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逊娟
-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直立不耐受综合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直立不耐受综合征(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OI患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9月抽取吉林省长春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年龄≥40岁的546名户籍居民进行病史采集、直立不耐受问卷评定及卧立位血压测量,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社区慢性OI患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I患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人群OI总体患病率为15.8%(86/546),在各亚型中,直立性低血压(OH)、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直立性高血压(OHT)患病率分别为10.6%(58/546)、0.7%(4/546)、4.4%(24/546),OH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亚型(χ2=56.840,P<0.001)。按年龄分层,OI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7.919,P=0.048),70岁以上高龄人群患病率最高(20.6%,28/1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卧位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是慢性O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OI患病率较高,临床分型以OH为主,老年人群、伴有高血压尤其是卧位收缩压控制不良者慢性OI患病风险高,应对重点人群加强防控。
- 李贯绯张逊娟庞猛李淞
- 关键词:直立性低血压患病率
-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t-PA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方法 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人尿激肽原酶组和常规对照组,59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 w后观察疗效和血浆hs-CRP及t-PA水平的变化。结果人尿激肽原酶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75.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P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 w后人尿激肽原酶组与常规对照组hs-CRP均显著下降,且人尿激肽原酶组的hs-CR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2 w后人尿激肽原酶组与常规对照组t-PA水平虽然仍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是人尿激肽原酶组的t-PA水平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降低hs-CRP水平,减轻脑梗死所致脑损伤程度,稳定t-PA水平,使脑血管内皮功能逐渐恢复改善,进一步增强脑梗死治疗效果。
- 李淞贾小影张逊娟
- 关键词:人尿激肽原酶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脑血管储备功能对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功能对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血管性痴呆(VD)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彩超(TCD)对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V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进行检测,并于6个月后随访。结果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痴呆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VR明显下降(P<0.01),6个月后随访显示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痴呆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屏气指数(BHI)、平均峰值流速(Vm%)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而正常组MMSE评分及BHI、Vm%较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VR减低可能是VD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因素。
- 李丽张馨李淞张逊娟
- 关键词:脑血管储备功能大脑中动脉狭窄
-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患者,均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局部管径、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同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进行检测,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结果术前颈动脉狭窄处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別为(3.2±0.8)mm、(190.4±78.2)cm/s;术后1周分别为(4.8±0.6)mm、(87.3±30.6)cm/s;术后1年分别为(4.7±0.5)mm、(90.3±29.8)cm/s。术后1周、1年颈动脉狭窄处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1周)=12.900、9.899,t_(1年)=12.819、9.644,P<0.05)。术前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分别为(78.7±14.7)cm/s、(0.9±0.1);术后1周分别为(114.3±23.2)cm/s、(1.1±0.2);术后1年分别为(110.8±20.8)cm/s、(1.1±0.4)。术后1周、1年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1周)=10.450、7.211,t_(1年)=10.161、3.911,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适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效果评价,值得推广。
- 张逊娟
-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
-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2013年-2015年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80例患者,随机分为支架取栓组40例和静脉溶栓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静脉溶栓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给予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支架取栓组治疗后疗效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支架取栓治疗,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因此,可将支架取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疗法。
- 王贺张逊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的健康受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采取脑实质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黑质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灰度值和年龄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灰度值与病程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诊断的标记为黑质回声增强,疗效显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协助帕金森病诊断。
- 张逊娟
- 关键词:帕金森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对阿司匹林混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了我院2008~2011年就诊的三天内新发脑梗死患者49例,将其分成三组,一组单用阿司匹林,一组单用氯吡格雷,还有一组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进行一周的治疗。结果单用阿司匹林和单用氯吡格雷的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87%,而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一组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9.47%,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适应性强,安全性高,加上没有特别的不良反应,所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 张逊娟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死疗效
- 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针对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随机将我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如应用脑保护剂、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结果经过3个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VD患者的MMSE评分(治疗前17.07,治疗后18.08,P<0.06),CDR评分(治疗前I.47,治疗后1.23,P<0.04),和ADL评分(治疗前46.02,治疗后43.46,P<0.06)均有明显改善。在此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说明奥拉西坦胶囊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结论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因为这种方法较单独用药具有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的优势。
- 张逊娟
- 关键词:尼莫地平痴呆
-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2月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传统组予以抗血小板常规治疗,rt-PA 组患者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不同。结果治疗后患者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 rt-PA 组改善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 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的疗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改善患者预后。
- 王贺张逊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
-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3例临床症状与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和研究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的主要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对本院收治的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存在明确的用药史,在用药15 d^5年以后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有76.2%患者在3个月以内出现症状;都属于双侧肢体对称起病,有14.3%例患者以一侧症状表现较重;主要临床表现是肌强直和运动缓慢;本组患者中有23.8%的患者同时出现迟发性的运动障碍,有11.1%患者同时合并有静坐不能,有7.9%患者同时合并有肌张力障碍,给予患者异丙嗦或者硫必利等药物的症治疗有明显的效果。结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预防,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对症治疗,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张逊娟
- 关键词: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