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秋莹 作品数:44 被引量:28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更多>>
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我市所辖4个区设25个点采用笼日法布笼捕鼠,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肺抗原。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为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4种鼠形动物中,除板齿鼠外,其余3种均发现携带HV或感染,带毒鼠全部为成鼠。褐家鼠占捕获鼠形动物的87.50%,为本市优势鼠种,其HV感染率和带毒率分别为18.20%和10.97%,臭鼩鼱占4.4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11.76%,黄胸鼠占8.0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2.94%。鼠血清平均HV感染率为16.78%,鼠肺平均带毒率为10.38%,平均带病毒指数为0.09。福田区鼠HV感染率、带毒率最高,分别为32.41%和20.69%,带毒指数达0.14。不同生境中旧居民区、菜市场及餐饮类场所鼠带毒指数较高,分别为0.13、0.11、0.11。结论深圳市广泛存在家鼠型HFRS疫源地,呈增强趋势,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 张小岚 马汉武 谢旭 刘建军 王昕 梁焯南 牟瑾 王敬忠 吕秋莹 李媛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疫源地 深圳市部分劳务工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劳务工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意愿,为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的3个区县共6家工厂,每家工厂随机抽取100~150名劳务工,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罹患甲型H1N1流感可能性的认知、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对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668名劳务工。57.2%的调查对象愿意接种付费甲型H1N1流感疫苗;81.6%愿意接种免费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愿意接种的原因主要为担心不良反应和费用问题。男性(OR=1.77)、低年龄(20岁以下年龄组:OR=2.80,20-29岁年龄组:OR=2.01)、认为自己罹患甲型H1N1流感可能性大的人群(OR=2.65)的接种免费疫苗意愿更大。结论深圳市部分劳务工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意愿较高,采取免费疫苗或降低疫苗费用、加强疫苗安全性宣传可提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意愿。 许振慧 吕秋莹 谢旭 梅树江 戴传文 吴泰顺 马智超 李刚 马汉武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接种 疫苗 深圳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的模式与意义。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开展主动监测并对医疗机构和区级疾控机构报告的暴发疫情案例进行汇总,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主;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暴发疫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春季和冬季是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概率最高的两个季节,这与法定传染病散发疫情发病的时间分布不尽相同。结论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暴发疫情监测是传染病防制工作可行的方向,根据传染病聚集性监测结果实施高效及时的疫情控制和健康教育是传染病暴发监测的基本目标所在。 牟瑾 吕秋莹 马汉武 王昕关键词:传染病 基于“同一健康”理念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专家共识 被引量:2 2023年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不断完善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2003年SARS疫情之后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随着病原体传播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对监测预警关口、预警信息、预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鉴定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逐渐成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本共识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辑部、深圳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6家机构共计31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通过对当前重点传染病(39种法定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形势总结分析,基于“同一健康”理念,针对重点传染病,形成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旨在通过对人、动物、病媒生物等主要疫源宿主和相关环境的病原体,结合流行传播影响因素、风险评估要素,展开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系统性监测,以早期发现、预测预警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传播特征。同时,基于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我们尝试构建传染病综合监测组织管理体系、数据融通共享的数智化监测预警平台和集约化病原检测技术体系。这一系列的思考,以多部门、多维度、多因素、多病原的系统性、综合性监测为基础,以数据融合、互通互联为支撑,以多领域合作为契机,以多学科结合应用为依托,为全面提升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供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程雁鹏 张振 舒跃龙 任丽丽 任丽丽 康敏 孔东锋 石晓路 吕秋莹 陈志高 李迎慧 张仁利 路滟 路滟 陈霓璇 熊华威 熊华威 袁俊 袁俊 王亮 陈伟红 陈伟红 李学云 李刚 李刚 张新东 王铁强 郭永超 逯建华 逯建华 冯铁建关键词: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 重点传染病 基于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免疫规划疫苗遴选评估框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构建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深圳市免疫规划的评估框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初步形成指标框架;于2022年3—7月采用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以修改完善指标,确定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C_(aj))分别为100%、86.67%,专家权威系数(Cr)均值为0.84;第一轮、第二轮专家咨询所有指标综合评分的协调系数(W)分别在0.199~0.465、0.253~0.442之间(P均<0.05);最终确定了由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分别从疾病评价(疾病负担、经济负担、防控优先性)、疫苗评价(疫苗安全性、疫苗效果、疫苗属性)、能力评价(决策过程、资金、供应、人力、监测)和效益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4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所有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在0.003~0.27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深圳市免疫规划疫苗遴选评估框架具有创新性与可靠性,可为深圳市免疫规划疫苗遴选提供参考。 