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世超

作品数:18 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氮素
  • 6篇水稻
  • 4篇氮素利用
  • 4篇栽培
  • 4篇施氮
  • 3篇氮量
  • 3篇稻麦
  • 3篇施氮量
  • 3篇土壤
  • 3篇周年
  • 3篇高产
  • 2篇氮肥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施肥
  • 2篇水稻产量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流域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周年生产

机构

  • 12篇灌南县农业技...
  • 7篇扬州大学
  • 2篇吴江市农业技...
  • 1篇教育部
  • 1篇赣州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技...
  • 1篇灌南县农业局

作者

  • 18篇叶世超
  • 9篇徐士清
  • 6篇张洪程
  • 6篇林忠成
  • 6篇戴其根
  • 5篇许轲
  • 5篇魏海燕
  • 5篇陈京都
  • 5篇霍中洋
  • 3篇贾玉书
  • 3篇许露生
  • 3篇孙妍
  • 2篇顾海燕
  • 2篇赵加生
  • 2篇孙朋
  • 2篇赵小华
  • 2篇曾凡华
  • 1篇邱荣生
  • 1篇李土明
  • 1篇郭宏文

传媒

  • 7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文摘...
  • 1篇农业开发与装...
  • 1篇新农村(黑龙...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稻产量和碳氮比的影响被引量:57
2011年
试验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施氮量为N 225 kg/hm2时,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6∶4、8∶2处理,均比当地习惯施肥法(10∶0)高产。同时,当基蘖肥占总施氮量60%~70%时,双季早、晚稻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当季利用率、氮素农艺效率,群体的碳氮代谢也比较协调。早稻孕穗期叶片可用性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17%~18%,碳氮比5.0~5.5,晚稻孕穗期叶片可用性糖含量19%~21%,碳氮比5.0~6.0,这可能是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为7∶3和6∶4时双季水稻高产的生理基础。综合双季早、晚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碳氮比值,穗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适宜比例为30%~40%。
林忠成李土明吴福观张洪程戴其根叶世超郭宏文
关键词:双季稻氮肥运筹氮素利用碳氮比
机插侧深缓混一次性施肥对水稻产量影响及效益分析
2021年
通过对比机插侧深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探究缓混肥施用方式。结果表明,将缓混肥随插秧机施入秧苗侧位土壤中,一次性施肥减少25%氮肥的施用量,每667 m2增产7.7%、节本增效127.3元;一次性施肥+诊断肥减少15%氮肥的施用量,每667 m2增产11.1%、节本增效159.9元。缓混肥一次性机施后,根据后期水稻长势,适量增施穗肥可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收益。
叶世超徐士清
关键词:水稻一次性施肥节本增效
灌南县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产量效益影响及其应用趋势被引量:1
2014年
灌南县种植业主要以稻麦轮作为主,形成了机插秧、手栽秧、塑盘育秧抛栽、直播稻等多种稻作方式。通过对不同稻作方式下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进行比较,阐述了灌南县稻作方式特点及应用趋势,分析不同稻作方式的应用优势与潜在问题,以推进灌南县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叶世超贾玉书孙朋孙妍
关键词:稻作方式水稻产量
不同药剂对麦田杂草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的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0年
本试验研究几种不同药剂对麦田杂草封闭处理和春季茎叶处理的防效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冬季用拜宝玛封闭处理,防效为90.1%,春季用爱秀、异丙隆、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茎叶防除后45 d防效达96.3%;冬季用麦草星封闭处理,防效为84%,春季用大能、锐超麦防除后45 d防效也为96.3%,90 d后,前一个处理防效为92%,后一个处理防效为88%。农户自防田茎叶处理45 d后防效为14.5%,90 d后为10%。三个药剂处理均未出现药害;对照区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
封亚青叶世超吴艳珍黄军仁徐士清
关键词:麦田杂草药剂茎叶处理防效安全性
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模式对稻茬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研究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方式对稻茬冬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性能的影响,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硫包膜掺混肥(SCU,N∶P_(2)O_(5)∶K_(2)O=26∶12∶12)和尿素(U,46.3%N)为供试肥料设计6种施肥模式:尿素4次分施(M_(1));100%SCU一次基施(M_(2));60%SCU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_(3));60%SCU基施+40%SCU返青期追施(M_(4));51%SCU基施+34%U拔节期追施(M_(5),在M_(3)基础上减氮15%);51%SCU基施+34%SCU返青期追施(M_(6),在M_(4)基础上减氮15%),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花后叶面积、冠层光截获特征、旗叶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指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冠层结构方面,M_(4)和M_(6)模式在开花期的LAI较高,且乳熟期降幅较低,延缓了冠层叶片的衰老,提高冠层尤其是中下部的PAR截获率;M_(1)、M_(2)、M_(3)和M_(5)模式乳熟期的LAI降幅均较大,显著低于M_(4)和M_(6)模式,不利于冠层对光能的有效利用。