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忠成

作品数:10 被引量:350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氮素
  • 5篇氮肥
  • 5篇氮素利用
  • 4篇氮肥运筹
  • 4篇施氮
  • 4篇水稻
  • 4篇土壤
  • 3篇氮量
  • 3篇施氮量
  • 3篇利用率
  • 2篇氮素利用率
  • 2篇杂交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流域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流域
  • 2篇湖流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 2篇吴江市农业技...
  • 1篇赣州市农业科...
  • 1篇灌南县农业局

作者

  • 10篇张洪程
  • 10篇林忠成
  • 9篇戴其根
  • 8篇霍中洋
  • 7篇许轲
  • 6篇叶世超
  • 6篇陈京都
  • 5篇魏海燕
  • 3篇顾海燕
  • 3篇许露生
  • 3篇万靓军
  • 2篇赵小华
  • 1篇贾玉书
  • 1篇邱荣生
  • 1篇孙政国
  • 1篇仲晓春
  • 1篇李土明
  • 1篇郭宏文
  • 1篇钱银飞
  • 1篇张军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58
2007年
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 hm-2),按基蘖肥、穗肥不同施氮比例且穗肥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共设计了20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其对超级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氮素利用率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常优1号产量影响极大,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为58.34∶41.66,穗肥以叶龄余数4、2叶等量施氮时,产量最高;产量与总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收获指数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穗肥施氮比例的下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度逐渐下降;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穗肥随追肥叶龄期推迟,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外观品质因基蘖肥施氮比例的不同而异。综合来看,基蘖肥、穗肥施氮比例为6∶4,穗肥以倒4、2叶期追肥可使该品种超高产、优质、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万靓军张洪程霍中洋林忠成戴其根许轲张军
关键词:超级杂交粳稻氮肥运筹氮素利用率
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9
2006年
以杂籼K优818和杂粳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hm2),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及中期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对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两品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垩白率、垩白度、糊化温度逐渐下降;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呈直线上升趋势;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对氮肥运筹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说明适当减少中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外观、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但同时也对稻米加工、营养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中期不同叶龄期追氮因前期施氮比例的差异和品种的不同,效应也不尽一致,总体而言,随中期施氮比例的减少,相应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获得较好的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淀粉黏性。对于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垩白率、垩白度、消减值等品质指标,常优1号较K优818推迟一个叶龄期施肥最佳。
万靓军霍中洋龚振恺张洪程林忠成戴其根许轲
关键词:杂交稻氮肥RVA
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稻产量和碳氮比的影响被引量:57
2011年
试验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施氮量为N 225 kg/hm2时,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6∶4、8∶2处理,均比当地习惯施肥法(10∶0)高产。同时,当基蘖肥占总施氮量60%~70%时,双季早、晚稻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当季利用率、氮素农艺效率,群体的碳氮代谢也比较协调。早稻孕穗期叶片可用性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17%~18%,碳氮比5.0~5.5,晚稻孕穗期叶片可用性糖含量19%~21%,碳氮比5.0~6.0,这可能是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为7∶3和6∶4时双季水稻高产的生理基础。综合双季早、晚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碳氮比值,穗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适宜比例为30%~40%。
林忠成李土明吴福观张洪程戴其根叶世超郭宏文
关键词:双季稻氮肥运筹氮素利用碳氮比
太湖地区定位施氮与耗竭后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在太湖地区持续施氮和土壤氮耗竭1年后再施氮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经过3季(稻-麦-稻)不施氮处理,第3季作物水稻的产量显著下降,仅6673.42kg/hm2;持续施氮和氮耗竭1年后施氮处理的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增产幅度逐渐减小,当施氮量为30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分别为10514.95kg/hm2和10472.36kg/hm2,施氮量继续增加时水稻都出现倒伏而减产;各施氮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总吸氮量和土壤全氮含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氮肥利用效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耗竭1年后施氮处理与持续施氮处理之间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说明这些指标与氮耗竭1年后的土壤背景氮关系不密切,而与当季施氮量有关。
林忠成叶世超戴其根陈京都顾海燕赵洪祥赵小华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氮素施肥水稻氮肥利用率
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麦秸、铅对镉在水稻-土壤系统中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室外砂土和黏土的大型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麦秸、铅对镉在水稻-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土和黏土中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镉含量逐渐降低,添加铅和麦秸均促进了水稻对镉的吸收,增加了水稻植株镉的含量,且铅的促进效应大于麦秸处理。添加铅和麦秸有利于镉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水稻籽粒镉的富集系数,砂土中添加铅、麦秸的处理籽粒镉含量和富集系数比镉单一处理分别增加44.00%、36.00%和41.67%、50.00%;黏土中分别增加58.62%、43.00%和46.15%、61.54%。镉进入土壤后会随着水分流动向下迁移,在砂土中的迁移能力大于黏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镉含量逐渐减少,黏土在40~60cm、砂土在60~80cm土层中镉含量与对照含量差异不显著。添加铅和麦秸可以降低镉在土壤中向下迁移的能力,降低幅度黏土大于砂土。