吴洁琪 李晓荟 蒋理添 伍丽群 邹旋 谢旭 吴晓亮 黄芳 吕秋莹关键词:德尔菲法 免疫规划 疫苗 层次分析法 深圳市2011-2014年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了解2011-2014年深圳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到助产机构初次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免费检测乙肝两对半,并由助产机构责任医生将孕妇的基本信息及检测结果录入自主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 g)阳性率、乙肝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抗-HBs)阳性率、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 g)阳性率、乙肝病毒e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e antigen,抗-HBe)阳性率及乙肝病毒c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40%、47.84%、3.11%、12.28%、21.24%。不同年份、户籍类型、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孕妇HBsA g、抗-HBs、HBeA g、抗-HBe和抗-HBc这五项指标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深圳市孕妇HBsA g阳性率仍高于全国水平,半数以上孕妇没有检测到抗-HBs,流动人口孕妇HBV感染状况较常住人口严重。加强深圳市孕妇的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有助于控制乙肝母婴传播。 鲍雪琴 单芙香 路滟 吕秋莹 符霞 王兴鲍 洪烈城 魏雅臻 程锦泉关键词:孕妇 深圳市2008—2011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分析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了解2008—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运行情况,为探索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模式,提高预警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共发出16 226条预警信号,经现场调查被证实为暴发/流行的事件共25起;预警信号共涉及28个病种,前5位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丙肝、痢疾和麻疹;预警信号主要集中在5—7月和9月;预警系统灵敏度为13.09%,阳性预测值为0.15%。结论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转正常,能够实现对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单病例预警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对聚集性疫情的预警效果仍有待改进与提高。 李媛 吕秋莹 马汉武 谢旭 梅树江 曹彬 唐秀娟 王敬忠关键词:传染病 预警 深圳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对深圳市2005~2006年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两年监测结果的异同。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及常见的非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建立主动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导出2005及2006年的监测数据Excel报表,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6年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共报告204起,总病例数2423例,分别较2005年上升89%和51%。2006年暴发疫情仍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暴发疫情多集中发生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峰在春季;与2005年暴发疫情大多类似但略有区别。结论深圳市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较2005年有明显增加,但流行特征类似。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的暴发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行之有效的,它能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互为补充。 谢旭 牟瑾 马汉武 吕秋莹 李媛关键词:传染病 流行病学 深圳市2014-2021年户籍人口死亡负担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4-202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死亡负担,为制定疾病精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死因监测数据描述2014-202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及不同亚组中的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描述死亡负担变化趋势。结果2014-202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累计死亡49734人,平均粗死亡率为140.90/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366.77/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表现为2014-2016年波动上升[年变化百分比(APC)=20.72%,P=0.048;APC=28.59%,P=0.016]、2016-2021年波动下降(APC=-1.55%,P=0.317;APC=-1.89%,P=0.190);<20和20~岁年龄组死亡率均随年份下降,其中<20岁年龄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11.91%,P<0.001],≥40岁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随年份上升,其中≥80岁年龄组死亡率2014-2016年上升(APC=45.25%,P=0.016),2016-2021年下降(APC=-2.18%,P=0.280),其他年龄组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4-202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前3位死因相同,均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2021年的粗死亡率分别为49.59/10万、47.95/10万和7.90/10万;2014-2021年,YLL共计1003287.43人年,总人群、男性和女性YLL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结论2014-202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老年人群死亡负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蔡丹 张佳 刘家荣 杜昕蓉 付英斌 张振 吕秋莹2011-2013年深圳市孕产妇HBsAg携带现况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产妇HBsAg携带情况,为预防控制乙肝母婴传播提供本底资料。方法孕产妇到助产机构产前检查或分娩时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将孕产妇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录入自主开发的专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统计相关信息。结果深圳市2011-2013年孕产妇乙肝平均检测率为95.01%,孕产妇HBsAg三年平均阳性率为9.00%。<20年龄组孕产妇阳性率最低为7.05%,35岁以上年龄组孕产妇阳性率最高达9.61%。龙岗区孕产妇HBsAg阳性率最高达9.90%,最低南山区为8.17%。结论深圳市孕产妇HBsAg携带率较高,表明深圳仍为乙肝高流行地区,母婴阻断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单芙香 吕秋莹 程锦泉关键词:孕产妇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