椎肿瘤大块全切手术的椎间隙离断系统,所述椎间隙离断系统包括:保护主体和插条;所述保护主体包括头端、尾端和体部;所述头端的端部为符合椎间隙凸起的第一凹形结构;所述保护主体为弧形结构,与胸腰椎解剖弧度...
- 任鹏陆宁王文广薛超路宽
- 文献传递
-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0
- 2013年
-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60岁,因"摔伤左髋部疼痛、活动障碍2周"入院,自幼有小儿麻痹症,左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入院查体:左下肢外旋畸形,并较对侧短缩1cm,左下肢各肌群肌肉萎缩,左腹股沟中点处压痛,左下肢轴向叩击痛,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下肢各肌群肌力3~4级,右下肢各肌群肌力5级.下肢浅感觉正常,末梢血运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好.辅助检查:X线片:左股骨颈骨折,完全骨折并移位,左股骨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诊断:左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图1).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及检验,无手术禁忌证,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未见深静脉形成,根据患者年龄、日常活动状况、左股骨骨质及髓腔形态、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混合固定型),术中见左股骨颈骨折并移位,左股骨严重骨质疏松,软组织张力不足,髋臼侧使用50mm非骨水泥型多孔涂层臼杯压配固定,并使用1枚螺钉辅助固定,股骨侧使用SPⅡ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定,选用陶瓷对聚乙烯内衬作为摩擦界面,股骨球头32mm.患者对侧髋关节存在髋内翻,术侧适当延长肢体以增加软组织张力及关节稳定性,常规重建后方外旋肌群及关节囊.手术顺利,围术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康复锻炼,7天后患者出院(图2).
- 柴伟任鹏陈继营
- 关键词:左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手术禁忌证非骨水泥型软组织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