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 作品数:25 被引量:1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丝蛋白A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细丝蛋白A(FL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癌的机制。方法将FLNa基因质粒载体pcDNA3.1/V5-His-TOPO/FLNa,以脂质体介导方式转染SW480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FLNa基因稳定表达的SW480/FLNa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LNa基因导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损伤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模型评价FLNa对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在SW480细胞中,FLNa的表达载体pcDNA3.1/V5-His-TOPO/FLNa获得稳定表达,SW480/FLNa细胞FLN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SW480细胞高,分别为[(1.27±0.03)vs(0.14±0.02),P<0.01]和[(1.18±0.03)vs(0.25±0.02),P<0.05];SW480/FLNa细胞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W480细胞,分别为[(0.19±0.02)vs(1.63±0.04),P<0.05]和[(0.12±0.02)vs(0.79±0.04),P<0.05]。结论 FLNa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MP-9的表达有关。
- 史建伟于跃明王士杰杨珊孔繁龙张娟王贵英
- 关键词:结肠肿瘤细丝蛋白A
- 细丝蛋白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的研究,探索FLNa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FLNa和MMP-9在6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FLNa和MMP-9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93.3%,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1.7%和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LNa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9,P<0.05)。FLNa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肠壁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肉眼形态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FLNa和MMP-9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
- 史建伟于跃明王士杰王小玲张娟王贵英
- 关键词:细丝蛋白结直肠腺癌阳性表达率METALLOPROTEINASEWESTERN印迹法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手术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00例,分析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价影响老年组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3、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70岁组高中分化腺癌比例、TNM分期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70岁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均为影响≥70岁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70岁组3年生存率为57.66%(79/137),3年无病生存率为48.91%(67/137);5年生存率为24.82%(34/137),5年无病生存率为21.17%(29/137)。结论应对TNM分期高、组织类型为高中分化腺癌、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的≥70岁结直肠癌患者加强术后监测,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
- 牛文博张娟周超熙王贵英于跃明于滨
-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风险
-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4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结肠息肉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无痛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以2013年1月至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4年1月至12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的45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90例患者结肠息肉的摘除率均达到100%。实验组中1例息肉切除后出现残端出血,立即行电凝止血;2例术后1 h出现便血,3 h后出血停止;无二次出血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7%。对照组中3例息肉切除后出现残端出血,立即行电凝止血;4例术后1 h出现便血,3 h后出血停止;无二次出血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5.6%。实验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P<0.01)。结论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
- 李敏张萌崔世芳张娟
- 关键词:无痛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结肠息肉优质护理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对2012-01/2014-06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进行观察,将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并且将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8.2%.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年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中出血量>500 m L、手术时间>3 h、术后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5、5.177;χ2=9.314、8.514、4.272、8.218、6.714、10.371均P<0.05);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术后谵妄缓解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1,t=9.729,P<0.05).结论:临床中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较多,且给予氟哌利多治疗效果明显.
- 牛文博李志颖张雪娜张娟王贵英于跃明
- 关键词:结直肠癌谵妄临床疗效
- 直肠癌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2011年
-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高,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多样,目前首选方式为根治性手术切除,随着直肠癌手术的增多,尿潴留作为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双重痛苦,严重影响术后的恢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我院直肠癌治疗情况,对直肠癌术后尿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通过改变护理措施以期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 李树然张娟李银足
- 关键词:直肠肿瘤护理