陈京都刘萌顾海燕戴其根仲晓春林忠成张洪程
关键词:水稻土壤麦秸迁移
太湖流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氮素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试验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制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可用方程y=-0.00002x2+0.0095x+9.0384(r=0.993**)来描述,当施氮量为237.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10.17t/hm2。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高肥处理432kg/hm2和540kg/hm2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较高,但因大量氮素滞留在茎鞘中而导致产量不高。土壤各层全氮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60cm各层土壤全氮含量增大,而60~100cm各层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当施氮量较高(大于324kg/hm2)时,土壤氮素累积与下渗,土壤各层全氮含量提高,易造成氮肥奢侈吸收与氮肥污染。
林忠成叶世超戴其根陈京都赵小华邱荣生许露生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太湖流域施氮量土壤氮素氮素积累氮素利用
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两优培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05年
在施氮量225kg·hm-2的条件下,以杂交籼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前中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前中期氮肥施用比例依次为6:4、5:5、7:3、4:6、3:7,以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为58.99%时产量最高;②前中期氮肥施用比例为3:7~7:3,两优培九稻米加工、营养等品质下降,外观品质有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淀粉黏性逐渐提高,食味改善;前中期氮肥施用比例为5:5-6:4,能较好地协调产量、品质等诸多性状的良好表达。
万靓军张洪程霍中洋孙政国林忠成钱银飞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
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田面水及土壤氮素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试验结果表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与当季施肥有关,施氮后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迅速升高,随施肥量增大而增高,黏土的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峰值略低于沙土;日渗漏量大的处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较低且保持时间短。肥料施用后各层土壤渗漏水中铵态氮的浓度变化,施氮量大的处理高于施氮量小的处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土层40 cm处降到较低水平,沙土下层土壤铵态氮略高于黏土下层,日渗漏量大的处理下层土壤铵态氮略高于日渗漏量小的处理。稻田的氮素渗漏以硝态氮为主,而且主要发生在旱田改水田灌水泡田初期,下层土壤中沙土硝态氮的浓度要高于黏土,高肥区要高于低肥区,日渗漏量大的处理高于日渗漏量小的处理。黏土中全氮含量高于沙土,施氮量大的处理全氮含量较高,日渗漏量小的处理全氮含量相对较高。水稻产量、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都表现为黏土高于沙土,施氮量大的处理高于施氮量小的处理,渗漏量大的处理略大于渗漏量小的处理。
林忠成叶世超陈京都戴其根赵小华许露生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氮素土壤水稻田面水渗漏
施氮量对稻季氨挥发特点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0
2011年
在砂土和黏土两种土壤类型上,研究了施氮量对田面水NH4+-N浓度、氨挥发损失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氮素含量的影响。施氮后田面水NH4+-N浓度和氨挥发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后1~3 d达到峰值,黏土要低于砂土;氨挥发损失量为分蘖肥时期>倒4叶穗肥期>基肥时期>倒2叶穗肥期;黏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0.49~87.06 kg/hm2,占施氮量的10.92%~21.76%;砂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1.32~102.43 kg/hm2,占施氮量的11.32%~25.61%;施氮后氨挥发峰值和田面水铵态氮峰值同步出现,以分蘖肥时期最大,两者比值范围为23.76%~33.6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氮素积累量也增加,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黏土上的水稻产量和氮素积累量要略高于砂土上的;土壤氮素含量在土壤深度40~50 cm处最低,相应各层土壤氮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黏土要高于砂土。从氨挥发损失的角度来看,当施氮量超过250 kg/hm2时,氨挥发损失总量将跃增;而从水稻获得高产的角度来看,施氮量应为300 kg/hm2左右,因此,试验条件下水稻高产且环境安全的适宜施氮量为250~300 kg/hm2。
叶世超林忠成戴其根贾玉书顾海燕陈京都许露生吴福观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氨挥发施氮量土壤类型氮素利用率
太湖流域施氮量对小麦-土壤系统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为给南方麦区小麦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在太湖流域典型地区的两年3季稻麦施肥量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施氮量与小麦产量、小麦吸氮量、土壤剖面无机氮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都呈增大趋势,而氮肥的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效率和农学利用效率都减小,施氮量225-300 kg.hm^-2是小麦高产、氮相对高效的适宜施氮量。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剖面无机氮素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0-100 cm土层无机氮素对施氮量300-375 kg.hm^-2有明显的响应,拔节期以后已有明显的淋溶现象。施氮量300-375 kg.hm-2土壤中无机氮素的残留量一直较高,小麦成熟期土壤无机氮量与播种前的相比,除施氮量375 kg.hm^-2处理仍在增加外,施氮量小于300 kg.hm^-2的处理均有所减少。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损失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施氮处理75和375 kg.hm^-2的损失量分别为26.20和168.64 kg.hm^-2,损失率(占相应的施氮量)分别为34.93%和44.97%。施氮量225 kg.hm^-2是本地区小麦生态安全的临界施氮量。
林忠成叶世超戴其根陈京都赵小华许露生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太湖流域施氮量氮素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