在小麦光合性能方面,M_(3)、M_(4)和M_(6)模式在开花期旗叶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较高,但在乳熟期M_(3)模式降幅较大;M_(4)和M_(6)模式在乳熟期维持较高的SPAD值、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二者的3个指标均显著高于M_(1)、M_(2)和M_(5)模式。M_(4)和M_(6)模式相比于M_(1)模式,分别增产21.31%和10.7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升4.36%和7.07%。本试验条件下,硫包膜缓释肥60%基施+40%返青期追施最有利于维持小麦花后合理的冠层结构,提高了光合性能和产量,是高产高效的施肥方式;硫包膜缓释肥51%基施+34%返青期追施模式小麦的光合性能和产量仍可维持较高水平,且提升了氮肥利用率。
马泉姚远郑国利张新钵叶世超徐士清丁锦峰李春燕郭文善朱新开
关键词:冠层结构光合特性
探究淮北地区水稻超高产攻关的途径与方法
2017年
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有选择高产品种、改进栽培措施和改善土壤环境等。而高产更高产必须由三者相互配套.协调统一。本试验通过选择水稻高产高抗品种和栽培方式.优化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措施,深度挖掘水稻高产潜力,研究提出淮北地区最适宜高产品种、最适栽插方式,以及适宜的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栽培技术。
叶世超赵加生徐士清贾玉书曾凡华黄军仁
关键词:水稻品种栽培措施高产潜力
太湖地区定位施氮与耗竭后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在太湖地区持续施氮和土壤氮耗竭1年后再施氮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经过3季(稻-麦-稻)不施氮处理,第3季作物水稻的产量显著下降,仅6673.42kg/hm2;持续施氮和氮耗竭1年后施氮处理的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增产幅度逐渐减小,当施氮量为30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分别为10514.95kg/hm2和10472.36kg/hm2,施氮量继续增加时水稻都出现倒伏而减产;各施氮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总吸氮量和土壤全氮含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氮肥利用效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耗竭1年后施氮处理与持续施氮处理之间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说明这些指标与氮耗竭1年后的土壤背景氮关系不密切,而与当季施氮量有关。
林忠成叶世超戴其根陈京都顾海燕赵洪祥赵小华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氮素施肥水稻氮肥利用率
灌南县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灌南县农作制度以水稻-小麦一年两熟为主,粮食生产水平较高,但都是单一作物的高产超高产,稻麦两熟周年亩产停留在1 000 kg左右。通过对灌南县稻麦周年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示范,集成适合本地生产的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技术。
孙妍孙朋叶世超
关键词:高产高效
太湖流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氮素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试验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制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可用方程y=-0.00002x2+0.0095x+9.0384(r=0.993**)来描述,当施氮量为237.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10.17t/hm2。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高肥处理432kg/hm2和540kg/hm2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较高,但因大量氮素滞留在茎鞘中而导致产量不高。土壤各层全氮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60cm各层土壤全氮含量增大,而60~100cm各层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当施氮量较高(大于324kg/hm2)时,土壤氮素累积与下渗,土壤各层全氮含量提高,易造成氮肥奢侈吸收与氮肥污染。
林忠成叶世超戴其根陈京都赵小华邱荣生许露生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太湖流域施氮量土壤氮素氮素积累氮素利用
灌南县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水稻钵形塑盘育苗机插技术是稻作生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地示范应用。针对传统机插秧存在秧龄弹性小、栽后缓苗期长、成熟迟等问题,2012年灌南县积极引进钵苗机插技术,并针对灌南县水稻生产情况,设计了不同播栽期、不同栽插密度、不同栽插方式等因素试验,探寻适应灌南县稻麦两熟的钵苗机插稻超高产栽培的新途径。
孙妍叶世超曾凡华黄军仁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