- 回结肠静脉参与胃结肠静脉干的罕见解剖变异一例报告及系统综述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胃结肠静脉干(Henle干)解剖学变异多样、属支众多,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最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回结肠静脉(ICV)参与Henle干构成这一罕见的解剖学变异形式。方法报道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发现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新形式,胃网膜右静脉(RGEV)+右结肠静脉(RCV)+上右结肠静脉(SRCV)+ICV,并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面二维重建右半结肠血管造影获得证实。检索PubMed、Cochran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中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文献报道,分析其解剖变异的发生概率和构成情况。结果本例为47岁女性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解剖血管,发现ICV并未与回结肠动脉伴行,而直接汇入Henle干参与其构成。二维重建的右半结肠血管CT图像显示,Henle干的构成存在罕见变异,其具体构成为RGEV+RCV+SRCV+ICV。文献检索纳入5篇文献,共报道12例ICV参与Henle干构成,发生率为0.27%~6.31%,Henle干构成形式有6种。本例RGEV+RCV+SRCV+ICV构成为首次报道。结论ICV参与Henle干构成罕见,应该充分认知这种血管变异类型,术中应精细解剖,防止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的术中出血。
- 胡旭华潘江洋张娟王光林丁源一李政王真真于滨张振亚王贵英
- 关键词:结肠肿瘤
- 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及肿瘤免疫微环境变化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CD4^(+)、CD8^(+)淋巴细胞的变化及TIL密度的变化,寻找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敏感的免疫标志物。方法通过核磁及术后病理对比52例直肠癌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的分期变化及疗效评价,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的CD4^(+)、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CD4^(+)T细胞数量在放疗后TIL1级中增加2例,TIL2级中增加1例,TIL3级中减少3例。放疗前后CD4^(+)TIL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数量在放疗后TIL1级中减少10例,TIL2级中增加6例,TIL3级中增加4例。放疗前后CD8^(+)TIL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D8^(+)TIL密度越高,患者出现CR和PR的比例越多,SD和PD例数越少,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前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D4^(+)TIL密度与肿瘤组织局部疗效的关系,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经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后,肿瘤T分期降期率为46.2%,N分期降期率为40.4%。CD8^(+)T细胞在直肠癌放化疗后肿瘤组织中明显增多,而CD4^(+)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CD8^(+)T细胞TIL分级越高,术后肿瘤退缩率越高,CD+T细胞TIL分级可能是预测放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 牛文博吴凤鹏刘月平周超熙张娟胡旭华李保坤王贵英
-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远端切缘不足导致保肛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补救策略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因远端切缘不足导致保肛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补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为T_(1)-4aN_(0)-2M_(0),且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203人。其中165人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Dixon组),38人因远端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1 cm导致保肛失败,再次行补救性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salvage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sISR),保留患者肛门功能(sISR组)。应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性别,BMI,肿瘤距肛门距离,肿瘤大小,肿瘤中心位置,直肠系膜脂肪面积(mesorectal fat area,MFA)及坐骨结节间距离(intertubercle distance,IT)与DRM<1 cm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导致DRM<1 cm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Wexner评分比较2组患者还纳后的肛门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2年的疾病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患者BMI,MFA,IT,肿瘤距肛缘距离及肿瘤中心位置可能是导致DRM<1 cm的危险因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纳术后应用Wexner评分评估2组患者肛门功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2年疾病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的BMI,IT,MFA,肿瘤距肛缘距离及肿瘤中心位置可能使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的DRM<1 cm,而导致保肛失败。sISR可在再次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未增加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术后2年的疾病复发率与转移率。
- 王光林于淼孟泽松胡旭华王飞飞李保坤曹龙飞冯鋆张娟王贵英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肛门功能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患者,每组拟选择10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术中腹腔放置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ml,术区及腹腔喷洒用药,于术后第1、3、7d采集静脉血行流式细胞学(FCM)检测相关指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分析细胞凋亡。结果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实验组CD3+T分别为67.12±11.03、56.98±11.52、63.51±12.06、73.56±13.39,CD4^+T分别为41.72±7.22、35.41±6.53、40.01±8.64、50.65±9.69,NK分别为12.51±4.62、10.16±4.45、11.65±5.16、15.51±4.68,CD4^+CD25^+T分别为5.16±1.08、4.58±0.92、4.22±1.02、3.96±1.16;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对照组CD3+^T分别为66.57±10.76、57.65±12.31、61.98±11.57、67.02±11.78,CD4^+T分别为40.36±8.59、34.96±6.79、38.54±7.82、40.51±9.12,NK分别为11.13±4.57、10.34±4.82、10.95±5.02、12.03±4.81,CD4^+CD25+^T分别为4.52±0.92、4.27±0.97、4.31±0.85、4.43±0.91。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肾功能BUN、CRE,肝功能ALT、AST和血常规WBC均在术前和术后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常规RBC和HGB在术前和术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但无统计学意义。MTT比色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示,加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后各组48h后均产生不同的抑制效果。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细胞有抑制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 张娟牛文博周超熙王光林刘有强丁源一安广权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